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傳榮 孫英雋


摘要:近年來,滴滴打車、神州租車等網絡約租車平臺成為了城市居民出行的新方式,網約車的合法地位已經得到了交通運輸部的認可。本文旨在通過博弈論的方法對網約車與傳統出租車行業進行博弈分析,為評價網約車平臺對城市居民出行造成的影響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網約車平臺;傳統出租車行業;博弈分析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傳統的出租車行業已經滿足不了人民的日常需求,網約車應運而生。網約車的出現使得人們出行更加便利,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1、網約車的出現
1.1 風生水起
網約車特指通過互聯網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網約車在過去三年多產生了現象級的表現,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滴滴打車、Uber(現已被滴滴打車收購)以及神州租車等得到快速發展。
1.2 快速發展的原因
首先是經濟增長、城市擴張以及出行不便捷導致打車服務需求增長。步入21世紀以后,經濟發展迅速,城市擴張接踵而來,打車和租車等服務需求增漲迅速。
其次,以往,傳統出租車行業由于是壟斷企業,會對價格進行限制,引起出行服務供給不足。公交車以及地鐵這兩種基礎出行方式的無法滿足較高層次的出行需求。因為出租車數量管制的影響,會產生替代效應,出行服務需求從出租車向網約車轉移。從私家車巨大的需求現狀可以看出,目前在數量以及價格限制的情況下,傳統出租車供給嚴重不足,沒有有效滿足高層次出行需求。從供給空間分布和時間分布與需求不匹配現狀分析,目前定價機制不合理,供求失衡。
第三,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技術進步使得網約車有著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效率。
2、博弈論下的網約車與傳統出租車行業的競合分析
隨著技術進步以及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約車與傳統出租車行業的競爭將在各個方面全面展開。 在這種情況下,本文試圖從博弈論的角度來探討網約車與傳統出租車行業將選擇合作還是競爭。
合作博弈,是指博弈雙方可能進行串謀,而不是以這種或那種形式進行競爭。這種情況下,兩個參與方可以共同商定使他們利潤的和實現最大化的價格和產量。與之相反的是,非合作博弈是指博弈雙方以單獨的個體形式存在進行競爭。本文在對傳統出租車和網約車兩個主要參與主體的博弈行為進行分析時,將從非合作博弈與合作博弈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把競爭定位為研究背景,在全面競爭的情況下關注合作,分析參與各方在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選擇的最優策略。
2.1 假設前提
2.1.1 假設在出租車市場上只存在傳統出租車企業和新興的互聯網約車企業兩個參與者,它們都可以對市場的需求曲線和產量變化有著充分信息并對變化做出快速反應和決策分析。
2.1.2 假設兩個參與企業都是利益最大化的企業,是理性的個體。
2.1.3 假設在相互博弈的過程中,傳統出租車企業和網約車企業之間對相互的信息以及優勢完全了解。
2.1.4 相關字母的假設:
2.2.2 合作博弈模型的建立
合作博弈著重點在于多個個體是一個利益整體,不考慮各個個體的相互作用,多個個體通過有約束力的協議聯合在一起,博弈雙方可能進行串謀,而不是以這種或那種形式進行競爭。這種情況下,傳統出租車企業和網約車企業兩個參與方可以共同商定使他們利潤的和實現最大化的價格和產量。以集體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共同決策以及行動。傳統出租車企業和網約車企業合作博弈下的模型的構建以及求解過程如下:由以上假設前提可知,傳統出租車企業和網約車企業的業務利潤函數為:
3、傳統出租車企業和網約車企業的合作關系的構建
由上述傳統出租車企業和網約車企業在出租車服務領域的博弈模型可知:由于互聯網約車的本身特征,與傳統出租車業務相比, 互聯網約車業務存在信息技術優勢,雙方合作利大于弊,是大勢所趨。互聯網約車所擁有的信息技術雖然給出租車服務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風險與安全隱患, 因此需要有效的網絡安全控制與監管措施來消除隱患、降低風險。呈上所述,傳統出租車企業和網約車企業短期不可能有一方完全退出市場, 雙方應更多地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注重合作共贏。傳統出租車企業和網約車企業所反映的利弊的差異,也為雙方建立合作關系提供了可能和必要。 一方面,基于互聯網的網約車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服務范圍,服務成本,客戶體驗,信息處理能力,資源配置等方面擁有傳統出租車公司無法相提并論的優勢,但自身同樣存在缺陷。另一方面,雖然傳統出租車公司很難擁有網約車的網絡數據管理優勢,但經過多年的發展,仍然在互聯網時代擁有穩定的客戶群體優勢這種難以被取代的優勢。因此,在新形勢下,傳統出租車企業和網約車企業應該圍繞各自優勢開展合作,以競合思維,培育產業鏈和商業生態系統,共創出租車生態圈。
參考文獻
[1]張愛萍,林曉言,陳小君.網約車顛覆性創新的理論與實證:以滴滴出行為例[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7,32(02):31-40.
[2]王漢斌,岳帥.網約車指導定價模型研究[J].價格月刊,2016(10): 32-36.
[3]李凌,王翔.論博弈論中的策略思維[J].上海經濟研究,2010(01): 35-41.
[4]郭惠玲.基于博弈論視角的電商價格戰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05):94-102.
[5]王招治.互聯網金融企業與傳統商業銀行的合作博弈分析[J].海南金融,2015(05):7-10+21.
[6]王靜.中國網約車的監管困境及解決[J].行政法學研究,2016(02): 49-59.
作者簡介:
萬傳榮,碩士研究生,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方向金融學;
孫英雋,博士生導師,教授,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商業銀行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