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剛 楊凱
校園足球競賽作為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組織足球競賽活動、選擇哪種比賽模式,對于校園足球的普及開展具有積極的導向功能,對于提升學生足球技術水平和培養學生優秀品質具有深遠意義。
一、“3+3+3+1”無錫校園足球競賽模式的基本構想
(一)“3+3+3+1”競賽模式的內涵解讀
為推進校園足球活動的普及開展,無錫市創設了“3+3+3+1”競賽模式。第一個“3”是指按無錫市行政區劃分為無錫城區、江陰市、宜興市3個板塊。據此,設3個賽區,即無錫城區(錫山區、惠山區、濱湖區、梁溪區、新吳區、市直屬和民辦學校)、江陰市、宜興市;第二個“3”是指3個學段,即小學、初中、高中(包括中等職業學校);第三個“3”是指3個階段,即第1階段為校級賽(班與班之間的比賽),第2階段為區級賽(校與校之間的比賽),第3階段為各賽區冠軍之間的總決賽,同時,也視為模式“1”的市冠軍賽(巔峰對決)。2015年,無錫市推出的“3+3+3+1”青少年校園足球競賽模式的創新改革,賦予這一運動項目更為多元的教育內涵,給校園足球注入了新活力。
(二)“3+3+3+1”競賽模式的邏輯基點
1.促進普及
普及足球人口從青少年抓起,這是無錫“3+3+3+1”競賽模式的邏輯基點之一。無錫“3+3+3+1”競賽模式通過搭建校、區(縣)、市三個層面的平臺賽事,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學生參與到校園足球運動中來,感受足球比賽的激情和樂趣。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無錫市青少年校園足球校級、區(縣)級、大市級共有1027支隊、10526人參加,共舉行3377場次比賽,涉及面廣、參加人數多,有利于校園足球的普及。
2.解放興趣
有興趣才有動力,這是“3+3+3+1”競賽模式的邏輯基點之二。以校園陽光體育為平臺,以校園課余生活為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青少年足球興趣活動,通過趣賽相融的足球展示,激發學生玩足球的興趣。點燃青少年學生的足球熱情是“3+3+3+1”競賽模式的外延基礎,以趣激情,以賽提趣,形成積極的足球生態能量流動、轉換,讓更多的學生真正地動起來,讓更多的學生真正地認識足球,讓更多的學生真正地去感受足球魅力。只有解放了興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來到綠茵場上,釋放運動潛能。
3.發現苗子
開展青少年校園足球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發現、培養足球后備人才。而“3+3+3+1”競賽模式則是發現苗子、選拔后備人才有效途徑之一。小、初、高各年齡段學生的校級比賽、區(縣)級比賽和市級冠軍賽,構成了一個立體化、多層面的人才觀察、發現、遴選網,為科學合理地選拔和培養足球后備人才提供了機制性保障。如,2016年江陰市第二中學吳澄舒入選國家隊,無錫市廣豐中學5位女足隊員入選2016年U14女足國家集訓隊。
(三)“3+3+3+1”競賽模式的功能導向
以“教育、潔凈、溫暖、成長”為無錫市校園足球發展的基本理念,通過“3+3+3+1”競賽模式來達到3個育人目的。
1.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使學生學會正確面對輸贏
青少年校園足球的普及和良好的競賽環境,能夠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有尊嚴地面對輸”的觀念,強化“輸得起”的逆向意識,有了“輸得起”的積極心態,才能更好地對待比賽的輸贏。
2.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提高學生遵紀守則的自覺性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足球運動是培養學生規則意識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學生具有足球意識也是足球運動能夠健康有序開展的基礎。賽場上,裁判員的每一次鳴哨,都會向犯規或違例學生說明理由,把賽場當成課堂,能夠提高學生對規則的理解,只有懂規則才能守規則;賽場下,教練員用實戰案例詮釋規則理論,講解什么動作是危險動作,什么是合理沖撞等,使學生知曉并遵守規則,也能夠降低運動傷害事故的發生。
3.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增強學生體育核心素養
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永恒主題和核心任務,校園青少年足球競賽不僅是青少年足球技藝的展示場,更是青少年道德實踐的體驗場。比賽過程中,隊員的舉止言行都是道德素養的表現,這種“陽光”下的表現,更利于學生對自我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判,并及時進行調整,提高道德認知。校園足球是培養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之地,學生應在足球運動中學會正確面對困難與挑戰,與自信同行,不斷認識自我、超越自我。
