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華


摘要? 選用1981—2017年銅陵市氣象局3—11月逐日降水量、最長連續降水日數資料,利用線性回歸方法分析銅陵市連陰雨天氣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結果表明,近37年銅陵市連陰雨天氣過程年代際變化特征較明顯,連陰雨出現次數呈現出明顯減少的趨勢;銅陵市連陰雨季節分布特征較明顯,春季連陰雨發生次數最多,其次是夏季,秋季連陰雨發生次數最少;連陰雨天氣持續時間越長,降水量越大,對農作物產生的危害也隨之增加。春季連陰雨天氣影響農作物春播和夏收糧油作物,而秋季連陰雨天氣則會對農作物秋收秋種產生影響。
關鍵詞 連陰雨天氣;農業生產;影響;銅陵市
中圖分類號:S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8)06-085-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6.039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 uous Rain in Tongling City and Its Influenc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NG Zheng-hua(Tongli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Tongling, Anhui 244061)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daily precipitation and the longest continuous precipitation days from Tongli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from March to November during 1981-2017,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uous rain and its influenc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ongling City were analyzed by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uous rain in Tongling City were obvious in recent 37 years, and the frequency of continuous rain showed a trend of obvious decrease.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uous rain in Tongling City were obvious, spring continuous rain occurred the most times, followed by summer, autumn continuous rain occurred the least times. The longer the cloudy weather lasted, the greater the rainfall and the greater the damage to crops. Continuous rain in spring affected crop sowing and grain and oil crops in summer, while continuous rain in autumn affected crop harvest and sowing in autumn.
Key words? ?Continuous ra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fluence; Tongling City
連陰雨天氣屬于極端氣候事件的一種,具有陰雨天氣持續時間較長、氣溫偏低、空氣濕度較大和日照時數偏少等特點。銅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氣候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全年氣候溫暖濕潤,雨量豐沛,濕度較大,日照充足,雨熱同季,無霜期長。連陰雨天氣是銅陵市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筆者選用1981—2017年銅陵市氣象局3—11月的逐日降水量、最長連續降水日數資料,利用線性回歸方法對銅陵市連陰雨天氣特征進行分析,不僅可以確保農業防災減災工作順利開展,還能為天氣預報、氣候評價、災害性天氣評估等服務提供參考依據。
1 銅陵市連陰雨天氣特征
1.1 年代際特征
將日降水量≥0.1 mm作為一個雨日;連續陰雨日數,允許其中1 d有微量降水或無降水,但開始和結束日降水量應≥0.1 mm;過程降水量:夏(秋)季≥30 mm、春季≥20 mm。有超過3個的氣象觀測站同時滿足以上條件可以看作是一次連陰雨天氣過程。
