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姍姍
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掌閱科技)成立于2008年。自成立以來,掌閱科技一直都秉承著專注、務實的企業精神,為超過6億用戶提供了高品質的圖書內容及智能化的用戶體驗。目前,掌閱科技已擁有暢銷、生活、文學等類別的優質圖書數字版權50萬余冊。掌閱科技致力于通過便捷的移動設備數字化圖書來傳播知識、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掌閱科技與各大出版社進行深度戰略合作,擁有廣闊的圖書資源,其旗下的主打產品掌閱APP是國內卓越的手機移動閱讀品牌。掌閱APP支持EBK3、TXT、UMD、EPUB、CHM、PDF等全主流閱讀格式,是一款專注于移動端閱讀的軟件。該軟件界面簡約、個性時尚、功能強大,一經發布就獲得了眾多用戶的關注。經過數年發展,掌閱APP已成為手機平臺閱讀領域的第一品牌。同時,其全資子公司深圳掌閱還研發并銷售了多款獨立的硬件閱讀設備——iReader電子書閱讀器。
掌閱APP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優勢,平臺上有多種翻頁特效,支持書簽、全屏、自定義閱讀文字與背景、白天與夜間看書模式、自定義縮放、自定義屏幕亮度、備份閱讀歷史等模式,是數字閱讀平臺中的佼佼者。多年以來,掌閱團隊與用戶一路相伴,用戶的閱讀體驗在系統不斷調整與升級中得以提升,掌閱APP也逐漸成為了擁有絕佳用戶口碑的閱讀“神器”。
一直以來,圖書都是閱讀的代名詞。提起閱讀來,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書,再廣泛些則是報紙、雜志等。不曾想,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與移動手機的迅速普及顛覆了人們的閱讀方式——方寸屏幕、即時翻頁,數字閱讀無處不在。
20世紀90年代末,PC端網絡文學開始起步,經過10年左右的發展已逐漸壯大。2007年,原創文學起點中文網建立起了第一個WAP站,網絡文學閱讀開始從PC端逐漸向移動端轉移。2011年,掌閱、起點讀書等客戶端上線,標志著移動閱讀時代已全面開啟。
在數字閱讀工具中,移動端如平板、手機、閱讀器占有絕對比重,移動設備的便攜性與各類閱讀軟件的上線極大地刺激了數字閱讀行業的發展。而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支付的發展,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已基本形成,數字閱讀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期。

據統計,2016年中國成年民眾圖書閱讀率達58.8%,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8.2%,66.1%的成年民眾進行過手機閱讀。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6年我國數字閱讀行業市場規模高達120億元,同比增長了25%。

目前,移動端數字閱讀行業的主導者主要有四種類型,第一類以互聯網巨頭為代表,其通過收購互聯網文學網站、閱讀APP產品等來獲得內容與平臺,如騰訊公司旗下的QQ閱讀;第二類為電信運營商,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都涉足了數字閱讀行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自有的閱讀平臺分別為咪咕閱讀、沃閱讀以及天翼閱讀;第三類主要是電商企業,其通過傳統紙質圖書銷售向數字化轉型介入數字閱讀行業,典型代表為京東閱讀;第四類則為獨立運營的數字閱讀企業,其通過開發自有閱讀平臺來分發內容、生產內容、積累用戶,從而實現平臺價值,典型代表為掌閱科技。
隨著版權價格上行壓力的逐漸增大以及支付方式的變革,數字閱讀行業的競爭日益“白熱化”,作為一家獨立運營的創業型企業,掌閱科技近來的表現令人驚艷——2017年9月21日,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簡稱為“掌閱科技”。
早在2008年,當智能手機還不是那么普及的時候,掌閱科技的創始團隊就開始有意地向移動端數字閱讀進發了。“當時,朋友從深圳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手機,那些手機不管是從外形上還是工業設計上都帶給了我們極大震撼。我們隱隱覺得手機行業的發展是大勢所趨,應該基于手機行業來做一些事情,”掌閱科技聯合創始人、掌閱文學負責人王良回憶道,“最后怎樣定位到做閱讀的呢?——當時的手機和現在的不太一樣,除基礎通訊的其他服務使用頻率比較低,用戶的使用體驗不是很好,而且那時的帶寬是2G網絡。如此看來,文字類的閱讀軟件比較吻合那個階段的產品形態,綜合考慮后我們就決定做手機閱讀了。”

2008年至2010年,掌閱科技開始切入國產手機行業,在積累了一定的產品經驗與技術團隊后,2011年,掌閱APP正式發布。2012年,智能手機行業正式進入“爆發”階段,掌閱科技也迎來了“柳暗花明”的發展機遇。
2015年,掌閱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了股份有限公司。同年8月,iReader電子書閱讀器第一代上市。次年5月,iReader電子書閱讀器第二代上市。
2016年6月,掌閱的用戶突破了6億,掌閱科技也逐步從單一數字閱讀平臺向綜合數字閱讀企業轉變。其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通過運營開發網絡原創文學版權,將“優質IP深度運營”打造為公司未來在內容方面的核心競爭優勢,進而踐行其打造數字閱讀生態圈的長期發展戰略。

