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蕓 田雪森
如果說較高等級公共權力的腐敗是阻礙社會進步的“惡性腫瘤”,那么,村鎮級別的領導干部利用手中公共權力進行的腐敗行為則是侵蝕新時代中國發展基石的白蟻。從社會原因來看,村鎮社會中穩定的人口構成和較低的流動性導致村鎮干部更容易取得行賄的機會,村鎮社會中立體式圈層結構導致的低民主化使得村鎮干部微腐敗行為極易發生。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較低的機會成本和較高的經濟收益提升了村鎮干部追求權力尋租的熱情,通過腐敗行為帶來的情感收益在村鎮干部的腐敗收益中有明顯的加成作用。微腐敗的治理需要立足鄉村社會差序格局,以成本—收益為突破口,從文化、制度、經濟等多方面入手,多措并舉,構建微腐敗防治的長效機制。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基層廉政文化建設,提高廉政文化認同感;改革村鎮工作體制,全面遏制“圈子”腐敗負效應;健全村鎮干部薪酬管理機制,提高村鎮干部崗位專職化水平。
(《長白學刊》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