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偉 張衛忠 黃會文
摘要 調查長沙生態動物園虎群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種類及發病特點,發現消化系統疾病是虎群的主要疾病,占2013-2017年全園虎群總發病數的45.8%,而病毒、細菌、吞食異物是主要發病原因。
關鍵詞 虎;消化系統疾病;病毒性;細菌性
中圖分類號:Q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8)04-094-03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4.038
Abstrac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in tigers of Changsha Ecological Zoo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were the main diseases of tigers, accounting for 45.8% of the total number in the whole zoo during 2013-2017,and the main causes were viral , bacteria and swallowing foreign matter.
Key words Tiger;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Viral ;Bacteria
虎在動物園圈養及半圈養的飼養條件下,相對于野外條件而言,活動范圍減小,運動量大大少于野外虎,生活環境與在野外時有著很大的不同,導致其出現的疾病種類越來越多。消化系統疾病中,細菌性腹瀉、腸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胰腺炎、脂肪肝、異物性胃炎及異物性腸梗阻等都是常見疾病。本文搜集整理長沙生態動物園2013—2017年虎的疾病資料,并通過現場勘察、電話詢問、會議交流、文獻查閱等方式,明確長沙生態動物園虎群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種類及發病特點。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本次調查以長沙生態動物園登記在冊的6個月以上的虎為調查研究對象。通過搜集整理長沙生態動物園2013—2017年虎的疾病資料,對虎群飼養場地進行現場勘察,并通過電話詢問、會議交流、文獻查閱等方式調查長沙生態動物園虎群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情況。
1.2 方法
將所有參與調查的虎按亞種分為東北虎、孟加拉虎、白虎、華南虎;按飼養場地范圍分為車行區組和步行區組,其中車行區為半散養區,步行區為圈養區。對比4個虎亞種在步行區與車行區的發病數、發病率、發病種類。
2 結果
調查發現,長沙生態動物園2013—2017年虎群消化系統疾病主要為細菌性腹瀉、異物性胃腸炎、胃炎及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異物性腸梗阻、胰腺炎等5種,這5種疾病占2013—2017年全園虎群總發病數的45.8%(表1)。
按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翌年2月)劃分,發病數分別為11例、6例、6例、4例,以春季發病最多,冬季發病最少(表2)。其中東北虎發病最多,有18例;白虎5例;孟加拉虎和華南虎發病最少,各有2例。步行區的東北虎發病多于車行區的東北虎,比例為18∶1,而且步行區東北虎的高發病率,直接導致了整個東北虎種群發病明顯高于其他虎亞種種群。
3 分析與討論
引起虎消化系統疾病的原因很多,病毒、細菌、吞食異物以及其他原因都可能引起其消化系統疾病。
3.1 病毒性疾病
感染老虎的病毒性疾病常見的有貓鼻氣管炎病毒病[1]、貓杯狀病毒病、貓泛白細胞減少癥以及禽流感[2]和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等。在可感染獅、虎等貓科動物的各種病毒中,野生貓科動物容易受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的感染,且致病性最強,影響最重。其臨床表現為突發雙相型高熱、腹瀉、出血性腸炎癥狀,同時血檢可見明顯的白細胞減少。該病毒在世界各國(地區)都有發現。2006年,楊松濤證實了該病毒在虎群中比較流行[3],必須引起重視。
