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偉民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一個體系,既包括了對經濟形勢怎么看的思想,也包括了對經濟工作怎么干的思想;既包括了宏觀調控的思想,也包括了長期發展戰略的思想;既包括了發展的目的論的思想,也包括了經濟發展的路徑論的思想;既包括了經濟思想,也包括了經濟發展的政治保證的思想;既包括了經濟發展的基本立場和觀點,也包括了經濟工作的方法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包括11個方面的理論觀點。
第一,發展目標。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的目標是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一個國家的發展必須認準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會的共識,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第二,發展目的。我們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是執行過程中存在著“以GDP論英雄”的傾向,習近平總書記根據這些傾向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明確究竟為什么要發展,為了誰發展。我們仍然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經濟建設必須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導向,不僅是經濟建設,今后推進“五位一體”“四個全面”工作都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第三,發展階段。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經濟發展先后提出“三期疊加”“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判斷,十九大又提出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三個階段是內在邏輯統一、逐步遞進的,也是實踐的發展和認識深化的過程。當一個國家在經歷了起飛階段高速增長后,必然進入到更高的發展階段,現在我國的需求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勞動年齡人口已經過了峰值,部分產品的產量已經達到了不理性的峰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減弱,污染排放總量超出了環境容量,生態損害程度超過了自然的再生能力。
支撐過去高速增長的需求結構和供給條件都已經變了。中國經濟自2012年到2016年期間的減速,是發展階段變化的一個結果,而不是所謂的周期性短期變化。自2017年以來,經濟增長速度企穩,也不是什么新周期的開始,只是正常的波動而已。
第四,發展路徑。我們過去創造了“中國速度”,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500多種產品中有200多種產品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們原創性產品不多,特別是擁有自己技術的企業不多,在產業鏈上讓“別人離不開”的技術幾乎沒有。我們要從過去高速軌道轉向高質量的發展軌道。什么叫高質量?楊偉民認為,一個是保持增長、就業、價格、國際收支等指標的均衡;二是促進產業體系的現代化,生產方式的平臺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要有一批“別人離不開”的技術、產品或零部件;三是保持農業、工業等協調;四是促進資源空間均衡,農產品主產區主要是提供農產品,生態功能區則是提供清潔的空氣、清潔的水、宜人的氣候、優美的條件等,把更多的空間還給大自然;五是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六是著力提高資本、勞動、土地、資源、能源這些要素的效果,要重視提高人才、科技、數據、環境等新的生產要素的效率。
第五,發展理念。面對國內外的新形勢、新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
第六,宏觀調控。必須要適應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經濟形勢變化。擴大需求和改善供給是宏觀調控的兩大政策思路,不同的階段要針對不同的問題,該擴大需求時就擴大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要求我們調整宏觀調控的思路,從以擴大需求為主,轉向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
第七,發展戰略。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戰略,對以往的發展戰略也進行了充實完善,先后對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糧食安全、水安全、森林安全、能源安全和創新驅動等作出了戰略部署,每一項戰略部署都提出了完整的思路和措施,必將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和巨大變革。

第八,生態文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生態文明觀,不僅是中國的生態文明,也是全人類的生態文明。集中體現五個觀點:一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是平等的,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時,必須尊重自然、保護自然。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類還需要生態產品,需要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源、舒適的環境,等等,要通過保護和修復自然,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綠色發展方式和生產方式,探索一條在不再傷害自然的條件下,來實現經濟發展、實現人們全面發展的路徑,促進產業結構、空間結構、能源結構、科技創新、生產方式等全方位的綠色轉型。四是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體,機構改革要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整合。五是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是主動的,自然是被動的,生態環境的破壞是人類過度開發的結果,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人,不在自然,要規范、約束、糾正人的行為。如何實現生態文明?楊偉民表示,必須依靠制度和法制。

第九,經濟改革。中國過去的高速度靠的是改革,今后的高質量也必須、也只能靠改革,以及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市場經濟是一般性,社會主義是特殊性,雖然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必須遵循市場決定資源配置這樣一個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把過去“基礎性作用”改為“決定性作用”的思想基礎和認識基礎。所以需要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和效率的最優化。
政府的作用和市場作用同樣重要,但兩個作用的內涵是不一樣的,市場的作用是配置資源,政府的作用是通過宏觀調控、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保護環境等去引導改革。
第十,思想方法。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僅要有正確的思路和政策,而且特別要講究方式方法,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穩中求進,保持定力。
十一,黨的領導,黨中央必須對經濟工作負總責,實施全面領導。這樣才能保證我國經濟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已經日趨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