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 周治明
摘要 在概述江寧區農業科技及服務體系的基本現狀的基礎上,指出了新時期江寧區農業科技發展的短板和農民的迫切需求,并提出了農業科技助推鄉村振興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 農業科技;群眾需求;鄉村振興;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Q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8)04-101-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4.041
Abstract Paper summarized the basic statu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in Jiangning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and pointed out disadvantages and urgent needs of farmers,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rural economy with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c's dem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南京市江寧區雖然經濟條件發達,高端人才薈萃,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仍存在一些短板,主要體現在農業科技投入相對不足,農業科技服務力量稍顯薄弱,農產品技術含量略欠高端等方面。作為農業技術人員應當認清“新時代新江寧”的農業科技發展現狀,在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及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上理應“當先鋒我先行”。鑒此,筆者在概述江寧區農業科技及服務體系的基本現狀的基礎上,指出了新時期江寧區農業科技發展的短板和農民的迫切需求,并提出了農業科技助推鄉村振興的主要對策,旨在為發揮農業科技領先作用奠定基礎。
1 新時代新江寧農業科技發展的短板
1.1 科技發揮主力軍的作用不明顯
政府主導模式自上而下,對于一些農民的真正需求無法及時反應。同時,江寧區農業科研的一個通病是重理論,輕應用,真正能夠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科研成果并不多。對于各級政府設立的科研項目的研究也流于形式,評審環節不嚴格,導致科研成果質量不高。而街道一級的農技推廣工作,普遍存在人員少、待遇較低、分擔的工作雜等問題,導致農技推廣的公信力不高。
1.2 市場競爭易產生“零和博弈”的弊端
市場機制的引入,必然要利用市場滿足農民對科技的需求,優化資源配置,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但是,過度依賴市場必然導致科研的唯利是圖,往往侵犯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民的利益。
1.3 農民合作社“單打獨斗”,難于長足發展
對于農民主導模式,雖能有效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但農民自身有天生的弱點,如科技水平不高、看重眼前利益,若擴大再生產必將遇到一定的障礙,故江寧區農民合作社大都規模小、結構不合理、管理不規范,服務能力較低。
1.4 “各行其是”阻礙了體系的“抱團取暖”
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條塊分割,各自為戰。農業科技研究同教育、開發和推廣缺乏必然內在聯系,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推廣等之間無法明確區分層次;各研究機構自成體系,開展跨單位、跨專業的科研協作十分困難。
2 江寧區農民對農業科技發展的需求
2.1 以農業先進技術為基礎,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
十九大報告提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繼續經營土地將大有可為。新一輪三農政策無疑給廣大農民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只要有農業技術的全力支持,即可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2.2 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湖熟街道長根農機專業合作社秉承“將應用航空植保等新型農業裝備、依靠綠色高效農業,多產糧、產好糧。”的理念,2018年,合作社將增添2架智能無人機開展農作物專業化統防統治,大力提升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能力,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幫助江寧區農民更快致富。
2.3 基于綠色防控技術的支持,走生態文明之路
2017年太和稻業在稻田養蝦中出現了防病治蟲用藥上的困難,希望區農業技術專家聯合攻關,采用物理防治和生態調控等方法解決這一難題。
此外,南京谷里農業現代示范園增強了創業、帶領群眾致富的激情。2018年該園準備聯合南京幾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利用谷里現代農業示范園的發展優勢,打造區域生態循環農業,煥發谷里現代農業發展的第二春。要求與區農技隊伍合作,把防蟲網應用的規摸和效益以及綠色高端蔬菜的生產與銷售打造成華東地區一流水平。
3 農業科技助推鄉村振興的主要對策
3.1 充分發揮農技人員作用
農技人員應深入田間地頭靠前服務,真正打通農技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繼續實行農業科技指導員“科技入戶”活動,不僅在培訓課件的遴選、科技指導工作方案的評審、群眾滿意度的調查等方面認真考評,而且對每一個示范戶參加農業項目和農業科技創新課題等作為一項“剛性指標”進行目標考核,以此作為衡量科技指導員工作業績的標準之一。
3.2 最大程度地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
2017年12月,“稻麥無人機精準施藥技術集成與推廣”獲得了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獎,該項成果深受廣大農戶(尤其是種田大戶)的喜愛。基于此,應加大全面推廣應用農業航空植保技術的力度,努力將江寧區打造成省內乃至于國內領先的無人機精準施藥基地。在農業成果的研發上,科研部門聯合企業共同攻關,努力創造出在為江寧區農業生產服務中能共同分享“紅利”的環境。
3.3 創新激勵機制,促進新型農業服務組織的發展壯大
農技人員應積極開展“政府購買服務”長效機制的創建工作,著力開展8項優先制度:
(1)政府補貼的優先。只要是真正的為農民服務都促成享有政策范圍內的各項政府補貼;
(2)科技入戶的優先。對服務對象實行技術指導的“一對一”掛鉤;
(3)項目支持的優先。將農業系統上的三新工程和生物農藥等項目,并給予力所能及的政策傾斜;
(4)消險防災的優先。對服務對象,不但提供一切規避風險的技術措施,而且在農業保險的理賠上優先給予協調;
(5)知識更新的優先。舉辦各類免費參加的農業技術培訓班,提供一些農業技術團隊根班學習和各種業務專題研討及技術觀摩活動;
(6)專項技術的優先。如統防統治都采用專用配方,智能無人機的應用等;
(7)評先創優的優先。無論是農業鄉土人才的評選還是農業勞動模范的推薦都首推農業服務有功人員;
(8)宣傳造勢的優先。不斷在公共媒體上展現江寧農業系統的新形象和新亮點。
參考文獻
[1] 羅文輝.“兩型農業”的發展與植保體系建設[J].湖北植保,2009(5):37-38
[2] 梁夏林,康建平.關于強化縣級植保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J].四川農業科技,2007(7):28-29
[3] 唐會聯.確保湖南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植保導刊,2014,12(10):88-90.
責任編輯:劉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