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印輝
摘 要:國企國際化經營戰略的設計與實施已經成為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自身全球競爭格局中的影響力、創新力與塑造力的關鍵手段。本文基于“一帶一路”這一利好的政策背景,聚焦于分析國企國際化經營的戰略動向、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經營管理與經營發展的制約因素、以及如何增強國企國際化經營發展控制力與抗風險能力等方面問題,建構了具有指導意義與實踐價值的國企走出去戰略路徑。
關鍵詞:“一帶一路” 國企國際化經營 戰略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2(b)-086-02
伴隨著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世界廣泛的認同,國企通過國際化經營不斷地拓展自身的業務邊界與經營規模的幅度屢創新高。如何設計實施差異化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國際化經營戰略,是實現我國國企海外布局優化的一個重要的前置條件。
1 “一帶一路”背景下國企國際化經營的戰略動向
“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從頂層設計轉化為區域性多邊合作倡議體系,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國企國際化經營表現出了新倡議動向。
1.1 從外延式規模擴張向內涵式質量效益獲取轉變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體系化發展,不僅從更廣的視角與更高的維度拔擢了我國與沿線國家產業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同時更為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走出去提供了重大的發展機遇。正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國企國際化經營的行業分布與產業結構發生了調整。從商務部國際司所公布的數據可知,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例,2012年全年我國僅有不到30家戰略性新興企業成功實現了海外市場的開拓與布局,而這一數值在2017年攀升至85家。更為重要的是,在我國一系列刺激內需利好政策的影響下,與“消費相關”的國企國際化經營領域實現了大幅度的拓展。這充分的表明國企國際化經營戰略正在逐步從外延式規模擴張增長朝向內涵式質量效益獲取增長轉變[1]。
1.2 從歐美發達經濟體向“一帶一路”區域轉移
根據德勤公司于2017年發布的“中國國企‘一帶一路白皮書”的統計數據顯示,計劃參與以及正在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國企中,有占比超過70%的企業表示在遠期會持續地拓寬其在海外經營的規模。可見,國企國際化經營的戰略重心已經從以歐美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及經濟體,朝向“一帶一路”區域轉移,亞洲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圓心及重要的利益攸關方,已經成為國企國際化經營的首選目標區域[2]。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國企在亞洲地區經營規模和體量等指標上的表現,已經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漸縮小。在這一利好戰略的影響下,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國企將會把國際化經營的戰略重心放置于亞洲區域,特別是中亞與東南亞等地區將會成為國企國際化經營新的投資重心。
1.3 構建“國企搭臺、民企唱戲”的共進格局
從湯森路透、投資中國以及普華永道于2017年所披露的相關數據能夠看出,雖然在資本凈收益、固定資產賬面凈值等財務增量績效指標方面與民營企業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在2016年甚至出現了一度落后于以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基金為代表的財務投資者的局面。但是由于國企國家經營所涉及的項目往往是對象國中重大民生項目以及規模以上的重點項目,因此其國際化經營的資本規模與投資規模一直領先于民營企業與財務投資者。同時,國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示范外溢效應逐步顯現,民營企業與財務投資者“走出去”的內生性動力得到了充分的激發。民營企業與財務投資者正在逐步的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主體力量”,而在國務院國資委的要求下,在未來一段時期國企國際化經營將更為側重于戰略布局,從而調整其“走出去”戰略定位從“主體地位”轉為“先導力量”,構建“國企搭臺、民企唱戲”的共進格局。
2 “一帶一路”背景下國企國際化經營的制約因素
國企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仍面臨著來自于企業內外部雙重因素的制約,考驗著國企國際化經營戰略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2.1 沿線國家社會形態多元,加劇了“走出去”風險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體相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政治穩定性、經濟市場化、制度定型化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短板,因此國企在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必然面臨著較大的市場運作風險。首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由于政權交替頻繁、宗教極端勢力猖獗以及恐怖主義滋生,這已經對我國國際化經營構成了嚴峻的安全威脅[3]。其次,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尚不具備較為成熟完善的市場化經濟體系,加之金融與國際收支基礎較為薄弱,會對國企國際化經營的財務管理與資本運作產生不利的影響。最后,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立法制度框架、司法體系規范以及執法科學嚴謹等方面存在較大的變動隨意性,進而會對國企國際化經營的運作模式與經營流程產生較大的現實性阻礙。
2.2 一些國家仍持觀望態度,提升了“走出去”難度
