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巾越 覃靜



母乳喂養的好處我們知道得不少:營養最適合寶寶,可以預防過敏。但你知道嗎?母乳喂養還能建立母嬰互惠信號。母嬰互惠信號不但能促進寶寶免疫系統的發育和生理成熟,還有助于寶寶的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
我們知道,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這不僅是因為母乳當中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更是因為在嬰兒出生后的各個階段,母乳成分會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所需而發生動態改變,如此看來,母乳可是為寶寶量身定制的營養!
科學家發現,母乳當中營養成分的這種適應性改變,其實是在嬰兒與母親互動的過程中,由嬰兒通過特殊的信號傳遞給母親的,科學界將這一現象稱之為“母親-嬰兒信號傳遞”。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母親與寶寶之間信號傳遞的奧秘吧!
營養信號與非營養信號
近些年的科學研究表明,在大自然所有的哺乳動物中,剛出生的幼崽會表現出對母親的定向反應,例如尋找和依戀媽媽的乳頭,發出聲音和氣味信號,包括哭泣、尖叫、排尿等,引起媽媽的反應。媽媽在接收到這些信號后,會通過愛撫、親吻以及哺乳等行為,將營養信號與非營養信號回饋給幼崽。
那什么是營養信號與非營養信號呢?營養信號指母乳中各種營養物質的成分。非營養信號是指母乳中除營養物質以外,其他生物活性因子,如免疫因子、激素等。
這種交互性的母嬰行為,不但增加了后代存活的可能性,也能讓后代學會交配并成功地養育他的后代。
媽媽與寶寶的信號傳遞,雙方都受益
和所有哺乳動物一樣,人類的母親與新生兒之間也有這種交互性信號傳遞,這種信號傳遞無論是對媽媽來說還是對寶寶來說,都很有好處。
研究發現,母嬰互惠信號不但能促進寶寶免疫系統的發育和生理成熟,還有助于寶寶的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母乳喂養則是母親與后代之間信號傳遞的關鍵。吃母乳時,寶寶通過吮吸的動作將信號傳遞給媽媽,媽媽在接收到信號后,通過體內神經與體液調節,會改變母乳當中的營養與非營養成分的含量,將信號回饋給寶寶。
在科學家看來,母體與子代之間信號傳遞的過程,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因為寶寶通過吮吸、哭鬧等一系列行為獲取能量(即乳汁),媽媽在哺乳的同時,自身能量也在近乎等量地消耗。
研究認為,哺乳期間正常身材的女性,平均每制造200毫升的乳汁,就會消耗60~70千卡的熱量,每天可消耗約500千卡的熱量。這就是為何堅持母乳喂養能夠更快地幫助媽媽恢復身材的重要原因。所以,科學界稱這一階段的親子關系為互惠關系。
我們再來看看,母嬰互惠信號進行了哪些實實在在的互惠?
有利于預防寶寶生病
母嬰間的這種互惠關系,在預防寶寶疾病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寶寶在吮吸母乳的過程中,母親體內的皮質醇會通過母乳傳遞給寶寶。所謂皮質醇,是從腎上腺皮質中提取出的。對糖類代謝具有最強作用的糖皮質激素可以幫助寶寶的機體在壓力狀態下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同時還能參與新生兒血糖、血壓的調節,在預防炎癥與免疫調節、維護結締組織健康(例如骨骼、肌肉和皮膚)等方面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功效。
打個比方,如果寶寶處于壓力狀態下,適當的皮質醇可以維持寶寶的血壓穩定,控制炎癥的發展。當然,皮質醇并非越高越好,當皮質醇水平超出正常范圍時,可能引起寶寶血糖、血壓升高,骨質疏松,對感染抵抗力降低等表現。令人稱奇的是,母乳可以將皮質醇調節到寶寶最需要的程度。
幫助媽媽預防多種疾病
研究表明,女性在懷孕期間,胎盤會產生高水平的孕激素。分娩后,隨著胎盤離開產婦的身體,產婦的孕激素水平突然下降,這將導致皮質醇升高,內分泌紊亂。而寶寶通過吮吸母乳,可以顯著降低媽媽體內過高的皮質醇水平,幫助媽媽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
