MISS Li


跟包包和鞋子相比,首飾是女人真正的私藏品。跟金錢地位無關,完全展現著內心的喜愛、欲望,對自我氣質的期許,以及外在形象的表現。不同于包包和鞋子,首飾貌似更加可有可無。而往往可有可無的東西一旦變成私藏,才最能代表真實的內心需求。
去年我在蘇富比拍賣會上拍下一箱蘇格蘭貴族專場里的首飾套件,一箱子各種各樣琳瑯滿目的首飾。這個專場是19-20世紀的兩大蘇格蘭貴族家族的物件,從藝術品到家居品,從書信到首飾等私人物品一應俱全。這些藏品代表了這兩大家族的全貌,通過這些物品,我們甚至能看到當年家族里人的生活樣貌,興趣愛好。
拍下這一大箱子首飾純屬好奇,想看看生活在100年前的女士都使用和收藏了什么樣的潮流小物來展現自己的美貌和形象。畢竟,僅僅通過《唐頓莊園》和《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類影視作品,再經典也是隔著屏幕,不清晰。
這箱子首飾總共100多件,項鏈、耳環、戒指、胸針品種豐富,還有完全中式的帶著福字的玉石鐲子。都是一些不管放在當年還是現在一般上班族都能買得起的物件。拿到這套首飾的時候很感慨,雖然不知道具體擁有者是誰,但大體能夠通過全部物品看出這是一個有一定年紀,不會低于30歲,成熟卻不沉重的女性的私藏品。材質也很普通,但做工都很精致,能看出選擇的高標準。即使是塑料、人造石,也是個個強調細節的,能看出主人對物的精益求精。與身份和金錢無關,與個人要求有關。
無論是衣服還是首飾,一兩件很難概括一個人的趣味,一兩百件卻完全能說明問題。一個人的喜好和內心的選擇最終表現在物品上,是一以貫之的,很難掩藏。也因為這種難以掩藏,最能展現一個人的本真和趣味。
很多人對于“收藏”的理念有誤解,總覺得一旦涉及收藏,就是跟財富和金錢有關的;跟投資和增值掛鉤的。而忘了每個人的一生,無論是買的物品還是過的日子,都是有形或者無形的收藏的一種。不同的是,擁有了“收藏”理念的人,會將物品,大到收藏品,中到家居,小到首飾,都認真遵從自己的內心,寧缺毋濫、積少成多,最終都會是一套套不小規模的私藏品。
而首飾更因為跨越年齡的陪伴,不同心境的擁有,更具私人性。這種私人性和收藏性是每一個愛美的姑娘們都可擁有的。
亦舒曾寫過:有人喜歡戴首飾,有人不。純屬嗜好,戴得好看與否和財產多寡沒太大關系。城中許多中年老年貴婦頸纏十萬貫,卻難看之極,還不及一般人一副銀耳環。
反潮流而行,需要很多的時間心血,普通人實在沒勇氣與眾不同,亦費事解釋,于是隨波逐流。時興金手表?好好好,添只何妨?
而出身名門的張愛玲最愛的首飾是一個小藤鐲,也稱不上什么貴器。媒體最喜報天價新聞,尤其是每年春秋兩季拍賣會,最常爆出的就是哪些富豪和明星購買了破紀錄的鉆石珠寶。每天視頻新聞和時尚播報里最多出現的也是各國王妃、國母們貴氣逼人的珠寶,容易讓人迷失,覺得收藏首飾就應該是這樣天價,而跟自己有關的反倒隨便買買,今天喜歡明天扔的。收藏好物的原則里頂重要的幾點,就是喜歡,長久喜歡,買得起。這其中長久喜歡是很重要的原則,這種對長久喜歡的挑剔養成最終會回饋給我們一種好的生活狀態。一種不講究的人生。
如果藝術品還有點為了收藏為了裝飾家的目的,首飾,尤其是擁有自己完全買得起的又有一定品質的,則更多是為了愉悅自己。畢竟,女為悅己者容的時代還在,但新時代更多的還是女為悅己者藏。第一個悅己是別人,第二個是自己。一個連自己都不想善待和討好的,一味取悅別人,也算另一種自虐。
美美的讓自己舒心是好生活的重要原則。
至于去哪里怎么買這些價不高且質優的首飾品,各種海外的日常小拍,古董店,尤其是當代的設計師品牌,甚至街頭巷尾的市集,都能淘到這些首飾小物。在《太陽的后裔》里宋慧喬的裝扮就很有這種小物大情的樣貌,簡單的耳墜,尋常的胸針,都完整展現了人物的氣質和品位。不同于明星宋慧喬,那是醫生姜暮煙。我們終其一生都不能變成令人艷羨的明星、王妃和他人的貴妻,最好的人生也不過是成為自己喜歡的那個自己。
(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