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滑行、騰空而起,輕緩入水、水花朵朵。在大家的期待中,“鯤龍”AG600繼成功完成陸上首飛后,乘風破浪,在水上交出一份亮眼的首飛答卷。
世界上目前能研發水陸兩棲大飛機的國家寥寥,關鍵的水上起降都處于技術封鎖。“鯤龍”水上首飛至少面臨三大難關:
岸上是飛機,水面是大船。機身、翼展與波音737差不多,起飛重量達到50多噸的大飛機,在水面時如何保證機體結構不漏水;相對于30節左右船速,AG600水面起飛速度達到100節,水面對船底結構產生巨大壓力;水面風力、波浪影響下,飛機狀態是否穩定,操縱系統是否正常,都是巨大考驗。
相較于陸上飛行,水上首飛使用起落架滑跑起降不同,水上起降依靠船體在水面滑水起降,除了水面環境影響以外,船體和飛機本身的氣水動特性都需要飛行員反復練習并準確掌握。特別是離水和著水姿態的掌握,比陸上起降的離地和接地難度大很多。
作為一架民機,必須獲得國家民航主管部門頒發的適航證,才能開展飛行活動。AG600是國內首次開展水上特許飛行適航審查,相關參考資料和工作經驗相對匱乏。加上全機設備國產化率高,不同標準之間適航審查難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