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萍 李國勇
一千七百多年前,一份問候友人的手札誕生在古樸的麻紙上,它就是被現代人譽為天下第一帖的《平復帖》。沒想到現存最早的墨跡竟是草書,為什么陸機要用草書這種浪漫詩性的書體來給朋友寫信札呢?這說明陸機的朋友也會草書,在那個遙遠的時代人們用草書進行感情交流,真是令人羨慕。這說明了當時士族修養達到的高度?!镀綇吞愤@件不到一平尺的數行墨跡表面所彌漫的夢幻般氣息,給我們留下了千古奇思和遐想。
《大觀錄》說《平復帖》為“草書、若篆、若隸,筆法奇崛”。就是感覺這張遠古殘破的麻紙奇幻、高古、深遠的意境,似乎無法逼近更難以琢磨神遇他的筆情墨意。陸機這位西晉著名文學家的《平復帖》亦如他的詩歌、文賦一樣,如“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麗妍贍,英銳飄逸,亦一代之絕乎”!更充滿神奇而令人感嘆的是《平復帖》的收藏,西晉以來,經過了多少達官貴人的手,每一位主人對它傾注的無限憐惜和珍重,否則,今天的我們也無緣目睹其真容了。這里需要一提的是它最后一位收藏者張伯駒先生。張先生是一個極富戲劇色彩的人物,其出身之高、家產之豐、收藏珍品之多之精,可以說近代史上無人能比。張伯駒收藏鐘愛古代書畫,不惜傾家蕩產,才把我們許多國寶的墨跡珍品保存了下來,使其不至于流失海外。1956年1月,張伯駒、潘素伉儷無私地將《平復帖》這件稀世珍寶和其他文物一起捐獻給了國家,此帖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陸機(261—303年),字士衡,吳郡吳人,出身東吳士族,西晉文學家、書法家。與其弟陸云并稱“二陸”。三國吳大將陸遜之孫,父親陸抗是吳國大司馬。二十歲時吳亡后居家,后入洛,曾任平原內史、著作郎、中書郎等職,世稱“陸平原”,因兵敗被讒,為成都王司馬穎所殺。被害時年僅43歲。一顆璀璨的流星就這樣隕落了。陸機“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是晉武帝太康年間(280-289年)西晉文學全盛時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世說新語》上卷下·文學第四·八十四:“孫興公云‘陸文若排沙簡金,往往見寶?!?/p>
《平復帖》共9行,86個字,縱23.7cm,橫20.6cm。此墨跡似是用勁健的短鋒硬毫禿筆寫在麻紙上的。筆法極簡潔、凝煉、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兼具草書率真筆意。其神秘、玄奧之美盡在不言中,書之妙道,必資神遇。它的價值,在于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書法真跡。明人董其昌題跋所云:“右軍以前,元常以后,惟存此數行,為希代寶。”在書體的演變過程中,它介于章草與今草之間,是兩者過渡時期的實證之作。明代張丑云:“《平復帖》最奇古,與索幼安《出師頌》齊。惜剝蝕太甚,不入俗子眼。然筆法圓渾,正如太羹玄酒,斷非中古人所能下手?!鼻宕鷹钍鼐凑f《平復帖》:“系禿穎勁毫所書,無一筆姿媚氣,亦無一筆粗獷氣,所以為高?!?/p>
風格古樸 章法自然
《平復帖》風格的形成有一定的社會性和時代性,從發現的大量漢晉簡牘、殘紙文書可以看出,許多下層官吏的草跡與陸機的草書相似。陸機的年輩在衛、索之下,衛、索當時的草書名望早已聲高如云,勢必會受到他們的影響。陸機的草書更近于衛瓘的“草稿”,與之相比,又更古樸、渾厚。齊王僧虔《論書》:“陸機書,吳士書也。” 陸機作為學富的宏才,品高境界自出,下筆自然不落塵俗,書卷之氣彌漫于行間?!镀綇吞芬远d筆枯鋒為之,筆隨勢轉,平淡自然、奇崛而古質。結構上的隨意灑脫,表現出了一種輕松自如、信手拈來的自由狀態。用筆提按變化不大,線條大都粗細相近,渾圓為本。結字以內斂、收束為主,沒有大開大合之勢。