如此看來,母嬰信號傳遞的過程中激素的傳遞,確實為媽媽與寶寶雙方都帶來了健康的保障。人類學家認為,這樣神奇的自我調節,正是人類長久以來自然選擇下的良性進化,是對自身以及后代健康的天然保護。
調控寶寶的情緒
母嬰間天然形成的互惠關系,母嬰之間的信號傳遞,對寶寶的情緒、脾氣和睡眠也有著神奇的調控作用。
2012年美國一項包含316名參與者的縱貫研究指出,嬰兒配方粉喂養的寶寶與純母乳喂養和混合喂養的寶寶相比,更容易出現痛苦表情,他們微笑和大笑的表情明顯少于純母乳喂養的寶寶。
研究人員猜想,處于煩躁與不安中的寶寶通過揮動手臂、啼哭引起媽媽關注時,可能并非是因為餓了,而是由于體內皮質醇水平的不足而向媽媽發出信號。聽到寶寶啼哭的媽媽伴隨著壓力應激性增高,體內皮質醇分泌也隨之更高。此時,媽媽給寶寶哺乳,從心理學角度講,可以通過安撫的動作讓寶寶平靜;而從生化角度解釋,此時母乳中較高的皮質醇可以通過母乳喂養傳遞給寶寶,幫助寶寶對抗壓力,緩解情緒,同時幫助寶寶延長睡眠時間。
精準地為寶寶提供能量和營養
通過寶寶行為與母乳成分變化而傳遞的母嬰信號,除了影響寶寶的情緒,對寶寶的食欲以及飲食行為也有著重要影響。
大量實驗分析發現,媽媽在給寶寶哺乳時,前奶與后奶中的三大營養物質有著較大的差異。前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明顯要比后奶高,而后奶的脂肪含量則高于前奶2~3倍,這是因為媽媽在感受到寶寶發出饑餓信號開始哺乳時,參與人體新陳代謝最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水平在母乳中大幅提高,這樣就可以快速滿足寶寶對能量的需求。而到了哺乳后期,寶寶的能量逐漸補充完畢時,母乳中的脂肪含量將逐漸增高,因為大量的脂肪可以快速地讓寶寶獲得滿足感,從而逐漸停止吮吸動作。
這樣科學的動態調節,不但能夠精準地掌握寶寶的能量與營養需求,也可以控制媽媽自身的能量消耗,這可是任何嬰兒配方粉都無法模擬的!
既然母乳喂養在母嬰信號傳遞的過程中扮演了如此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那么母乳喂養中的媽媽們要注意什么呢?
確保自身營養均衡
母乳喂養對于寶寶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哺乳期間,媽媽要特別注意自身的營養均衡,切勿僅僅關注奶量而選擇攝取單一的“催奶”食物。同時,哺乳期間,媽媽不必過于擔心自己的奶夠不夠,正如我們剛剛所說,你的身體最能捕捉寶寶是否吃飽的信號,在你的疑惑無從解答時,你的身體已經悄悄為你做出了判斷,并給出了回應!
對于一些吃飽后依然叼著乳頭不放,卻沒有吮吸動作的寶寶,他們多數只是吃奶時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并不是沒有吃飽的表現!當然,媽媽也要學會捕捉寶寶的饑餓信號,寶寶饑餓早期通常表現為左右環顧、舞動手足等,饑餓晚期則會轉為啼哭。純母乳喂養期間,不建議媽媽人為地控制或限制寶寶吃奶的時間與食量,應根據寶寶的真實需求做出回應。
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現在我們知道了母乳中激素的傳遞對于寶寶的情緒、食欲、行為表現以及健康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正因如此,媽媽要學會適時調節自己的情緒。
哺乳初期,特別是坐月子期間,由于產后體內激素水平處于自我調節的過程,有些媽媽可能會感覺情緒紊亂,對于壓力的調節能力也會隨之下降。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媽媽首先要告訴自己,這是內分泌正在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現象,不要驚慌。可以通過聽喜歡的輕音樂或冥想等方式讓自己慢慢放松。實驗表明,哺乳期間的媽媽運用音樂療法或語音引導療法,不但可以顯著降低產后壓力,還能優化母乳的分泌及成分含量。
家人對新媽媽的支持和理解也非常重要。家人這時不僅要關注新生寶寶,也應多關心新媽媽的情緒,給予正確的關注和引導,并盡可能多地從各方面給新媽媽以支持和幫助。
母乳喂養是大自然自然選擇的結晶,是最天然、健康、科學的喂養方式。所以,希望每位媽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可以堅持母乳喂養,給寶寶提供最佳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