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明珠
摘 要:《苦瓜和尚畫語錄》是石濤借助深奧的佛理和道家思想,追述《易經》理法本源,參透繪畫藝術大道著成此書。忽略了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成就,注定無法深刻的認識其繪畫思想的深度和廣度?!拔易杂梦曳ā迸c“先以氣盛”是石濤典型的繪畫思想之一。這兩個思想在石濤的畫跋之上亦有提及。將石濤藝術實踐與《畫語錄》相聯(lián)系,對于幫助解讀石濤繪畫美學思想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石濤;畫語錄;我自用我法:先以氣盛
石濤是生于明末,正是明清易祚的“天崩地裂”的時代,石濤作為“贊之十世孫阿長”,靖江王的后裔,逃脫不了明清易祚和南明政權內部斗爭的事實,也無法回避家國之痛的煎熬,于是自托于 “不佛不老間,逃禪于書畫”,以書畫表現(xiàn)其破碎的心靈。石濤是一位十分高產的畫家,一生作了大量高質量的書畫作品,繪畫風格多變且易辨認。其書畫作品上大多有題跋,從題跋上可以看到石濤晚年所著《苦瓜和尚畫語錄》的一些思想淵源。
一、我自用我法
石濤在宣城時期,以黃山為題材作了大量的書畫作品。其中以1667年作的《黃山圖》最為著名。畫面上有畫家于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年)作的補題:
畫有南北宗,書有二王法。張融有言:‘不恨臣無二王法,恨二王無臣法。今問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時捧腹曰:我自用我法。
從石濤這段“南北宗”和“我自用我法”的題跋上,可以看出石濤對于反對師法“南北宗”以及“我之為我,自有我在”的強烈的自我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在石濤晚年所作的《畫語錄》的變化章同樣寫道:“‘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夫畫,天下變通之大法也”、“‘ 某家皴點,可以立腳。非似某家山水,不能久傳。某家清澹,可以立品。非似某家工巧,只足娛人。是我為某家役,非某家為我用也??v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殘羹耳。于我何有哉!”石濤在變化章強調通變,強調自我,強調在藝術創(chuàng)造時的自我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反對以古人的法則為參考,反對泥古,認為這些“于我何有哉”,將會成為藝術家前進的障礙。
石濤在南京時期,曾作一幅畫,名曰《潑墨山水卷》,卷后題跋表現(xiàn)了石濤南京時期的典型繪畫思想:
萬點惡墨,惱殺米顛,幾絲柔痕,笑倒北苑。遠而不合,不知山水之瀠洄,近而多繁,袛見村居之鄙俚。從窠臼中死絕心眼,自是仙子臨風,膚骨逼現(xiàn)靈氣。
這段題跋所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不宗古法直接繼承了石濤在宣城時期“我自用我法”的思想?!皬鸟骄手兴澜^心眼”講的是超越古法、傳統(tǒng)對于創(chuàng)作主體精神和個性的束縛,順暢的感受、領悟世界萬物的生機。就如《畫語錄》中變化章所述:“古之須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腸。我自發(fā)我之肺腑,揭我之須眉……我于古何師而不化之有”。意思是古人的眉毛不能長在我的臉上,古人的肺腑,也不能生到我的肚子里。我只能長出自己的眉毛,抒發(fā)自己的肺腑之言……難道我還要師法古人以至于泥古不化嗎?但石濤主張的師法造化不泥古,并不是全盤否定個人的藝術成就,而是認為藝術家既要能學習古人,“具古以化”、“化者識其具而弗為也”,又可以從古人劃定的圈子中跳出來,要靈活有變,“法障不參,乾旋坤轉之義得矣,畫道彰矣,一畫了矣”。
二、先以氣盛
石濤在宣城時期的第二個繪畫思想是 “先以氣盛”的創(chuàng)作主張。《大滌子題畫跋詩》中記載了石濤32歲時的一則畫跋:
作書作畫,無論老手后學,先以氣盛,得之者精神璨爛,出之紙上。意懶則淺薄無神,不能書畫。多則泛濫,少則精雄。善藏者勿求于紙之長短粗細,古人片紙只字,價重千金者,求之不易也。求之不易,則舉筆時亦不易也,固有真精神出現(xiàn)于世??丈綗o人,左右都散,獨坐無事,弄筆亦快。
“氣”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哲學觀念,來源道家思想。老子曾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家把“道”和“氣”看成是同一層次的東西,認為 “道”是混沌之氣,是世界的最高真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即“一”。道家思想表現(xiàn)了古代哲人對于世界萬物的生成、存在的統(tǒng)一性和運動變化歷程的深刻思考,也成為中國古代藝術家感悟、認識世界的方法論。石濤基于這種思想,加上自己對大自然的觀察體悟和豐富的藝術實踐,提出“一畫”。在《畫語錄》的第一章,石濤寫道:太古無法,太樸不散;太樸一散,則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畫。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見于用神,藏于用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畫之法,乃我自立。立一畫之法者,蓋以無法生有法,以有法貫眾法也……人能以一畫具體而微,意明筆透……蓋自太樸散,而一畫之法立矣。一畫之法立,而萬物著矣。我故曰:“吾道一以貫之?!痹谑瘽磥?,“一畫”是宇宙萬象的本根顯現(xiàn),是繪畫藝術的基本法則,也是繪畫操作的一筆一劃。何為“意明筆透”呢?石濤在一畫章中第四段寫了大量運腕的文字,乍看之下似乎與全文無關,但細細想來,所要表達的是畫家要明確自己內心所想要表達的事物,做到胸有成竹,這就是所謂的“意明”?!肮P透”則是指當畫家明確自己想要表達的事物,胸有成竹之后,還要能靈活的運腕下筆,達到意墨筆隨,筆墨隨意的地步。在這里石濤更注重的是宇宙生成像藝術生成的過渡?!拔岬酪灰载炛眲t進一步說明了石濤作為藝術家和理論家在繪畫藝術上的統(tǒng)一。以石濤繪畫之題跋來理解何為 “一畫”,似乎變得更容易了。
三、結語
石濤是一位既善于革新創(chuàng)作又能對繪畫實踐作精深理論研究的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繪畫與理論相結合,成就了石濤的獨一無二。《苦瓜和尚畫語錄》作為石濤晚年的繪畫理論作品,匯集了其一生的藝術實踐與藝術理論經驗。因此我們對于其中諸如“一畫”、“無法而法”這些概念的理解與把握,必須結合石濤的藝術作品進行理解。石濤“我自用我法”和“先以氣盛”的思想,對我們依然有著很大的啟發(fā),在現(xiàn)如今的社會依然閃耀著自己獨特的光芒。
參考文獻
[1]孫世昌.《石濤藝術世界》.遼寧美術出版社
[2]王宏印.《畫語錄著譯與石濤畫論研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3]老子.《道德經》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