目前虎的許多病毒性疾病可注射疫苗進行預防,徐麟木[4]、李梅榮等[5]通過臨床實踐證明犬瘟弱毒苗可用于貓科動物犬瘟熱病毒的預防接種,但這種方法并不是100%有效,如對白虎使用犬瘟弱毒苗就會出現免疫失敗,免疫后白虎無論大小均檢測不到抗體。
貓鼻氣管炎、流感、冠狀等病毒均可感染虎,但對虎的危害并不是很大,大多數感染虎無特殊表現,極少有致死病例發生。王海軍等[6]在2017年對東北三省圈養東北虎進行血清學調查時發現,H5和H9亞型禽流感在東北虎群中潛在感染,并無任何臨床癥狀。
近幾年長沙生態動物園及其他幾個省會城市動物園虎群均出現一種口腔疾病,病虎舌邊緣和舌尖、舌中部出現半月形或馬蹄形損害,嚴重的病例表現為舌粘膜糜爛、脫落,患病部位處于舌尖兩側邊緣背側面,一些病例還能發現舌粘膜糜爛、脫落呈不規則圓形,也有的呈長方形。舌粘膜脫落時,呈現潮紅或棕紅色組織,舌邊緣比較鈍厚,舌稍腫大,流涎,流涎量與潰爛斑呈正比。有的病例還出現鼻鏡潰爛,但鼻沒有出現出血現象。
1994年,張恩珠等報道的疑似萼狀病毒病與筆者在長沙生態動物園遇見的病例極其相似,2005年徐春忠等[7]報道了在上海野生動物園一批貓科動物感染了貓杯狀病毒,經臨床及實驗室檢查確診。對比這些報道的動物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及治療方法,筆者認為張恩珠等報道的疑似萼狀病毒病以及長沙生態動物園所發生病例均可能屬于貓杯狀病毒病。
3.2 細菌性疾病
長沙生態動物園2013-2017年引起虎群胃腸道疾病中最為常見的是細菌性腹瀉,占該類疾病發病數的51.9%,引起該病的主要病因是消毒不徹底及飼料不潔,飼養環境容易滋生病菌導致病原體感染造成。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虎、白虎均有發病案例,經檢查,主要細菌有變形桿菌和大腸桿菌。其他動物園還有巴氏桿菌病引起虎死亡的報道[8]。
經過這些年動物園獸醫的研究,發現虎源性變形桿菌對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對青霉素、氯霉素等不敏感[9]。虎源性巴氏桿菌對新霉素高度敏感[10]。虎源大腸桿菌對試驗所采用的包括氨芐西林(AMP)、慶大霉素在內的14種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性[11],其中最少的耐藥1種,最多的耐藥13種。受試大腸桿菌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氨曲南高度敏感,比例超過70%,但分離所得菌株中,對氨芐西林耐藥比例高達100%。這些研究對細菌性腹瀉的快速診斷及治療選藥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對細菌性腹瀉的治療要找出致病菌,根據致病菌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將會事半功倍。
3.3 其他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中除以上幾種帶有傳染性的疾病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常見疾病,如腸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胰腺炎、脂肪肝、異物性胃炎及異物性腸梗阻等。
2017年長沙生態動物園2頭白虎連續發生胰腺炎病,該病初期極易與細菌性腹瀉混淆,需要采血做血清學檢查才能確診。唐耀等[12]報道過華南虎患胰腺炎的病例,該病例的臨床特征為嘔吐、肉質下泄以及腹痛,白細胞數量上升,血清淀粉酶顯著上升。1996年周詩其報道東北虎急性潰瘍性胃炎并發穿孔一例,2005年鄧智文[13]報道3只白虎和14只東北虎一同出現癥狀相似、嚴重程度不同的胃腸炎,經過及時正確的治療,得以治愈。由此可見腸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胰腺炎等在各虎亞種間均有可能發生。
