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憲光



摘要? 通過對2017年度夏季濟寧地區的氣候條件和類型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大風、暴雨等極端天氣對氣候的影響,以及夏季氣候對農業生產的作用,得出
2017年濟寧地區夏季的自然災害較少,對于農業生產產生的影響較低。
關鍵詞 夏季;氣候;影響
中圖分類號:P4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8)06-023-03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6.011
Analysis of Summer Cli 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mpact in Jining City in 2017
LI Xian-guang(Wensh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Wenshang, Shandong 272500)
Abstract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types in Jining region in summer of 2017, the hazards of strong wind and heavy rain, and the effect of summer climat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ere studi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natural disasters in Jining region in summer of 2017 were less and had less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Key words? ?Summer; Climate; Impact
濟寧市地處華北平原,夏季是該地區農業生產重要的季節。筆者通過對2017年夏季降水、氣溫以及大氣指數等方面的指標來評估該年份夏季的氣候情況,以期對濟寧市農業生產氣候情況作出預測。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采用濟寧市各地區2017年的降水量、氣溫、日照條件等歷史資料,其中,常年氣候的均值主要通過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前10年的數據作為基礎參考。
1.2 評價降水的算法標準
評價降水的算法標準采用中國氣象局《全國氣候影響評價》的標準,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R(%)來劃分(表1)。
1.3? 評價氣溫的算法標準
評價氣溫的算法標準采用中國氣象局《全國氣候影響評價》的標準,利用月平均氣溫距平△T與標準差σ的比值來判斷氣溫是否異常(表2)。
1.4? 大氣干旱指數
大氣干旱指數主要用于定量描述該地區的多年干旱情況。該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S=△T/σT-△R/σR
其中,S為各站逐月干旱指數,△T為月平均氣溫距平值,△R為月降水量距平值,σT為月平均氣溫標準差,σR為月降水量標準差。
根據山東省歷年實際情況,將大氣干旱指數等級劃分為5級(表3)。
2 夏季氣候概況和氣候特點
2.1 夏季氣溫
經統計分析,濟寧地區平均溫度在27℃左右,比2016年偏高1.4%,比常年的同期水平偏高4.2%。總體來看,西部地區溫度較高,東部地區普遍較低。從時間段來看,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上旬氣溫較常年偏高,6月上旬的氣溫明顯偏低。高溫天氣集中在7月中旬、8月上旬。極端最高氣溫較2016年偏高0.6℃,較歷年偏低3.4℃。高溫天氣的日數7 d,比2016年增加3 d。由表4可知,2017年夏季溫度在正常區間內。
6月,濟寧地區的平均氣溫24.3℃,比2016年偏高0.5%,月平均氣溫最高為汶上(25.5℃),月平均氣溫最低為魚臺(22.3℃)。
7月,濟寧地區的平均氣溫26.0℃,比2016年偏高0.9℃,比常年的同期水平偏高1.8℃,4—5日濟寧大部分地區出現高溫天氣。其中曲阜出現8 d高溫天氣。
8月,濟寧地區的平均氣溫25.6℃,比2016年偏高0.2℃,比常年的同期水平偏高1.3℃。8月只出現一次高溫天氣,出現在24日。
2.2 夏季降水
2017年濟寧地區平均降水量504.6 mm,較2016年偏少6.7 mm,較常年偏多90.7 mm。微山地區降水豐沛,為721.3 mm,金鄉次多(618.8 mm),兗州最少(359.3 mm),地域間差別較大。與往年數據比較,兗州降水量較常年明顯偏少。季內≥0.1 mm的降水日數為41 d,比2016年增加19%。暴雨累積發生7站次,比2016年同季度偏少5站次。該年當日最大降水量達到252 mm(7月5日,出現在金鄉)。