“掌閱科技主要是以‘產品+技術’為切入點成長起來的一家公司,產品是積累用戶的核心,產品與技術就像是掌閱的成長基因,”王良表示,“正是由于這種成長基因的存在,使掌閱科技在發展過程中與其他競品相比具有了一定優勢。”
數字閱讀企業也大都會在產品與技術層面尋求突破及發展,而誰能更專注、更用心地去建設平臺便能夠更好地吸引到用戶。“掌閱的最大競爭優勢在于專注,我們擁有一個大體量的規模團隊,力求在垂直領域里把數字閱讀做好。公司的愿景就是做最專業的數字閱讀平臺,所以我們一定會把數字閱讀做透。”王良如是說。
當前掌閱科技的產品是以掌閱APP為主,平臺背后有強大的技術作為支撐,平臺上有出版讀物、網絡文學、漫畫、有聲等內容,在掌閱APP上既可以看書也可以聽書。
數字閱讀行業的深度發展也將數字化的漫畫納入其中。作為一種擁有大量作者及讀者群的特殊形態,漫畫自然也成為數字閱讀企業的目標。而從掌閱做漫畫的態度也能看出其做數字閱讀的“走心”態度。
“相比其他數字閱讀平臺,掌閱的用戶年齡分布比較均衡,漫畫作為年輕群體最喜愛的內容品類之一,同樣也是掌閱需要重點服務好的。”王良說道,“漫畫具有多種形態,我們做漫畫是基于對掌閱用戶的分析,比如其適合看什么風格的漫畫、產品形態是怎樣的、彈幕設置應該如何把握等等,這都是我們要根據用戶的特點去考慮的。”

“2015年是一個轉折點”王良繼續分析,“掌閱成立了掌閱文學,換言之,掌閱從一個純粹的數字閱讀分發平臺升級為了一個‘分發平臺+內容生產’的綜合性平臺。對于公司來說,這是一個正確選擇,此舉使得整個產業生態與公司商業模式變得更為健康。”
掌閱平臺內容來源主要有兩個方式,一是同出版社、網站合作,對于其提供的優質內容進行買斷或電子分成;二是掌閱自己生產內容,比如投資網站、與作者直接簽約等,都是掌閱在內容生產方面所做的努力。“我們為什么要做內容?——網絡文學發展了十幾年,其有一定的精華沉淀,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內容過長灌水、同質化等問題。我們希望掌閱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對數字閱讀行業做一些階段性的改變,使其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王良說。
今年2月,掌閱科技聯合百度文學、中文在線、阿里文學、磨鐵文學等發起成立“原創聯盟”,共同推出“精品內容全平臺共享計劃”。掌閱副總裁游亭稱,此舉旨在從流量端保證優秀網文環境的打造,讓更多優秀作家能夠回歸到創作本身,將網絡文學作品的影響力從一個平臺擴大到整個市場。
從合作的本質來看,“原創聯盟”其實是行業內領先平臺的強強聯合,此舉意在整合平臺用戶資源,將優質內容的價值最大化,營造出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行業環境,從而帶動更多優質內容的創作,實現互利共贏。


從整體來看,掌閱科技的商業模式較為簡單,主要就是數字閱讀付費。其上游是內容提供方,包括出版社、合作網站、個人創作者以及內容生產公司。內容提供方生產的內容經過掌閱科技篩選、加工后被放到掌閱APP或掌閱平臺上,用戶通過付費來閱讀。掌閱科技是依靠用戶數字閱讀付費才走到今天這個位置的。目前來看,數字閱讀付費也是掌閱科技最基本的商業模式。
身體力行引領品質閱讀
打開掌閱APP,我們就會看到一句醒目的標語——引領品質閱讀。對于掌閱而言,這并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作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傳播正能量的數字閱讀平臺,掌閱借助于移動互聯網的分發渠道和創新手段打造了一系列精品閱讀項目,身體力行地實踐著“引領品質閱讀”。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用戶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6年網絡文學行業進入了良性發展軌道,長期阻礙行業發展的盜版侵權問題受到嚴厲打擊,版權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截至2016年12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增速加快,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較2015年底增加了4469萬,占手機網民的43.7%。
掌閱科技重視知識產權,致力于打造正版閱讀、品質閱讀。隨著數字閱讀市場的不斷發展,各平臺對于優質內容的爭奪愈演愈烈,版權的價格也呈現出逐年升高的態勢。當下,數字閱讀企業普遍面臨著版權價格上行的壓力,掌閱科技自然也不例外。
“版權價格的高低并不是由一家公司決定的,這是市場行為。”王良表示,“當版權價格高到一定程度且不適應這個行業發展時,其自然會‘往下走’,而現在版權價格持續往上走就說明市場在這個階段應該是這個價格,這談不上非常合理,但其是符合現階段商業模式的,目前也是在數字閱讀企業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的。”
掌閱APP是掌閱科技展現自身平臺價值的窗口,更是其與圖書、作者、讀者之間連接的“橋梁”,平臺上更新的每本書背后都是由掌閱團隊一點一滴的努力創造的。而既要緩解版權價格上行的壓力,又要帶給用戶品質閱讀,掌閱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是加大內容生產的投入,尤其是對新生代、新的內容生產者的扶持,因為年輕人的創作有著巨大提升空間,對其進行扶持可以讓他們擁有更好的空間、平臺去創作。”王良說道,“其次,即使是優質內容,掌閱買來以后也絕不是簡單進行數字化,而是挖掘其文字內容以外的衍生價值。從產品的角度來說,我們希望給用戶呈現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利用數字閱讀的優勢,如互動性、多媒體性等挖掘其超出文字本身之外的衍生價值,提升優質內容的底蘊。如此,我們也會有更大的底氣去采購優質的內容。”