關于虎腸梗阻病例報道有很多,絕大部分表現為機械性腸梗阻[14]。機械性腸梗阻的發生多與飼養不當有關,如老虎過食,或吞食異物等。通過調查發現虎胃腸道疾病如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在車行區、步行區發病數相當,但細菌性腹瀉、異物性腸胃炎、異物性腸梗阻、胰腺炎等都主要發生在車行區,可能與車行區地理位置及展覽方式密切相關。
筆者分析后認為異物性腸胃炎、異物性腸梗阻等多與游客所扔垃圾有關。胰腺炎與暴飲暴食及長期使用解凍不全的肉類有關,步行區因展覽需要,一般都在下午回收動物時一同投喂,此時虎已比較饑餓、干渴,進食容易狼吞虎咽而引起發病。而病毒和細菌引起的腸道疾病大多與步行區的地理位置和場館建設有關,步行區虎群獸舍在兩丘陵之間,背靠南面丘陵,通風較差,濕氣較重,屋頂常年積水,積水滲透到獸舍,導致了地面常年潮濕不干,極易滋生細菌。加之獸舍因采光極差常年不見陽光,這些都給病原體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步行區主要是6月到2歲齡的幼虎以及車行區淘汰的老年虎,對疾病抵抗力差。以上問題綜合導致了步行區病毒和細菌引起的腸道疾病高發。
4 結論
消化系統疾病是長沙生態動物園虎種群的主要疾病,占2013-2017年總發病數的45.8%。按季節劃分,春季發病最多,冬季發病最少;按虎的種類劃分,東北虎發病最多,孟加拉虎和華南虎發病最少;步行區東北虎發病高于車行區,步行區東北虎的高發病率導致了東北虎種群發病明顯高于其他虎亞種種群。
引起虎消化系統疾病的原因主要是病毒、細菌、吞食異物等。病毒性、細菌性消化系統疾病、異物性腸胃炎、異物性腸梗阻、胰腺炎等都主要發生在步行區,這與步行區地理位置及展覽方式密切相關。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在車行區、步行區發病數相當,與飼喂的肉類解凍不完全有關,將肉解凍完全達到室溫后再喂或者直接投喂當天宰殺的豬、牛、羊、雞、兔等,可有效預防該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肖建雄,單芬,黃嘉欣,等. 東北虎和華南虎源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的PCR檢測和序列分析[J]. 野生動物學報,2013,34(3):146-151.
[2] 張淑華. 東北虎感染禽流感致死一例[J]. 中獸醫學雜志,2015(9):119.
[3] 楊松濤,王立剛,戈銳,等.虎源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的分離鑒定[J]. 獸類學報,2007,27(2):170-174.
[4] 徐麟木,陳鵬峰. 犬瘟熱弱毒疫苗對野生動物免疫效果觀察[J]. 畜牧與獸醫,1999(6):34-35.
[5] 李梅榮,唐泰山,張常印,等. 動物園大型貓科動物犬瘟熱的免疫監測[J]. 中國病毒學(英文版),2006,21(4):368-370.
[6] 王海軍,王開,李元果,等. 東北三省圈養東北虎重要病毒性傳染病血清學調查與分析[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7,39(5):608-611.
[7] 徐春忠,夏咸柱,文德亮,等. 野生貓科動物杯狀病毒感染的診治[J]. 畜牧與獸醫,2005,37(2):32.
[8] 胡桂學,夏咸柱,于守萍,等. 虎巴氏桿菌病病例[J]. 中國獸醫雜志,2006,42(3):43-44.
[9] 蔡勤輝,梁玉珍. 動物園貓科動物變形桿菌病的診治[J]. 中國獸醫雜志,2002,38(8):51-52.
[10] 宋德光,賀文琦,陸慧君,等.東北虎巴氏桿菌病的病原分離鑒定及耐藥性分析[J]. 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07,29(1):13-16.
[11] 薛原,李鳳勇,孫靜,等.虎源大腸桿菌耐藥性的檢測與分析[J].經濟動物學報,2013,17(1):31-34.
[12] 唐耀,蔡勤輝,陳元枝,等. 華南虎急性胰腺炎的診療[J].福建畜牧獸醫,2006,28(5):35-36.
[13] 鄧智文. 獅虎群體性胃腸炎的診治[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5(12):65.
[14] 邱啟官,胡志剛,佘振華,等. 6例猛獸腸梗阻的診療報告[J]. 經濟動物學報,2016, 20(2):103-105.
責任編輯:李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