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爾
山東省濟南市有位叫都婉莉的老人,退休后迷上了葉雕。憑著熱愛,她摸索出獨特的葉雕技術。十多年來,一片片樹葉在她手里變成了金魚、猴子、蝴蝶、壽星等圖案,深受大眾的喜愛。
2000年,45歲的都婉莉從單位內退。有了充足時間,她把精力投入到一直鐘愛的剪紙藝術中。一天,都婉莉無意中看到幾篇介紹葉雕的文章,于是,她精心挑選了幾片葉子,找來手術刀片做刻刀,一個人試著做起葉雕來。沒想到她越刻興趣越高。
因為葉雕的傳承幾乎凋零,每片樹葉的材質、大小、造型不同,無現成模板,無現成經驗可循的都婉莉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那年春天,濟南市舉辦民間藝術作品展,都婉莉用了近半個月的時間準備了一幅《百蝶嬉春圖》參展。隨著參展日期一天天臨近,讓都婉莉憂心的是,她刻的多幅圖因為水分沒有脫干,顏色一天天變黑,不少葉子粘在一起,精心雕刻的作品就這樣報廢了,都婉莉難過得幾天沒睡好覺。
都婉莉吸取了教訓,專心研究起各種樹葉來。為了找到適合雕刻的樹葉,都婉莉走在路上,總不由自主地打量地上的每一片落葉,遇到不錯的,她就拿起來細細端詳。如果能覓得一片稱心的樹葉,她興奮得如同撿到寶貝一樣。時間一長,都婉莉成了一個地道的“葉癡”。為了找樹葉,她轉遍了千佛山、英雄山以及各大公園。在都婉莉家里,有一臺冰箱專門儲藏被她視為珍寶的葉子。
都婉莉退休后,幾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剪紙、葉雕領域。繼2008年都婉莉創作出《福娃迎奧運》的葉雕作品后,2009年,全運會在山東濟南舉辦,她又創作以全運會吉祥物“泰山童子”為主題的作品。
由于都婉莉對濟南這座城市十分熱愛,她想為家鄉創作一幅代表性作品。都婉莉琢磨了很長時間,她想到作家老舍對濟南春天“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的描述,遂決定創作一幅燕子在楊柳婆娑的大明湖畔展翅飛翔的葉雕。她挑選了一片經歷了風霜雨雪質地頗佳的法桐葉,耗時一個月終于完成,并為自己的作品取名《春燕剪柳》。
都婉莉說,葉雕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真正能獨立創作的人少而又少。正因為如此,作為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葉雕達人”都婉莉的名聲不脛而走,一些民間藝術愛好者或喜歡藝術的市民紛紛登門拜訪。
10多年來,都婉莉的葉雕作品多次參加山東省及全國大展,獲得諸多榮譽。她的作品還時常作為國際交流的禮品。在德國埃爾朗根孔子學院,就收藏著一套由都婉莉用楊樹葉制作的十二生肖葉雕作品。
如今,63歲的都婉莉更加癡迷葉雕藝術,她把葉雕已當成了晚年的事業,醉心于藝術的她也煥發了人生第二春,她想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謳歌這個偉大的時代。
(摘自《老年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