二、“3+3+3+1”校園足球競賽模式的組織實施
(一)建立立體化的組織管理機構
“3+3+3+1”校園足球競賽是無錫市根據學校地域分布實際情況所創立的賽事模式。為了使“3+3+3+1”校園足球競賽模式能夠有效實施,無錫市從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構著手,先后成立了市級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區(縣)級校園足球工作辦公室和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形成立體化三級組織管理網絡,印發了《2015年無錫市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的指導意見》《2015年無錫市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方案》《2015年無錫市青少年校園足球冠軍賽競賽規程》,有效落實了“3+3+3+1”校園足球競賽的制度安排和組織管理。
(二)抓好多元化的基礎保障建設
1.建立高素質專業裁判員隊伍。2015年,在無錫市區青少年校園足球高中聯賽中,首次全部聘用專業裁判員,該屆賽事由國際裁判員馬寧擔任裁判長,另有6名國家一級裁判員和6名國家二級裁判員共同參與,為無錫市校園足球競賽順利開展提供了專業的技術支撐。
2.建立高素質專業足球教師隊伍。無錫市教育局要求各市(縣)、區教育局按照核定的中小學校教職工編制,配齊配足各校專任體育教師,根據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需要,走專(兼)結合道路,多渠道、多形式配備學校足球教師,確保每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至少有2~3名合格足球教師。同時,鼓勵普通體育教師通過研修培訓成為合格的足球教師,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聘用優秀足球教練員、退役運動員執教,著力提升校園足球骨干團隊的專業技能,建立健全足球教師培訓體系。
3.加大場地設施建設。2016年,無錫市籌措資金2216.5萬元,先后建足球場地60多片。據統計,無錫市中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現有十一人制足球場地26片、八人制足球場地43片、五人制足球場地78片,為校、區、市級校園足球運動的大力開展提供了硬件保障。
4.加強賽風賽紀管理。積極倡導快樂運動、文明踢球之賽場新風,各校認真做好運動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強文明參賽意識,自覺杜絕不文明行為;設立“道德風尚”獎項,利用評價杠桿,優化賽風賽紀建設。2016年無錫市青少年校園足球冠軍賽共進行104場比賽,沒有出現打架、吵架、罷賽等不良現象,為校園足球賽事營建了積極向上的生態環境。
5.強化運動安全防范。在無錫市,學生在學校參與訓練時發生意外傷害,由學生平安險和校方責任險負責;參加比賽受到意外傷害的學生,按“誰組織誰買保險”的原則賠付。這樣的保障措施,大大減少了家長的擔憂。
6.提供后勤服務保障。校園足球競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后勤服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無錫市建立了由退休教師為主體志愿服務校園足球賽事的團隊,他們不辭辛勞,奔走于各個賽點,幫困解惑,盡心盡力,熱誠服務,為校足競賽提供了強有力的后勤保障。
(三)制訂規范化的評價機制與功能
近兩年來,無錫的“3+3+3+1”競賽模式建立了個性化的評價機制,以放大校園足球的激勵效應,使校園足球更具人文魅力,更有教育張力。
1.舉辦頒獎盛典,感受足球榮耀
任何初心的堅持,必將贏來事業的榮光。校園足球的魅力,在于其能夠喚醒青少年學生的生命潛能,激發他們認識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氣,使之獲得不斷前行、勇攀高峰的能量。2015年,無錫市通過舉辦青少年校園足球冠軍賽頒獎盛典,放大校園足球競賽的激勵功能,讓更多的參與者獲獎,感受足球帶給他們的快樂和榮耀。
2.科學獎項安排,激發足球群情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足球帶來的快樂,在無錫市青少年校園足球冠軍賽中開設多個競賽獎項,如,有開賽儀式優秀展示表演獎、開賽儀式足球寶貝優秀表演獎、最佳運動員獎、最佳射手獎、最佳守門員獎、最佳中場獎、最佳前鋒獎、最佳后衛獎、優秀領隊獎、優秀教練員獎、優秀信息員獎、優秀裁判員獎、優秀比賽監督獎、優秀工作人員獎、優秀志愿者獎、優秀隊醫獎、優秀家長獎、特別貢獻獎、綜合評比獎和比賽名次獎等共21項,其中5項是集體獎項,有131個單位獲獎;個人獎項16項,有281人獲獎;獎項之多,獲獎面之大,其目的就是充分展示校園足球“以人為本”的理念,讓校園足球溫暖每個人的心田。
三、“3+3+3+1”校園足球競賽模式的實施成效
(一)促進了教體有效融合