當被問到“面對一個讀者推崇但是價格較高的優質內容,掌閱會不會買”這個問題時,王良認真地說,“正常來說,在公司可承受范圍之內的一定會買,我們不會簡單地看短期,而是看其更長期的發展,比如說《圍城》,掌閱將《圍城》買來并不會看其在這個月、近3個月乃至半年內能不能盈利,”王良繼續分析道,“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優質的內容一定是有大量用戶群的,對于這類版權的采購不管是賺錢還是賠錢,掌閱作為行業的‘領頭羊’都有義務去把這些優質內容數字化。我們并不要求每本書都一定掙錢,但這個事情一定要堅持去做。”

參與數字閱讀全產業鏈
在引領品質閱讀的同時,掌閱還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參與到數字閱讀的全產業鏈之中,這也將是未來數字閱讀行業總的趨勢與方向。
利用自身的先發優勢,掌閱一直都走在行業的前沿,而在積極加入到上下游產業鏈方面其亦是未雨綢繆。除了布局全產業鏈之外,掌閱還舉辦了文學創作比賽,這也是其戰略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據統計,2016年,掌閱科技在舉辦首屆掌閱文學創作大賽時,合計共收到25700名作者提供的37000部作品,網友在線總投票數超過2600萬,總評論數超過58萬。這種方式基于掌閱平臺的影響力與知名度,將“平臺尋找作品”延伸到了“作品尋找平臺”,為網絡文學作品內容供給帶來了可持續發展的機會。掌閱科技利用成熟作者激勵機制,輔以網絡征文大賽等手段,持續吸納精品作品、吸引優質作家,“平臺+渠道”效應不斷顯現,在網絡文學領域持續拓展布局。

王良認為,在大趨勢下,未來行業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契合這三個方面的變化,掌閱自身也進行了相應的轉型與升級。
“大渠道+大內容”開始高度融合。在早期,掌閱只是一個很純粹的平臺——只要把產品做好就能夠積累用戶、帶來收入,而發展到今天,掌閱已升級成為一個“平臺+渠道”的綜合類企業。
用戶的體驗會得到極大提升。現在這個階段,數字閱讀僅僅做了一件把傳統紙質書電子化的工作,包括網絡文學也僅僅只是文字的展現,并沒有充分地把數字閱讀的優勢展現出來。相對于傳統的紙質閱讀唯一有所變化的就是增加了一些評論與互動,這遠遠不夠。真正的數字閱讀要把基于手機端或者PC端的優勢發揮出來,比如視頻結合文字的表現形態、與作者實時互動、知識直播等。未來數字閱讀行業的發展會讓用戶覺得看數字書籍與紙質書籍的體驗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應該是數字閱讀企業的使命。
付費衍生方式還會再度深化。現在的付費模式是簡單的書籍收費、章節收費等,且這只是書籍產生價值的一部分。未來的優質內容所產生的價值一定會基于書籍本身,以《三體》為例,用戶基于書籍本身去發表觀點、做知識總結所產生的衍生價值對于書籍來說也是一項重要收入。
提及未來的發展規劃,王良表示,“掌閱是一家很務實、很專注的公司,未來的發展也會繼續秉持著務實與專注的態度。第一,繼續把產品做好,這是公司的核心,第二,把掌閱平臺的開放性元素做好,未來在掌閱的平臺上可以有自主運營、自主經營的流量,掌閱應該也會把服務能力開放給所有的內容提供方,把平臺開放出去。”王良總結道,“雖然掌閱已經上市,但我們也不會過多去關注資本上的一些東西,會一直秉持做實業的心態做公司,秉持著工匠精神做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