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凱
摘 要: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形勢依舊嚴峻。本文以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2017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及網絡問卷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并從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創業教育、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及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等五個方面提出了建議,以便有針對性地推進和加強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及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不斷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就業質量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2(b)-171-03
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于經濟轉型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急需大量的高素質職業技能型人才。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占據中國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職業教育,以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學生專業技能訓練,高職高專就業率首次超過本科。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高職畢業生就業率體現了學校的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是衡量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更是學校能否可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因此,畢業生就業工作要注重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共同提高。
1 就業質量概念
“就業質量”概念是在描述全球化給勞動力市場帶來的影響和變化被提出來。國際勞工組織(ILO)從工作機會、工作自由自愿、生產性工作、工作平等、工作保障和工作尊嚴六個特性上定義了“體面勞動”。歐洲基金會用就業安全、健康福利、技術發展、工作和瘋子生活和諧四個維度確定了就業質量。國內眾多學者多以“體面勞動”為基礎,從不同的角度給“就業質量”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和解釋。就業質量是衡量就業情況的綜合性概念,既有量的規定又有質的規定。對于畢業生就業質量的研究,其指標體系、評價主體、權重等方面難以取得一致意見,它具有綜合性、動態性、可測性等特點。
在浙江省高等職業院校教學工作及業績考核指標體系中關于就業工作的考核主要涉及:畢業生就業率、畢業生創業率、專業就業對口率、畢業生就業人均起薪水平、學生對教學滿意度、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畢業生升學率。當前,在對高職院校就業質量主要以畢業生就業率、就業速度、薪酬水平、專業就業對口率、就業地域分布、單位性質、工作穩定性、社保待遇、畢業生就業滿意度等指標進行衡量。
2 畢業生就業質量現狀及分析
2.1 就業基本情況
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是由浙江省供銷社主管,全省唯一一所以“農”為特色的公辦高職院校,設有農業經濟管理系、烹飪旅游系、汽車技術系、藝術設計系、財會金融系、經濟貿易系六個專業系。2017年,畢業專業數17個,畢業生共2201人,就業2141人,初次就業率97.27%。就業地區以省內為主,且大部分學生回生源地就業,主要分布在杭州、紹興、寧波、溫州等地區。就業單位性質占比最高的是民營(私營)企業,其次是個體戶和外資/合資企業。畢業生就業的行業分布情況基本上與畢業生的專業結構相吻合,其中占比最高是銷售行業,占15.3%;餐飲/娛樂占8.96%;財務/審計/稅務/統計占比7.74%;行政/后勤占比7.46%;金融(銀行/基金/證券/期貨/理財)占比5.22%;生產/運營占比4.66%;酒店/旅游/會展占比4.38%;建筑工程占比3.82%。
2.2 就業現狀分析
根據2017屆畢業生網絡問卷調查數據,以下主要從工作的滿意度、勝任度、專業相關度、薪酬、社保待遇,用人單位評價等方面進行分析。
(1)滿意度。就業滿意度是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對工作崗位和工作環境的情感態度與反應。從問卷數據分析,2017屆畢業生對當前工作的滿意度反饋情況總體情況良好。其中非常滿意246人,占19.7%,比2016屆畢業生對現有工作的非常滿意度提高1個百分點;滿意397人,占31.79%;比較滿意357人,占28.58%,不太滿意64人,占5.12%;非常不滿意8人,占0.64%。
(2)勝任度。完全可以勝任、可以勝任和基本勝任占比達到99.95%,有1.96%畢業生不太勝任當前的工作,完全不能勝任畢業生只占問卷總人數的0.09%。
(3)專業就業相關度。2017屆畢業生當前工作與所學專業完全相關度比2016屆下降1個多百分點,不太相關占比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完全相關占18.19%、相關占21.92%、基本相關占20.99%,不太相關占23.79%、完全不相關占15.11%,如圖1所示。
(4)薪酬水平。畢業生實際平均月收入區間(包括工資、獎金、提成、各種社會保險待遇、住房公積金、住房補貼、交通通訊補貼等各類津貼)。從問卷數據分析,2017屆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3303.42元,平均月收入比2016屆畢業生3100元增加200元。其中6000以上的占4.3%;4000~6000元占21.73%;2500~3000元占28.33%;3500~4000元占12.40%;4500~5000元占14.56%;3500~4500元占19.12%;2500~3500元占47.86%,如圖2所示。畢業生收入明顯上升,但應該看到有5.22%的受雇畢業生收入不足2000元,但與全國高職高專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月收入3860元相比還存在差距。