6月,濟寧地區平均降水量47.8 mm,較2016年減少了近40%,較常年偏少19.2 mm,降水集中在上旬(表5)。
7月,濟寧地區進入主汛期,平均降水220.1 mm,較2016年增加9%左右。7月5—7日,全市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 平均降水量110.1 mm,共出現138個暴雨點;7月14—16日,出現一次大到暴雨天氣過程,局部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56.2 mm,共出現64個暴雨點,其中大于100 mm的大暴雨點19個。
8月,濟寧地區平均降水量在134.0 mm,比2016年增加10.9%。8月1—3日,全市出現一次大到暴雨天氣過程,局部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49.4 mm,共出現65個暴雨點。
由表6可知,2017年6—8月未出現嚴重偏旱及嚴重偏澇現象,6—8月出現偏澇站點3個,分別為曲阜、鄒城、魚臺,其余站點均正常。6月全市降水偏少,均達到正常標準;7月降水偏多,7個站點出現偏澇現象;8月除鄒城降水偏多,金鄉降水偏少外,其余站點都在正常范圍內。表明全市汛期降水分布均勻,7月偏澇但對農業生產未造成太大影響。
2.3 夏季日照時數
濟寧地區平均日照時數640 h,較2016年增加20.6%,比常年日照水平多13.6 h。日照時長最多為兗州(732 h),泗水最少(545.9 h),較之往年同時期偏多149 h。
6月,日照時長226.5 h,比2016年減少1.19%,較常年增加3.5%。6月全市日照基本符合農業生產需求。
7月,日照時長211.5 h,比2016年增加0.9%,較常年增加6%。日照時長最多為兗州,泗水最少(179.9 h)。該月全市光照水平較好,對農業生產有利。
8月,日照時長202.1 h,比2016年增加1.2%。日照時長最少為微山,日照時長最多為嘉祥。上旬和中旬全市光照充足,對夏玉米抽雄和開花吐絲、大豆開花結莢、棉花開花較為有利。
3 主要氣候事件及其影響
3.1 大風
2017年6月2日夜間至3日凌晨,梁山縣遭遇雷雨大風天氣,據梁山縣國家一般氣象站觀測,此次雷雨大風天氣過程,極大風速為19.6 m/s。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此次大風災害中,導致梁山地區的受災人口規模達到8 000人,農作物受大風影響面積超過2 425 h;農業直接經濟損失78.6萬元。
3.2 暴雨
2017年7月6—7日,微山縣普降大暴雨,全縣平均降水量133.6 mm,長時間強降水導致微山高樓、韓莊、張樓、西平4個鄉鎮的田間積水嚴重,無法及時排除,同時房屋受到損害,對該地區的農業生產生活產生負面影響。結合相關部門的數據顯示,此次災害導致了該地區農作物受災面積344.2 hm2,損失183.45萬元。
4 結論
濟寧地區2017年夏季整體氣溫相對較高,降雨量較少,雨季明顯,日照較多,該年氣溫較以往偏高,35℃以上高溫出現時間較晚,其中2 d≥37℃,高溫日數較少。
6月,全市氣溫偏高,光照充足,降水偏多,利于土壤增墑和庫塘蓄水,對夏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長較為有利,同時月內高溫高濕天氣對水果、蔬菜及水產養殖造成一定的影響。
7月,全市氣溫適宜,光照和水分條件充足,利于農作物的生長。該月全市各種作物正處于旺盛的生長期,月內降水偏多滿足了作物的生長需水量。7月為旱澇災害多發期,天氣復雜多變,降水時空分布不均。
8月,全市氣溫偏高,光照充足,利于玉米等秋收作物授粉結實和灌漿、棉花開花結鈴和裂鈴吐絮,降水雖偏少,但各地墑情較為適宜,水分條件能夠滿足作物生長需求。
2017年夏季的氣候,符合玉米等農業作物的生長,出現的自然災害較少,除梁山遭遇一次大風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和微山暴雨導致嚴重積水,對農作物造成嚴重的損壞外,總體而言,2017年夏季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有利。
參考文獻
[1] 賀俊艷,朱紫明.通遼市2010年夏季氣候對農牧業生產影響分析[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1):9-10.
[2] 王惠芳,張青珍,張明捷.2008年夏季濮陽市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09(22):80-82.
[3] 路正文.2012年夏季聊城市氣候特征及其影響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2(20):266-267.
[4] 汪麗新,馮世海.夏季異常氣候對果樹生產影響的分析[J].中國果樹,2006(6):16-18.
[5] 李書君,張富榮,王曉霞,等. 2015年朝陽地區夏季氣候對玉米產量的影響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15(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