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仁勇 胡東波 付佑勝


摘要? 21%五氟·氯氟吡OD按照450、525、600、900、1 200、1 500 g/hm2共6個濃度在直播稻田雜草3~5葉期進行噴霧處理。結果表明,21%五氟·氯氟吡OD在900~1 500 g/hm2濃度下可有效控制直播稻田雜草,其中1 200 g/hm2的處理性價比最高,30 d對雜草的防治效果均為100%,且對水稻安全。
關鍵詞 直播稻田;有效控制;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S45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8)06-015-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6.007
Study on Control of 21% Penoxsulam· Furoxypyr OD on Weeds in Direct Seeding Rice Field
ZUO Ren-yong? et al(Huaiyin District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in Huaian, Huaian, Jiangsu 223000)
Abstract 21% Penoxsulam·Furoxypyr OD was sprayed at 3-5 leaf stage of direct seeding rice weeds with 6 concentrations of 450, 525, 600, 900, 1 200 and 1 500 g/hm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1% Penoxsulam·Furoxypyr OD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field weed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900-1 500 g/hm2, of which 1 200 g/hm2 had the highest performance?鄄price ratio, the control effect of 30 days on weeds was 100%, and it was safe for rice.
Key words? ?Direct seeding rice field; Effective control; Control effect
水稻是淮安市主要優勢農產品,近5年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26萬hm2以上,占全市糧食種植面積的45%左右。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農村勞動力減少,直播成為淮安地區水稻種植的一種主要方式,直播稻田多采用“封殺”結合的方式來除草,且當地多采用以丁草胺為主的藥劑在直播后進行封閉除草,該類藥劑在當地使用多年,田間用藥量增大,封閉效果下降,且其含有大量的溶劑,使用后的藥劑隨水流入河道,嚴重污染,且使用不當極易對水稻生長產生影響。近年隨著國家對農藥減量噴施的要求,降低除草劑使用量,減少含有有機溶劑農藥的使用,提倡使用高效環保的新農藥成為當前和今后控制稻田雜草的一個重要方向。加之近年來淮安地區直播稻田闊葉雜草發生呈現逐漸加重的趨勢,氯氟吡氧乙酸在當地水稻田的使用具有明顯增加的趨勢。為明確21%五氟·氯氟吡OD在淮安地區直播稻田的使用技術,筆者對其防除雜草的效果進行了試驗,以期更好地為當地水稻生產服務。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25 g/L五氟磺草胺OD(商品名稻杰),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生產;21%五氟·氯氟吡OD,北京燕化永樂農化公司生產,市售。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在淮陰區吳集鎮一農戶家,前茬小麥,土質為沙土,肥力中等。水稻品種為鎮稻99,播種量150 kg/hm2,
2016年6月13日人工撒播,采取旱播水管方式。水稻播后苗前用36%惡草·丁草胺EC 2 250 ml/hm2封閉,水稻出苗正常。試驗時間為7月12日下午,施藥時間17:00,施藥時溫度約28℃,水稻處于3~5葉期,田間雜草主要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鱧腸(Eclipta prostrata)、水莧(Ammannia baccifera L.)和異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雜草3~4葉期。
1.3 試驗處理
試驗設21%五氟·氯氟吡OD 450、525、600、900、1 200、1 500 g/hm2,25 g/L五氟磺草胺OD 1 200 ml/hm2以及清水對照共8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共24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66.7 m2。
1.4 調查項目與方法