由表1可知,近37年銅陵市連陰雨天氣過程年代際變化特征較明顯,連陰雨出現次數呈現出明顯減少趨勢。其中在1981—1990年發生次數最多,平均每年為4.7次。在這段時間內,最長連陰雨持續時間在10 d以上有3次,分別出現在1985年、1990年和1983年。1991—2000年銅陵市連陰雨次數開始減少,平均每年為4.0次,該階段最長連陰雨持續時間超過10 d的有5次,2001—2010年和2011—2017年連陰雨次數繼續減少,每年平均連陰雨次數分別為3.2、3.0次。春、夏、秋3季連陰雨次數進入到21世紀后就開始逐年代降低。
1.2 強度特征
從表1還可以看出,銅陵市連陰雨季節分布明顯,春季連陰雨發生次數最多,其次是夏季,秋季連陰雨次數最少。春季連陰雨共發生61次,占總次數的34.9%;夏季連陰雨共發生45次,占總次數的25.7%;秋季連陰雨共發生34次,占總次數的19.4%。通常,連陰雨天氣持續時間越長,降水量越大,對農作物產生的危害也隨之增加。銅陵市連陰雨天氣一般持續3~9 d,超過10 d的連陰雨天氣并不多見。春季連陰雨天氣過程稍長,最長連陰雨天氣持續時間高達16 d,出現在1992年。由表2可知,1級(≥9 d)、2級≥(7 d)、3級(≥5 d)連陰雨天分別占50.3%、24.5%、5%。春季連陰雨天氣強度較小,3級連陰雨所占比例最高;夏季以陣性降水為主,持續連陰雨天氣過程不多;秋季降水綿長均勻,主要以1級連陰雨天氣為主。
2 銅陵市連陰雨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1 春季連陰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1.1 影響農作物的春播 連陰雨天氣很容易因土壤過濕而延緩春耕時間,若連陰雨天氣出現在3月中下旬,會推遲春播作物播栽期;低溫多雨對苗期作物的生長發育極為不利,甚至會出現爛種,尤其是對于低洼地塊,會有爛種、爛根和死苗現象;連陰雨天氣會延緩大棚蔬菜生長發育速度,推遲上市時間,降低蔬菜產量和品質,影響農民經濟收入水平;連陰雨會降低農作物自身抗病能力,使得農作物苗期病蟲害頻繁出現,甚至出現大面積死苗。
2.1.2 影響夏收糧油作物 多雨、漬害嚴重,降水量過多會使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進而導致根系腐爛或染病,吸收營養成分不足。部分麥田、油菜田內出現積水,受澇漬危害程度加重,延緩小麥、油菜生育進程。低溫、光照時數不足,農作物生長發育速度減緩,增加了弱苗、病苗的出現,尤其是小麥灌漿速度減緩,油菜花期時間縮短,改變了農作物生長發育進程。此外,還易滋生病蟲,連陰雨天氣增加了空氣相對濕度,為病蟲害蔓延提供了有利條件。連陰雨延緩夏收時間,降低夏收作物產量和品質。
2.2 秋季連陰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2.1 影響秋收作物 水稻產量的高低影響銅陵市農業產值,秋季連陰雨天氣持續時間越長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越大。銅陵市主要的秋收作物包括水稻、花生、玉米、大豆、棉花等。每年9月上旬到10月上旬,恰好是水稻灌漿后期到成熟期,連陰雨天氣出現會使病害加劇,增加了空殼、秕粒量,降低水稻產量;對于已經收割的水稻,因不能及時晾曬,會使稻谷發霉。大豆自身的耐澇能力較低,因成熟沒有及時收獲,會出現霉變;未成熟的大豆因光照不足,會降低產量和品質。長時間連陰雨天氣會使光照時數嚴重不足,造成玉米莖稈徒長,很容易出現倒伏。連陰雨天氣會使棉花、花生果實脫落、發霉,增加收獲難度,很容易出現減產。如2017年10月以來,銅陵地區陰雨天日數達12 d,日照時數僅44.3 h,并多日出現6級以上的大風。持續連陰雨天氣已嚴重影響中晚熟中稻收儲,大面積中稻無法及時收割,加上大風作用出現嚴重倒伏現象,成熟中稻落粒、發芽比例高。
2.2.2 影響秋種作物 銅陵市主要秋種作物有小麥和油菜,油菜播種期在9月中下旬,小麥播種期則在10月中下旬,而油菜適宜移栽期則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若連陰雨天氣出現在播種前,會導致前茬作物因不能及時收割騰茬,延緩小麥、玉米播種期,致其易受霜凍危害;若連陰雨天氣出現在播種期,土壤內出現積水,增加爛種率,降低播種質量;若連陰雨天氣出現在播種后,會增加爛種、爛芽率,降低成苗率,對小麥和油菜產量增加都極為不利。
3 結論
(1)近37年銅陵市連陰雨天氣過程年代際變化特征較為明顯,連陰雨次數呈明顯減少趨勢;連陰雨季節分布特征較明顯,春季連陰雨發生次數最多,其次是夏季,秋季連陰雨次數最少。
(2)連陰雨天氣持續時間越長,降水量越大,對農作物產生危害也隨之增加。銅陵市連陰雨天氣持續時間大都在3~9 d,超過10 d的連陰雨天氣并不多見。春季連陰雨天氣過程稍長,最長連陰雨天氣持續時間高達16 d,出現在1992年。
(3)春季連陰雨天氣影響農作物春播和夏收糧油作物,而秋季連陰雨天氣則會對農作物秋收秋種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 袁明奎,嚴昀.滁州市連陰雨氣候對農業的影響[J].農業災害研究,2017,7(4):43-45.
[2] 王棟,譚桂容,耿新.1960年以來山西秋季連陰雨的氣候特征分析[J].災害學,2015,30(1):75-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