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向月
摘 要:目前,園林景觀設計空間按其尺度劃分,空間類型包括:小型景觀空間、中型景觀空間、大型景觀空間。其中小型景觀空間包括庭院景觀、屋頂花園、口袋公園;中型景觀空間包括城市廣場、住宅區景觀設計、生態旅游區、工業園改造、街區公園與公共綠地;大型景觀空間包括城市中央公園、濱水景觀帶、文化與體育類景觀。此類景觀空間中有很多比如大湖面、大草原、海濱等的大尺度開敞空間。
關鍵詞:空間尺度;大型景觀空間;景觀設計
大型景觀空間包括城市中央公園、濱水景觀帶、生態旅游區景觀、工業園區改造、文化與體育類景觀五個方面。
一、城市中央公園
“全民健身運動”精神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城市中央公園作為承載人們公共活動的主要場地,已經超越其專業化的范疇,成為促進社會進步與和諧發展的重要場所。它同生活、藝術、文化、科技有機結合,成為改善人們生活質量和提升城市魅力的有效途徑。城市中央公園作為展示城市美好形象的窗口,不僅是室外活動的公共空間,也是城市呼吸的綠肺,更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關鍵。設計過程中應在保留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展現出城市文化的多元性與包容性,并給予城市居民親切感與歸屬感。
在公園功能區的規劃上,應考慮各類人群的需求,特別是應照顧到老人、兒童、低收入群體等這類弱勢人群,應特別給予他人文關懷。總之,城市中央公園在尺度上作為大型景觀空間,它的設計與規劃,應把握其整體性、多樣性,并且應體現出城市的文化底蘊與時代精神。
二、濱水景觀帶
濱水景觀指位于城市中同海、湖、江、河等水域瀕臨的陸地,具有較強觀賞性和使用功能的一種城市公共綠地的邊緣地帶。城市濱水區是構成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觀的區域,其對于城市的意義尤為獨特和重要。
濱水景觀中水的柔和與城市中人工建筑的硬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生態方面,城市濱水區的自然因素使得人與環境間形成和諧、平衡發展的關系;在經濟方面,城市濱水區具有高品質的游憩、旅游的資源潛質;在社會方面,城市濱水區提高了城市的可居性,為各種社會活動提供了場地。
濱水空間景觀的設計,必須將到生態效應、美學效應、社會效應和藝術品位等方面綜合考慮,做到人與大自然、城市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西雅圖濱水區水岸與原有自然海岸線相距數英尺,其建造迎合了工業、海運和海岸沿線鐵路的需求。設計扎根于城市結構中,建成了一個擁有自身鮮明特征的連續性濱水區域。
新濱水區的設計核心是城市大道和人行道。作為該區域的脊梁,城市大道和人行道發揮了促進現有購物、餐飲、船運和文化活動之間聯系的作用,并繼續延伸到達新建的濱水區,甚至城市的更遠端。新的海濱步道連接先鋒廣場和奧林匹克雕塑公園,可供人們休息、散步、慢跑、騎車和觀賞海灣風景。海濱藝術開發了多樣化的藝術手法來塑造西雅圖中心濱水區的藝術感。對其作業碼頭的歷史、沿艾略特灣的地理位置以及西雅圖市重要城市和文化景觀的地位均予以了藝術處理。
三、生態旅游區景觀
生態旅游區一般位于生態價值較高的自然景觀中,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是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為準則發展的大型自然景觀空間。
因此,設計過程中需注重保護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態系統,盡量減少人工參與的痕跡和過重的設計表現,向游客展示自然風光,并開展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等心身愉悅的旅游方式。
比亞里卡國家公園位于智利南部,圣地亞哥以南450英里的原始森林中,這里有一條天然溫泉小溪流過山澗。在這條煙霧繚繞,仙氣十足的美麗山谷中用石材造了17個大小不一的溫泉池,一條蜿蜒的木橋串聯起所有的池塘,讓人們可以閑庭信步的欣賞山谷野趣風景,同時選擇自己想要泡的開敞溫泉池或者比較隱蔽的溫泉池。
每個溫泉池附近都用當地木材建成的亭子,里面有浴室,更衣室,同時配有休息平臺。為了與自然協調,在亭子的屋頂上也種植上野草,盡力給人們提供一個十分輕松愜意的環境。
四、工業園區改造
工業園區改造是對廢棄的甚至已經污染的工業園區,在原有舊址基礎上,結合地形、建筑、及工業特色對景觀進行改造,重新整合,形成景觀再現。對退化的自然景觀進行改善,最大化地利用了土地價值,保護了區域自然環境。工業園區的改造過程中,可適度保留原有工業區的歷史記憶,保留工業建筑風貌。
五、文化與體育類景觀
文化體育類景觀在空間尺度方面屬于超大型景觀空間,體育類景觀一般要求可以承接大型公共體育活動及賽事,在設計上要求保證道路流線的通達性,方便人流的疏散和聚集。而文化類景觀則需要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氣息,展現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設計上可從城市發展歷史、地域風俗等方面尋找靈感,設計元素的運用要具有代表性。
對于文化與體育類景觀的構建,應體現和宣傳城市文化,表現提倡全民運動的主題性,各個功能空間的設計應圍繞這一主題進行。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在貫穿北京南北的中軸線北端,位于奧林匹克公園的北區,它占地面積680公頃,是目前北京市規劃建設中最大的城市公園—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京的城市軸線得以延續,并使它完美地融入自然山水之中。這里的設計切合主題,被稱為第29屆奧運會的“后花園”,賽后這里成為北京市民的自然景觀游覽區。
在奧林匹克公園公共區內,不僅有層巒疊翠、湖光山色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有展現了頂尖科技與綠色環保理念的奧運場館,更有充滿中國古典文化韻味的特色建筑和設計細節以及為觀眾提供最大方便的交通場站和人文關懷設施。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是北京城市的一塊“綠肺”,這里種植了適合北方地區自然氣候條件的植物品種,在森林公園內構建成了一個北京當地的生態群落,同時為眾多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間,尤其是為鳥類提供了舒適的棲息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為維持自然界生態平衡,提高城市的生態承載力發揮了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l]西蒙茲(美).譯,俞孔堅,王志芳,孫鵬.景觀設計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克萊爾·庫珀·馬庫斯(美).人性場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天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