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
摘要:隨著近幾年我國畜牧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畜牧養殖的環境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關注。而對于畜牧養殖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也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進行治理,作為生產畜牧產品的供應商,畜牧養殖企業的發展對于保障畜牧產品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所以首要任務是發展畜牧養殖企業,另外,保證在養殖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關鍵詞:畜牧養殖;環境保護;相應措施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08.021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體系的不斷壯大以及畜牧養殖規模的逐漸增大,針對畜牧的養殖發展,相關部門也應該做好嚴格的管理,因為有效的管理不僅直接影響著畜牧業的發展,而且還影響著環境的相關問題。在進行畜牧養殖的過程中不僅要從中獲取相應的利益,而且還要注意環境的保護,但就現在的畜牧業發展來看,不僅沒有解決這一問題而且這一問題也變的日益嚴重,所以在畜牧養殖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要給出合理的解決辦法才能有效的保障畜牧養殖業的發展。
1 畜牧養殖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現狀
1.1 養殖人員缺乏環保意識,畜牧的糞便造成環境污染
隨著畜牧養殖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動物的糞便也相應地增加,倘若養殖人員未能及時妥善地處理這些糞便,它們將會給周圍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受糞便中有害微生物擴散的影響,還會對人類身體健康造成威脅。此外,養殖場排放的糞便、污水等會嚴重污染周邊地區的生活用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甚至有可能通過污染地下水的途徑而使農田莊稼出現晚熟的情況[1]。喂養牲畜的飼料富含一種或多種蛋白質,在代謝途徑中,這些蛋白質經過消化系統后,然后發生化學反應,最終以多種氣體如多氨和硫化氫等形式進行釋放,這些氣體具有揮發性,進入人體后,會損害人體健康。雖然我國的畜牧養殖業也引進了多種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技術,但大部分養殖人員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及對環境保護意識的薄弱,其所關注的重點也在養殖的經濟效益上,也忽略了自己的某些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針對這些問題雖然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應對政策,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相應的宣傳機制和管理制度,也阻礙了我國對于畜牧養殖環境管理的不到位。
1.2 藥物殘留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推動了飼料和獸藥種類的發展,這些飼料的研發極大地增強了牲畜的抵抗力,從而減少發病率,從這種意義來看,促進了畜牧業穩定的發展,但是這些飼料和獸藥大多數屬于加工產品,況且含有激素,經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后,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2]。就養殖業而言,為了給牲畜營造清潔的飼養環境,需要定期對養殖場和牲畜進行消毒處理,理想情況下,具有徹底的消毒作用,且無副作用,然而往往因消毒劑的殘留而影響了牲畜的健康。
2 提高畜牧養殖過程中環境保護的相應措施
2.1 逐步建立完善的生態養殖系統
做好畜牧養殖行業的環保工作,改變傳統的養殖模式,科學合理規劃養殖場,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模式,實現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養殖系統的良性循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首先,種植業與養殖業一體化發展[3]。其次,在確立生態化的畜牧養殖模式后,選擇養殖場地時務必考慮全面,若有必要則可以進行場地勘察,選址要求遠離生活區、風景區等人口密集的地方,此外,補給水源盡可能充足,河流附近的下游地區比較適宜,這樣既滿足養殖需求,又不干擾周邊地區人們的正常生活。
2.2 加強畜牧養殖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
由于養殖人員的養殖能力和養殖水平程度的不同,其環境保護意識的強弱也不盡相同。科技的迅猛發展帶來了傳統的畜牧養殖模式的深刻變化,面對新的社會環境,傳統畜牧養殖方式亟待改革,畜牧養殖方式的改革的實現離不開畜牧養殖人員的自身專業能力和環保意識的提高。為了提高畜牧養殖人員的專業素養,政府和相關部門可以借助技能培訓等活動實現上述目標,通過培訓使養殖人員學習新的養殖方式,同時能夠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為養殖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4]。不僅如此,相關部門還可以借助網絡等傳媒工具傳播先進的畜牧技術,或者通過科普講座的形式向畜牧養殖人員傳授如何科學配置飼料的方法,這種方式對于減少養殖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和污染物的排放來說極其有利。
2.3 對牲畜的糞便做好相應的處理
科學處理牲畜糞便問題是養殖人員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若處理方式不科學,極可能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創新牲畜糞便的處理方式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科學的處理手段實現牲畜糞便循環利用,并且減少環境污染。其實,牲畜的糞便通過某種方式處理后能夠轉化成農作物的極佳肥料,實現農業增產。除此之外,牲畜的糞便通過脫水以及發酵等生物、化學過程后,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有機飼料。相關數據顯示,利用動物糞便生產飼料,然后投入至漁業養殖中,漁業的產量大幅度提高,對于漁民而言,飼料的運用實現養魚業的良好收益。另外,還可以把動物的糞便經過發酵處理,轉變為人們日常生活的環保燃料——沼氣,沼氣作為一種生活清潔能源進行使用,既實現了環保的效果,也降低了畜牧業的額外經濟投入。
2.4 制定合理的污水排放措施
導致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是畜牧業排污問題,嚴格控制排污問題是解決畜牧業環境污染的關鍵所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合理利用現代化技術,建立沉淀池、沼氣池等設施,這種方式既可以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又能降低成本方法,對于實現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 結束語
綜合所述,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們的思想和經濟也在隨之進步,而經濟的發展給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環境造成的傷害,也會逐漸被人們所重視。隨著近幾年我國畜牧產業的迅速發展,一方面使養殖戶獲得巨額的經濟收入,另一方面也帶來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由于我國政府重視對畜牧業的管理,及時采取治理措施,從而緩解畜牧業的環境污染問題的發生。受科學發展觀指導思想的影響,畜牧養殖者在治理環境問題時做到始終堅持防堵結合,合理規劃,強化引導與管理,根據實際情況,吸收國外豐富的污水處理經驗,并且學習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從而實現養殖污染物的循環利用,逐步實現綠色生態畜牧養殖,畜牧養殖的過程是環境保護中一項系統化的工程,并且還與每個環節都息息相關,所以在對畜牧養殖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創建良好的健康的養殖方式,才能提升畜牧養殖系統的生態化。在疫情防治的過程中也要使用相應的綠色獸藥和飼料,使畜牧養殖業獲得良好生態效益的同時,也不影響經濟效益的獲得,減少有毒氣體的排放而對環境以及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才能有效的呈現畜牧產品的綠色化標準,同時還能充分促進我國畜牧養殖業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唐靜,曾建華.畜牧養殖過程中如何進行環境保護[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4(2):47-48.
[2]陳星偉.畜牧養殖與環境保護工作的探索[J].農民致富之友,2017 (7):135
[3]王淑波,鄭守威.我國畜牧養殖業引發的環境問題探討[J].當代畜牧,2013( 10):78.
[4]王雷,淺析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及防治[J].新農村(黑龍江),2013(1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