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震生
李印啟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師。
李印啟先生為人耿直,對繪畫熱愛、執著;待朋友熱心、真誠,把一生奉獻給了豐南的美術事業。自從擔任豐南美協主席以來,發現并培養了一大批有潛力有實力的青年畫家。開展了多次有檔次有內涵的美術展覽。使豐南成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藝術氛圍最濃厚、青年畫家創作實力最強、出人才最多的區縣。
我認識李印啟先生是在1995年,那時我剛剛師范畢業,準備在豐南文化館做一次小型的個人展覽。當時我誰也不認識,直接找到李老師,毛遂自薦一番。李老師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看了我的畫以后,二話不說,大包大攬地幫我操持了起來。安排場地、疏通關系、邀請領導……像給自己做展覽一樣忙得不亦樂乎,讓我非常的感動。也因此,我和李老師成了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
2004年,我參加了中國美協和中央電視臺組織的首屆中國畫電視大賽獲得了金獎,李老師覺得我很有發展潛力,勸我要趁年輕去上學,在他的鼓勵下我決定報考天津美院何家英老師的研究生班,并順利被錄取。但是當時我的工作單位不允許我在職去學習,李老師又幫我找區里的領導說明我的情況,申請區里給予照顧。最后區里領導經過研究為我辦理了停薪留職。李老師知道我沒有了經濟來源,還想辦法為我籌集了一萬元學費。李老師不僅是對我一個人這樣的關照提攜,豐南所有美術愛好者只要有事找到李老師,李老師都會鼎力幫忙。他的這種熱情與無私也贏得了大家的尊敬與愛戴。
李印啟先生1952年出生于河北唐山,197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原陸軍11軍95團,75年轉入11軍地炮團,1979、1984年兩次參加自衛還擊作戰,戰后創作了百余幅記錄戰爭場面的畫作參加了全國全軍和云貴兩省的多次展覽并獲多項獎勵,同時在全國多家報刊雜志和美術書集中發表。新華社于1979年12月23日以《記錄激戰場景、描繪英雄戰士……副指導員李印啟戰場上作畫上百幅受到獎勵》為題發了通稿。全國30余家報刊雜志和國外多家媒體同時轉發了這一通稿。他在部隊期間的畫作多以部隊生活為題材,以版畫、國畫、剪紙、連環畫的形式描繪部隊生活、軍民關系。立志把戰士的崇高思想和情懷與山的巍峨高大、堅不可摧的形象融為一體。曾在題畫詩中寫到“誓把情泉化彩墨,描繪云嶺萬重山”。1986年轉業到豐南文化館后,被家鄉的新面貌所感動,在完成組織上交給的任務后,抓時間擠時間創作出描繪家鄉新貌的作品,《吉慶有余》《足跡》《月是故鄉明》《荷塘牧鵝圖》等新作不斷噴涌而出,頻頻入選全國各大展覽及出國展出并獲獎。
1991年他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為了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藝,創作出更多更美的好作品,考入北京畫院李起畫室研修山水畫,同時請教張仁芝、王文芳、王明明等名家給予指導。當他要進行畢業創作,重返南疆尋覓創作素材時,被迪慶歸化寺(現為香格里拉松贊林寺)的莊嚴、肅穆和宏偉所震驚,在慘遭文革破壞的斷墻殘垣中,那雄偉的殿堂,高聳的經幡柱,不斷呤唱的風馬旗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在此,他頓悟了佛教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促使他對佛學與當今社會發展的思索與探尋。1993年9月,李印啟個人畫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時任文化部副部長劉德友、陳昌本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多位著名畫家和萬余名觀眾同時觀看了畫展并給予了高度評價。當時,中央電視臺進行了新聞報道,展出后河北電視臺、唐山電視臺、豐南電視臺都以《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為題進行了報道。人民日報、北京晚報、金融時報、農民日報、文藝報等20余家報刊報導和選登了部分展出作品。《美術》《迎春花》《中國畫》等畫集也選刊了多幅作品和評論文章。
近年來,他多次赴西藏、四川、云南等地體驗生活,把創作集中在表現西域高原的神山圣水,把情感與信仰融入到了西南邊疆的山山水水與藏傳佛教之中。然而,畫中之境非自然之境,那是畫家的心中之境,夢中之景。他的圣山行系列作品,著重表現形式感、節奏感,強調畫面整體構成和力度感,從而也富裝飾性于畫家的筆端。他的創作已步入神化入境狀態;進入了天馬行空的創造境界。他動用特定的形式組合,結構中潛象;動用特定的筆墨語言,揭示特定的精神意念。在他的山水畫創作中表現著宇宙運化的奇觀,在混茫與冥冥之中的畫境中,蘊含著神奧與宗教的虔誠,他在系列的西域山水畫創作中表現出來的滄桑感、宗教感和深沉的審美體驗,使觀者感到他的畫不只是自然表象的描繪,而是表現在“天人之合”中的精神深度,給人寄情八荒之表,通天地神奧,遣筆運墨慷慨大氣,造境構意、磊落馳才,氣象橫茂奇偉、宏富粗獷,形成了與眾不同的美學格調。
雪山、經幡、佛塔、寺廟……經過畫家的解構重組,一幅幅充滿激情與溫度的作品展示在觀眾面前,這些作品中山非山,水非水,云非云……一系列在畫中所透露出來的超脫之境是我們這些沒經歷過戰爭,沒有過生死離別的人無法禪悟和夢到的。如他在自衛還擊作戰后創作的《別戰友》,一位戰士的身影仰臥在天際,形成一座雄偉的高山,那是屹立在南疆的鋼鐵長城,一匹戰馬低頭嘶鳴,一位戰士脫下軍帽低頭默哀;再看他近年創作的《朝拜神山》,一位小喇嘛在晨霧迷蒙中雙手合十,佛衣佛珠隨風飄動,頂禮膜拜世人所公認的神山“崗仁波齊”主峰。兩幅畫放在一起觀看,會讓觀者產生無限聯想……李印啟先生所描繪的神山圣水更多的是對生命的解讀,是對人生的開悟,還有那份一直無法拋開的對離去戰友們的深深懷念與祭奠。
如今,李老師已經年近古稀退休在家,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創作中,每天筆耕不輟。看著這樣一位老人如此的勤奮努力,我們這些年輕人更應加倍努力,創作出更多的好作品回報社會。祝愿李老師身體健康、藝術長青!能再次創造人生中又一個藝術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