(5)社保待遇。社會保險是面向勞動者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當前工作擁有的社會保險待遇中的“五險一金”:五險是指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一金指住房公積金。從問卷數據分析,2017屆畢業生畢業生當年享受五金一險的占37.03%、比2016屆畢業生的31.06%的比例提高了近6個百分點;有三險一金的占3.45%,僅有五險的占28.64%,僅有三險的占3.17%;什么也沒有的占27.71%,較2016屆畢業生占比有下降,如表1所示。

(6)用人單位整體評價。在組織2017屆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的同時,邀請了畢業生用人單位對2017屆畢業生的用人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共有225家用人單位對參與問卷。畢業生用人單位在對畢業生整體評價良好,非常滿意和滿意率達94.22%,對畢業生的當前工作勝任程度評價完全可以占比46.67%,可以勝任占比40%,兩項合計達86.67%。
3 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策略
學院歷年來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情況,多舉措推進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近三年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保持穩定狀態,在畢業生就業率、用人單位評價及畢業生滿意度方面有了明顯提高。但是與省內高職院校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畢業生專業就業相關度、學生離職率等。所以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如何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值得我們思考。以下結合筆者所在學校實際情況,從學校層面提出幾點建議。
3.1 加強專業建設,優化專業結構
專業是人才培養的載體,其建設水平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圍繞浙江省主導與優勢產業布局,以學院優勢特色專業為骨干,重點建設“農產品生產加工與流通”“旅游與烹飪”“現代會展與藝術設計”等專業群,集聚一批相關專業,進一步改善集群專業辦學條件,加快形成一批適應需求、優勢特色鮮明、效率顯著的專業集群,形成與區域產業分布相適應的專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
3.2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根據各專業培養目標的實際、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以及畢業生就業情況,不斷地調整、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能夠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如涉農類專業“校社企共育,四段遞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旅游類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藝術設計類專業“校企融合、項目驅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3 強化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以創新教育為載體,重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內容、方式方法等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各個環節和各類課程體系中。推進創新意識和價值教育、能力與素質教育、實習與實訓教育、實戰與孵化教育,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發揮好創業學院平臺,配備專職人員、聘請創業導師等,培育省級新苗人才計劃項目和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3.4 增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課程上通過對崗位工作領域、工作過程、職業行動能力的分析,確定課程內容和標準。教學內容可以分為規劃規劃篇、基礎篇、成長篇、就業創業篇四個主干,如圖3所示。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道德素養,使所有在校學生具備一定的個人職業傾向測量和分析的能力,并掌握相關的求職應聘技巧、創業等能力,能為自己或他人制定實際可行的人生職業生涯規劃,順利地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從而順利實施其人生職業生涯規劃。
3.5 完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提升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的滿意度
制定就業服務月方案,并落實專人負責。邀請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專家及優秀畢業生以專題講座、報告會、座談會等形式,從職業常識、就業準備、擇業技巧、創業指導和市場體驗等方面對學生加以指導,通過組織參加各種招聘會,鼓勵學生進行就業實踐。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準備、簡歷制作、求職面試、就業協議簽訂及各項畢業流程操作的培訓與指導等活動,使每位畢業生明確就業各環節的操作程序。
參考文獻
[1] 王向東.浙江省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及提升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5).
[2] 譚伯勛.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內涵及構成要素[J].職教論壇,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