1.4.1 安全性調查 施藥后3、7、15、30 d觀察各處理對水稻的安全性,按藥害分級的方法,給每個小區藥害定級打分:1級,作物生長正常,無任何受害癥狀;2級,作物輕微藥害,藥害少于10%;3級,作物中等藥害,以后能恢復,不影響產量;4級,作物藥害較重,難以恢復,造成減產;5級,作物藥害嚴重,不能恢復,造成明顯減產或絕產。
1.4.2 速效性和防效調查 采用對角線法抽取4點,每點0.25 m2的方塊進行抽樣調查,分別于施藥后7 d目測防效判斷速效性;施藥后15 d調查雜草株數,計算株防效;施藥后30 d調查雜草株數,并計算防效和鮮重防效。
1.4.3 防效計算 防治效果(%)= 100×(處理前基數-處理后基數)/處理前基數;校正防效(%)=100×[1-(100-處理防治效果)/(100-對照防治效)]。
2 結果與分析
2.1 安全性和速效性觀察
施藥后3 d,采用21%五氟磺·氯氟吡OD 1 200和1 500 g/hm2的水稻葉尖明顯發紅,部分葉片有灼傷,7 d后開始恢復正常,15 d后除稻苗顏色略嫩黃,植株生長正常,根系正常,30 d后水稻生長正常;其他各處理水稻各時間段均正常。
施藥后7 d,采用21%五氟·氯氟吡OD 1 200、1 500 g/hm2和25 g/L五氟磺草胺OD 1 200 ml/hm2處理區的稗草心葉及葉鞘枯死,其他處理無明顯變化;除對照外各處理區的鱧腸、水莧菜和水莎草均明顯受到抑制。
2.2 施藥后不同時間對雜草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采用21%五氟·氯氟吡OD各處理15 d和30 d對稗草的防效均為100.00%。21%五氟·氯氟吡OD 1 200和1 500 g/hm2處理15 d對鱧腸和水莧防效均為100.00%,對異型莎草防效分別為50.00%和59.09%;30 d后兩處理對鱧腸、水莧和異型莎草防效均為100.00%,較采用21%五氟·氯氟吡OD 450、525和600 g/hm2處理間均存在極顯著性差異;兩處理對鱧腸的防效較采用21%五氟·氯氟吡OD 900 g/hm2 15 d和30 d處理也存在極顯著性差異,對水莧和異型莎草防除效果間無顯著性差異。
2.3 施藥后30 d鮮重防效
由表2可知,21%五氟·氯氟吡OD在試驗濃度下各處理對稗草、鱧腸和水莧的防效間并無顯著性差異。21%五氟·氯氟吡OD 600、900、1 200和1 500 g/hm2處理對異型莎草的防治效果均為100.00%,與21%五氟·氯氟吡OD 450、525 g/hm2處理間均存在極顯著性差異。
3 結論與討論
21%五氟·氯氟吡OD為五氟磺草胺與氯氟吡氧乙酸的混劑,在1 200~
1 500 g/hm2濃度下施藥3 d對水稻有一定的影響,水稻出現明顯嫩黃等藥害,這與混劑中氯氟吡氧乙酸含量的多少有關。伍國林研究表明,水稻葉綠素的含量與氯氟吡氧乙酸的使用呈負相關,隨著氯氟吡氧乙酸濃度的增大,水稻葉綠素含量下降;也有研究表明隨著水稻葉齡增加(4~5葉),水稻對氯氟吡氧乙酸的耐受性明顯增強。該試驗中藥劑使用后7 d水稻植株就能恢復正常生長,也表明21%五氟·氯氟吡OD在1 200~1 500 g/hm2濃度下對水稻均安全。從株防效和鮮重防效來看,采用21%五氟·氯氟吡OD按照600~1 500 g/hm2對雜草防除效果最佳,能有效控制直播稻田中的稗草、鱧腸、水莧以及異型莎草,這與前人研究的五氟磺草胺的殺草譜基本相同。該試驗同時還發現21%五氟·氯氟吡OD按照900~
1 500 g/hm2劑量施用較單用25 g/L五氟磺草胺1 200 ml/hm2 15 d對闊葉草和莎草的效果有一定的提升,但30 d后效果無顯著性差異,這表明五氟磺草胺混用氯氟吡氧乙酸對闊葉草和莎草有一定的增效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ALS類除草劑的效果逐漸顯現。
綜合試驗情況,并考慮氯氟吡氧乙酸對水稻的安全性,21%五氟·氯氟吡OD在淮陰地區直播稻田的最佳使用劑量為600~900 g/hm2,對于雜草密度過大的田塊可適當提高劑量到1 200 g/hm2。
參考文獻
[1] 方書亮,王興龍,庾躍東.淮安市水稻生產存在問題與發展對策[J]. 農技服務,2012,29(5):651-652.
[2] 陸明若. 酰胺類除草劑國內外市場狀況及未來前景[J].農藥市場信息,2009(16):11.
[3] 莊春,陳川,孫春梅,等.丁草胺插前化除對機插中小苗水稻的安全性及除草效果[J].安徽農業科學,2007, 35(8): 2320- 2321.
[4] 趙月榮. 幾種酰胺類選擇性除草劑的特性[J].農藥科學與管理, 2009,30(11): 56-57.
[5]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GB/T 17980.40-2000.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 除草劑防治水稻田雜草[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
[6] 伍國林.除草劑氯氟吡氧乙酸對水稻幼苗生物毒性的影響[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9:34-36.
[7] 戴余有,沈國強,胡妙丹,等.2.5%稻杰油懸劑防除直播稻田雜草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05(4):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