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瑩瑩 方黛春
摘 要: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我們對于教育教學開展有了更深地認識,在促進學生知識水平,能力素養不斷提升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十分關鍵。因此不斷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十分關鍵。信息技術作為當前高新技術的代表,將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入,積極意義不言而喻。本文結合高職教育教學實踐,探究信息技術對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提升的策略,主要從全面性應用,針對性應用,信息化教學平臺構建的層面進行分析,為今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做出相應的依據。
關鍵詞:心理健康;信息技術;教育;有效性;策略
引言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引入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不斷地利用技術層面先進性,實現對于教學的促進,最大程度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促進教育的發展,是新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今后教育發展的趨勢所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將信息技術引入,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有效策略[1],不斷地提升信息技術引入的有效性,就是使得信息技術更加高效,更加高質量地促進教育開展,對于學生成長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結合高職心理教育實踐,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探究,促進信息技術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效應用。
一、信息技術全面性應用
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為了提升教育有效性,信息技術全面性地應用是十分關鍵的。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內容中,全面地進行信息技術引入。例如,在心理健康理論教育中,在心理健康訪談教育等眾多的教育內容層面,均進行相應的信息技術應用。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層面,同樣廣泛地引入信息技術。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在實踐教學中,在專題活動教學均進行信息技術引入。此外,全面性地將信息技術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還體現在信息技術的應用類型層面[2]。例如,信息技術是一個十分廣義的概念,全面地引入就是將不同類型的信息技術進行應用,如多媒體教學資源,網絡教學資源,遠程信息化教育系統,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均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實現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層面的促進。信息技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全面地引入,對于教育有效性的提升促進作用,主要有著以下層面的體現。其一,信息技術能夠使得學生多維度的理解問題,能夠促進學生廣泛地進行知識獲取,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開展。其二,信息技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技術層面的先進性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學開展,豐富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興趣,對于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十分關鍵??梢姴粩嗟卦诟呗毿睦斫】到逃校嫘缘剡M行信息技術引入,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的策略,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信息技術針對性應用
信息技術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為了提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信息技術針對性地應用也是十分關鍵的,主要有著以下層面的思路體現。首先,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形成了眾多的教學資源,這些信息化的教學資源有著不同的特點,而心理健康教育同樣也是一個十分廣義的概念,教育開展有著眾多的內容與形式,不同的教育內容與教育形式均有著特點。因此針對性地提升信息技術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匹配性,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實現對于教學有效性的促進。例如,多媒體教學資源有視頻,音樂,圖像等多種信息要素組成,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教學中應用[3],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相應的理解。再例如,遠程教學系統,能夠直觀地進行教學開展,促進學生自主地開展心理健康學習十分有效。其次,信息技術的針對性應用,還有一個重要的層面就是,根據學生的特點興趣,進行信息技術的引入,不斷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調查,了解學生對于各種信息技術的興趣以及感受,然后就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相應的信息技術應用是十分必要性。信息技術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不論是根據信息技術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應用,還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針對性的應用,均體現了一種精細化教學的思路,對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促進,均具有十分積極地意義。
三、信息化教學平臺構建
信息技術在高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為了全面地將信息技術引入,集成化地應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教學平臺,是一種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構建,簡單而言就是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虛擬的教學空間,使得學生基于虛擬的空間中開展學習,具有靈活便捷的特點。首先,信息化教學平臺建立,可以是構建一個教學網站,在這種教學網站中,學生可以利用多種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學習,學生能夠參與相應的心理測評,老師能夠通過教學網站,開展教學管理,促進學生開展學習。其次,信息化教學平臺構建,還可以結合智能化手機終端,例如,通過手機,平板電腦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學習??偟膩碚f,不論是教學網站,還是基于智能化移動平臺的教學平臺,均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變得十分便捷,學生能夠基于空閑時間,靈活的開展學習[4],這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能夠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學開展的有效性,積極意義不言而喻。因此不斷地集成化地進行信息技術應用,構建相應的教學平臺,是今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6年寧波市規劃課題-基于心理力學取向班級團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課題立項號:2016YGH114)、2017年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 基于移動交互式數字教材的云班課教學研究與實踐(課題立項號:176140062)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劉旭剛,徐杏元.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改進策略[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1(2):48-50.
[2] 李志宏.關于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策略的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6(6):125-128.
[3] 陽艷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成人教育,2013,33(1):105-106.
[4] 徐林川.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3,32(2):162-163.
作者簡介:
沈瑩瑩(1999.1-)女,漢,浙江寧波人,藝術學院16級學生
方黛春(1981.3-)女,漢,浙江金華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學
(作者單位: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