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英
摘要 分析錫林郭勒草原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對草原生態環境的影響,發現氣溫升高是導致草原干旱的主要氣候因素,過度放牧、超載飼養是導致草原退化的主要人為因素,由于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采,從而使草地生態系統遭到了嚴重破壞是導致草原退化的間接因素。
關鍵詞 草原退化;干旱;原因解析
中圖分類號:S8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8)04-019-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4.007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Xilin Gol Grassland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mperature rising was the main climate factor leading to the grassland drought. Overgrazing and overfeeding were the main human factors leading to the grassland degradation. Due to the unreasonabl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the grassland ecosystem had been seriously damaged, which was the indirect factor leading to the grassland degradation.
Key words Grassland degradation; Drought; Analysis on causes
錫林郭勒草原是我國四大草原之一,總面積為20.3萬km2。它不僅植被類型繁多,而且植物種類也十分豐富,為當地發展畜牧業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各種氣象災害頻發,加之近幾年礦山開采的影響,水草豐美的錫林郭勒草原出現了大面積沙化退化,特別是旱災及沙塵暴等呈不斷加重趨勢,影響范圍也在不斷擴大,災害損失日趨嚴重,嚴重影響了牧民的生活和當地經濟的發展。草原退化是當前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草原面臨的最主要的生態和經濟問題[1]。在氣候波動、自然環境脆弱性及人類活動的共同作用下,錫林郭勒退化草原的面積已占全盟草原總面積的64%[2]。因此保護錫林郭勒草原生態已刻不容緩。
1 自然因素
1.1 氣溫升高,降水量減少
史激光等分析了錫林郭勒盟近50年氣候變化特征,結果表明錫林郭勒盟年平均氣溫以0.43℃/10年的速率遞增[3]。而降水量卻以-3.5 mm/10年的速率遞減[4]。筆者分析了錫林郭勒盟15個氣象站1960—2017年的氣溫數據,發現20世紀60年代年平均氣溫為1.9℃,20世紀70年代年平均氣溫為2.1℃,20世紀80年代年平均氣溫為2.2℃,20世紀90年代年平均氣溫為3.0℃,進入21世紀年平均氣溫為3.5℃,氣溫在逐年代升高。錫林郭勒盟中西部牧區主要是荒漠、半荒漠草原,其中二連浩特、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朱日和年平均降水量分別僅為133.9、181.7、183.4、200.6 mm,而年蒸發量卻分別以208.3、193.5、264.1、223.8 mm的速度蒸發。
由于氣溫升高、降水減少造成錫林郭勒草原近年來持續干旱,20世紀50—60年代,錫林郭勒草原植物繁茂、物種豐富、水分充裕、草場肥美、天藍水清、牛羊成群是最美的塞外天堂。但進入20世紀70年代,錫林郭勒草原就開始出現草場退化、草原沙化,到20世紀80年代這種現象變得日趨嚴重。20世紀90年代末期持續的干旱少雨對草原植被退化影響極為嚴重。進入21世紀,由于經歷了1999—2002年連續4年的嚴重干旱,又出現了2001—2002連續2年的沙塵暴高發期,導致草原生態環境破壞更為嚴重。
1.2 氣溫升高造成其他氣象要素一系列的變化
受全球性氣候變暖的影響,錫林郭勒盟氣溫逐年升高,由于氣溫升高又造成其他氣象要素一系列的變化,如蒸發量加大,大風日數增多,沙塵暴日數增加,導致干旱頻率增加,錫林郭勒草原干旱、草場退化日益嚴重。
大風日數增加且風力加大。沙塵暴分布呈西多東少趨勢,中東部地區年沙塵暴日數2~3 d;南部地區年沙塵暴日數3~7 d;西部地區年沙塵暴日數4~10 d,主要出現在春季[5]。
2 經濟因素
一方面,草原牧區的經濟機構比較單一,牧民收入主要依靠養牧,所以草原資源承受很大壓力,形成了草原超載過牧的動力。另一方面,畜產品價格不斷上漲與傳統生活方式改變,形成了草原超載過牧的誘惑力。畜牧數量的增長已超過了草場的承載能力,牧區草場劃分到戶承包后,大大激發了牧民的養畜積極性,但畜牧數量大幅度增長,連年的超載放牧導致了草原沙化、退化比較嚴重。
3 人為因素
其一,牧區人口增長快,開墾草原種糧食,破壞草原植被是草原退化的一個原因。其二,秋季牧民為了保證牛羊安全過冬,把自己草場的草割掉,這樣導致草原沒有枯草保護,破壞了草原自然保護機制。其三,耗水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導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干涸,濕地退化,生態崩潰,最終影響當地氣候。這些模式違背了草原自然規律,從而破壞了草原自身的健康發展。其四,煤礦開采嚴重破壞了植被,破壞了草原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能力。
4 小結
氣溫的不斷升高是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氣候因素;過度放牧、超載飼養是導致草原退化的主要人為因素;由于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采,從而使草地生態系統遭到了嚴重破壞是導致草原退化的間接因素。目前,保護錫林郭勒草原生態環境已經刻不容緩,保護草原是草原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錫林郭勒盟政府已經采取措施,建立了完善的保護草原制度,相信不久后天藍、云白、草綠、水清的美麗畫卷又會出現在錫林郭勒大草原上。
參考文獻
[1] 李博.中國北方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對策[C]//李博文集編委會.李博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383-391.
[2] 楊光梅,閔慶文,李文華.錫林郭勒草原退化的經濟損失估算及啟示[J].中國草地學報,2007,29(1):44-49.
[3] 史激光,謝東,辛志遠,等.錫林郭勒地區近50年氣候變化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21):318-323.
[4] 辛志遠,史激光,劉雅琴,等.錫林郭勒地區降水時空分布特征及變化趨勢[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2):312-316.
[5] 陳曉梅.沙塵暴對錫林郭勒盟草原生態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1(4):268-273.
責任編輯:鄭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