該模式促進了教體融合的健康有序發展,進而為“市隊校辦”足球運動員提供了多元展示競賽平臺及更多的實戰機會,為他們快速成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如,江陰市第一中學“市隊校辦”,獲2016“一帶一路”U15男子國際足球錦標賽第四名;無錫市廣豐中學女子足球隊“市隊校辦”,每年參加全國、省、市各級比賽,獲得2015江蘇省“暢游體育杯”青少年足球精英聯賽冠軍、蟬聯無錫市青少年校園足球冠軍賽冠軍等榮譽,同時,已有5名隊員入選全國U14女子足球隊,2名隊員入選四川省足球隊,6名隊員入選江蘇省足球隊;江陰市第二中學女子足球隊僅2016年就分別獲得了2016“省長杯”安踏江蘇省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蘇南賽區)高中組冠軍、初中組亞軍,全國初中女子足球聯賽總決賽冠軍以及最佳教練員獎、最佳射手獎和最佳球員獎。
(二)促進了賽事良性循環
科學合理的校園足球競賽規程是組織各項賽事的依據。在制訂無錫市青少年校園足球冠軍賽競賽規程時,應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公平、公正、公開成為規則。如,在參賽資格上規定:在無錫市校園足球網注冊公示、認定的運動員才能夠參加比賽,讓公平、公正、公開落到實處;2015-2016年,對市“市隊校辦”代表隊的上場隊員沒有限制,結果出現了一枝獨秀的現象,既不利于球隊自身提高,又挫傷其他隊伍的積極性。2017年,通過及時合理地調整,使競賽規程更加合理,這樣既有利于雙方共同提高,還能調動雙方的積極性,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三)優化了校園足球的培育功能
1.校園足球孕育了青少年的情商
校園足球運動是一項具有激情的運動,對抗、沖突激烈的運動環境不僅考量著學生的體能技能,更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學生的情緒管控能力,檢驗著學生處理人際合作關系的能力。運動狀態下的學生最能真實反映自我的情緒底色,充分利用校園足球運動這個大課堂,努力引導學生通過有意識的自我激勵和自我暗示,以達到輸出符合環境的情緒表現,使學生形成能時刻為他人著想、對自己負責的行為和思考習慣,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共情思維和合作精神。
2.校園足球提升了青少年的處事能力
足球是圓的,運動中它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足球運動中,運動員不僅要合理地運用足球技術,更要有臨場的審時度勢、分析判斷、應變決策能力,這種能力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中才能得以形成、提高,校園足球為提升青少年處事能力提供了一片不可多得的肥沃土壤。
3.校園足球增強了青少年的抗挫力
青少年抗挫力的增強,需要讓他們自己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去體驗、感知和獲得。校園足球運動正是能夠讓學生遭遇多種挫折或困難的體驗場、經歷輸贏的考驗地。玩足球的孩子陽光、開朗,不會鉆牛角尖,更不會走極端,因為綠茵場磨礪了他們的意志力,強大了他們的內心,提高了他們的抗打擊、耐挫折能力。
四、“3+3+3+1”校園足球競賽模式的問題與思考
“3+3+3+1”校園足球競賽模式的建構源自無錫市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踐。但競賽模式并非完美無缺,還需增強機制性功能。
(一)擴容。即向幼兒園延伸,落實足球“從娃娃抓起”的精神,面向全體,增大足球人口的底座。同時,加大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評選工作,增加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數量,拓寬校園足球競賽的覆蓋面。
(二)提質。從目前校園足球的開展情況來看,體育教師對開展校園足球的認識還不到位,足球專業教師缺額較多,專業水平不高,制約了校園足球競賽的有效運行。為此,應繼續增加足球專業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這對提高全體青少年學生的足球素養、提高足球競賽的運動質量至關重要。
(三)增效。校園足球競賽不只是為了競賽而競賽,而在于通過競賽來提升校園足球獨有的人格育化功能,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導向,展現德藝雙馨的后備人才培養效果;通過競賽,營造積極并充滿陽光的校園體育生態環境,推動和促進校園足球文化建設,增強“3+3+3+1”校園足球競賽模式的運行張力和輻射效率。
青少年校園足球的開展及改革創新任重道遠,無錫市將不改初心,不懈探索,增強使命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科研意識,著力抓好校園足球的普及與提高,為振興國足而貢獻應有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