《平復帖》章法上行距、字距都沒有明顯的疏密變化,寓小矛盾于平靜之中。全帖字字獨立,不相連屬。行距、字距較小,行距略大于字距,字體大小變化也不是太大。這樣緊密式的章法處理,給人一種森森茂密之感,也強化了渾厚之風格。整體看此帖第四行自“來”字以下,“主吾不能盡”五字縮小字形并極力壓縮橫勢,使左右行距產生了稍大的空白。
結體瘦長 翩翩自恣
章草源于解散隸體,赴速急就,所以具有隸書的特征,即有明顯的波磔。章草字法在基本規范以后,相對比較穩定。到了漢末,這種字形被一些書家創造性地發揮。如衛瓘的草稿之作,大多字勢都取縱勢,陸機《平復帖》受其影響,在字態上明顯取法了這種傾向。
《平復帖》書寫簡便、率性,逸筆草草,沒有循規蹈矩。撇捺無波挑,平添了幾分險崛之意。許多字的末筆的收束也是向下牽引,把章草橫展的筆勢變為縱引,字態也因勢而變。如:“子楊”兩字,“子”字“豎鉤”筆畫,省略“鉤”后“豎”似“撇”畫一樣向左下撇出;“楊”字“豎”畫向下拉長,字內兩撇變短,變化為直接向下的線條。這些都是為強化縱向發展的字勢而進行的處理。
《平復帖》字字翩翩自恣,活潑可愛,在字法上主要表現在字勢的多變與字構件的錯落組合。整帖字勢以正為主,間以左右舞動的欹勢,頗有奇趣。如:“失前”兩字,“失”向左傾斜,“前”字向右傾斜,一左一右,動態十足。字的構件位置的變化突出表現在左右結構兩部分位置的移動和勢的調整。如:“儀”字,左部“單立人”上移并傾斜,和右部構件的傾斜形成上合下開之勢。“觀”字本身為左右結構,左部構件上移至右部件左上部,進而呈現向左的斜勢,使整個字看起來更像上下結構。
《平復帖》書寫率性、簡捷,致使其字的筆畫更加簡省,但也增添了字的辨識難度。“平”字中左右兩點,省寫為一橫畫?!扒啊弊指雍喖s,似草書“甚”字?!镀綇吞芬沧⒁庾謨鹊奶搶嶊P系,表現在字內的留白處理上。
筆法淳厚 筆意爽利
《平復帖》點畫形態硬朗,突出了作者書寫時的率性,線條之間很少引帶,用筆干凈,線質圓渾。筆法淳厚、含蓄、質樸,體勢充滿古意,非晉人莫能為之。
《平復帖》的筆意有別于草簡。草簡用筆清利,入筆收筆時有露鋒,捺畫用筆停頓后挑鋒。字勢開闊疏朗。而《平復帖》因是麻紙、硬毫禿筆,麻紙不細膩平滑且有斑駁意,禿筆少鋒芒。筆意的不同直接影響為書風的差異,古樸的書風必須選擇厚重的用筆,提按并不能有大的變化。此帖點畫入筆動作極簡,入筆多用中鋒圓頭搭筆,形態似藏鋒,由于是禿筆書寫,入筆處多不見鋒芒。“子”字仔細看不難發現起筆、收筆處都有個小細尖,充分說明了這兩個筆畫的中鋒運筆。也完全證明了入筆時的搭筆方法。
《平復帖》也有一些筆鋒順勢側切的入筆方式,如“屬”“邁”兩字首筆畫的入筆,這種入筆方式只有這兩字。
轉折處提按不多,常用絞轉,筆鋒輕輕向外一拓轉過來,動作不大,轉折更重視遒勁、厚重、渾樸的藝術效果?!俺酢弊郑ㄈ鐖D)A、B處為直折,C、D處為圓折,圓折絞轉后線條側鋒而行?!安 弊忠彩莻蠕h用筆,在帖里有大量的出現。
收筆處有隸意,但不出雁尾波挑,而是簡單出鋒沒有過多的提按動作,收筆處戛然而止,如“來”字。
陸機以文章名世,《平復帖》書法高古,但典雅不足。梁庾肩吾《書品論》列中之下。李嗣真《書品后》列為下上品??梢钥闯?,陸機在當時并非名家。但《平復帖》作為“墨跡法帖之祖”,以其所擁有的遠古淳厚氣息和質樸的筆意,足以成為我們學習章草墨跡的首選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