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糖尿病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尋找有效的治療手段已迫在眉睫。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可以確定運動療法治療糖尿病的機制是可行的,合理的運動可以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并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血糖等生理指標,有著獨特的作用和經濟價值。
關鍵詞:糖尿病;運動干預;機制
一、前言
目前糖尿病是繼癌癥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高風險疾病,并且它是世界上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五種疾病之一[1]。運動對于糖尿病的治療具有其獨特的作用和價值,并且經濟實惠。
二、糖尿病的分類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其特征是由于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而引起的血糖升高,可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其自身不同的致病機制,兩者之間的差異比較明顯。
(一)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一種身體產生異常自身免疫反應,導致胰島B細胞損傷和胰島素分泌減少的疾病 [2]。其特點包括:患者多發病于兒童時期或青少年早期,發病年齡較小;起病迅速;多飲、多食、多尿等;有明顯的酮癥酸中毒傾向;空腹或餐后血清胰島素或肽水平低。具體的病因尚不清楚[2],治療方案依賴于胰島素。
(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現類型,是一種以血糖升高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復雜,具有高血糖毒性、氧化應激、組織蛋白質、多元醇旁路、非酶糖基化、炎癥學說、脂中毒以及PKC、核因子KB(NF-KB)通路激活等多套機制理論[3]。2 型糖尿病患病率日益上升是遺傳因素和不斷增加的環境因素如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等作用于糖尿病易感人群的結果[4]。
三、運動干預改善糖尿病的機理
運動療法是治療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特別是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效果較明顯。藥物治療糖尿病與運動療法干預糖尿病的信息系統存在差別,但是兩者的作用機制類似。高亭昕等人的實驗結果表明,長期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與口服降糖藥物的作用療效相當[5]。
(一)運動中能量代謝轉變的生理機制
在人體內骨骼肌有兩種攝取葡萄糖的方式:非胰島素依賴型和胰島素依賴型。在靜息狀態下,人體對葡萄糖的攝取主要通過胰島素依賴的途徑進行,當產生胰島素抵抗或2型糖尿病發生時,人體肌肉攝取葡萄糖的胰島素依賴型途徑受損,而由于肌肉收縮運動所引起的非胰島素依賴型的葡萄糖攝取消耗途徑則不受影響[6]。因此,體育鍛煉對于調節胰島素抵抗狀態中糖代謝和2型糖尿病的糖代謝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
(二)運動可以改善糖代謝
1、運動增加肌肉組織代謝率,促進葡萄糖的攝取和控制血糖
當人體開始運動時,首先消耗體內肌糖原,導致細胞內6-磷酸葡萄糖濃度逐漸降低,己糖激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減輕,增強葡萄糖磷酸化作用,加快葡萄糖的消耗利用,促進糖化血紅蛋白(HbA1c)分解,使血紅蛋白與氧結合率增加,血糖降低。
2、運動可以調節胰島素
(1)運動可以增強胰島素的分泌能力。糖尿病的主要發病機制是胰島素分泌不足,相應的胰島素分泌能力增強就能改善糖尿病。
(2)運動可以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人體在運動中肌肉等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是在血漿胰島素含量較低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可以增強身體肌肉等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7]。
(3)體育運動可以改善胰島素受體,抵抗胰島素與受體結合,以利于肌肉對葡萄糖的轉運。
3、體育鍛煉后肌糖原的合成增加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島素刺激葡萄糖轉運的衰減和損害降低了肌糖原合成的速率。體育鍛煉后身體內葡萄糖的轉運得到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GLUT4的增加促使肌糖原合成酶活性升高,致使機體內糖原合成增加。
(三)體育鍛煉可改善脂代謝
體育鍛煉可以提升肌肉組織中脂蛋白脂酶的活性,減少人體內極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體育鍛煉還可以促進體內脂肪分解,增加膽固醇和游離脂肪酸的利用,有助于預防和減少糖尿病并發癥。肥胖是導致2型糖尿病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體育鍛煉可減輕體重,加速脂肪消耗,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四、結論與建議
科學合理地進行體育鍛煉會引起人體生理機能的適應性變化,糖尿病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但是合理的體育鍛煉對糖尿病的治療和改善效果已有明顯的定論,尤其是對2型糖尿病的效果更為明顯。運動通過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水平,加速脂肪分解,降低體重,改善脂代謝狀況等來對糖尿病進行干預和影響,是目前比較經濟和有效的治療方案。科學合理地進行體育運動鍛煉可以促使我們預防、治療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江鐘立.糖尿病康復治療進展[J].實用老年醫學,2006(02):86-89.
[2]梁夢璐,胡永華.1型糖尿病病因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17(04):349-353.
[3]徐國琴,陳建才,林文弢.2型糖尿病的運動治療機制研究進展[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2,26(05):65-71.
[4]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08):2-42.
[5]高亭昕,佟石一.規則運動與降糖藥物治療II型糖尿病對比試驗[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0(03):326-327.
[6]Wang Y,Simar D,Fiatarone-Singh MA.Adaptations to exercise training within skeletal muscle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or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a systematic review.[J].Diabetes/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s,2009,(1):13-40.
[7]曲姍姍,陳德明,范旭東,梁來強.糖尿病運動干預的科學機理[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8(01):124-125+128.
作者簡介:
孫偉東(1994-),男,漢族,河南新鄉人,教育學碩士,單位:成都體育學院運動人體與科學專業,研究方向:運動與健康促進的理論及應用。
(作者單位:成都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