由于國家之間政治體制穩定性以及意識形態多元化等要素的影響,部分國家對于“一帶一路”多邊戰略持有觀望的態度。這無疑于增加了國企國際化經營的海外政策壁壘以及市場經營風險。并且由于國企天然具備的“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相融合”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形式,即便是市場化的經濟行為也極易曲解為受政策補貼的“政府行為”。加之在過去一段時期我國部分國企狹隘的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片面地將其理解成為“對外輸出過剩產能”“低價獲取生產資料”[4]。這種做法不僅極大的削弱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政策效應、國際合作效應與合作發展效應,同時可能引致東道國的反感和敵意,采用行政式干預的手段限制國企國際化經營的范圍。
2.3 缺乏明確的戰略規劃與部署,干擾了“走出去”決策
結合畢馬威咨詢公司于2017年公布的數據顯示,以跨國并購為例,國企當年實現跨國并購交易完成率尚不足70%。與以歐美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的水平相差甚遠。其中缺乏清晰系統的戰略體系以及科學完備的盡職調查是引致交易失敗的關鍵性原因[5]。我國部分國企在進行國際化經營之前對于目標市場的分析、運營項目的立體性評估等具體事項并未進行周密的可行性論證,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同時,國企國際化經營的整體績效水平(財務增量績效與非財務增量績效)要顯著的落后于民營企業。而造成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就在于部分國企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誤判,片面地將其視為“政治行為”,單純地將規模擴張作為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首要戰略目標,從而極大地抑制了企業邊際生產效率的增加,促使“走出去”的企業管理成本急劇的增加,干擾了企業“走出去”決策。
3 “一帶一路”背景下國企完善國際化經營戰略的對策
3.1 系統構建國企“走出去”危機應對網絡
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等環境錯綜復雜且變化動蕩,因此國企在“走出去”之前應系統的進行風險評估,科學構建多維的風險管控體系。首先,應綜合運用多元化的國際經營爭端解決渠道,以扎實的保障國企國際化經營中的資金安全與運營安全。不僅需要憑借國際第三方機構的調解和仲裁,同時更需要積極的與政府合作,通過多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規則來保障國企資本運作的資金安全,并針對東道國失當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約束;其次,應綜合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渠道與服務平臺,針對國際化經營的對象國開展科學系統的經營環評及風險控制預案。國企應充分的發揮其資金、信息及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積極的與國際化經營對象國開展信息交流,并以此為基礎構建風險預警數據庫,為國企布局海外市場提供戰略決策信息基礎;另外國企應綜合憑借多元化的手段來進一步分散跨國經營風險。
3.2 科學謀劃國企國際化經營頂層設計
“一帶一路”倡議的邏輯起點與實踐方向在于憑借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促進多邊國家之間的利益訴求的帕累托最優。國企由于其自身具有經濟、社會與政治的三重屬性,因此為謀求長期戰略合作的可持續,應立足于科學的謀劃其國際化經營戰略的頂層設計,需求與東道國之間利益的平衡點。首先,需要創新企業的合作模式,促進沿線國家的產業升級。國企在國際化經營對象國的合作導向應從產品及勞務輸出轉向本地具有戰略優勢的產業協同。以產業鏈升級、價值鏈重構等方式來充分的促進國企與當地企業差異化優勢的滲透融合;其次,應秉承“一帶一路”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國際化經營的不同節點中,充分考慮與照顧對象國的重大關切與利益訴求,筑牢夯實國企國際化經營的“民生基礎”。
3.3 序時增強國企海外經營戰略完備性
國企應通過制定科學的戰略規劃以及完善績效評價和追責機制,以合理的把握國企國際化經營的節奏、力度與次序。首先,國企的國際化經營戰略的制定應契合“一帶一路”倡議的邏輯與價值,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濟主體,國企更應基于宏觀層面的政治經濟現實性需求、以及微觀層面的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表現來科學審慎的制定及實施其國際化經營戰略體系。以凸顯前瞻性戰略預判的科學性、時效性與針對性,并以此為基礎來彌補由于單純的績效導向所造成的“戰略短視”短板;其次,應進一步完善戰略決策的事后評價與追責機制,持續強化針對國企國際化經營的責任監督,從制度的剛性約束與流程的科學監管雙重維度扼制國企非理性國際化經營行為。
3.4 持續夯實國企機制基礎與人才基礎
國企“三會一層”現代企業制度的缺陷,導致其在進行國際化經營戰略決策過程中很難系統的把握跨國經營決策的整體性與協同性。國企當前在國際化經營人才儲備方面存在較大的缺口,從而導致國企在國際化企業管理具體事項存在捉襟見肘矛盾。因此,優化企業決策機制培養國際化人才是國企國際化經營戰略管理的重要支撐。首先,應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不斷強化企業的制度建設,促進國企中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有效的滲透融合,以運轉高效的法人治理結構來增強國企決策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其次,國企應著力培養構建具有國際化視野與跨國經營實戰經驗的國際化專業管理人才與技術人才,從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來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以構建一支對黨忠誠、清正廉潔、治企有方、興企有為、勇于創新的國企國際化人才隊伍為支撐,持續的夯實國企機制基礎與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欣.“一帶一路”背景下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的趨勢、挑戰與對策[DB/OL].一帶一路百人論壇,2017-12-21.
[2] 寸守棟.知識創新理論下的企業國際化人才培養——基于“一帶一路”戰略視域[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1).
[3] 朱瑞庭.中國零售業“走出去”對接“一帶一路”的目標市場選擇[J].中國流通經濟,2017(7).
[4] 周榮敏.對外直接投資、產業升級與企業國際化路徑選擇[J].經濟問題,2015(8).
[5] 張娟.政府在中國企業跨國并購中的作用分析:基于“一帶一路”的視角[J].國際貿易,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