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帆 宋少君 顏賢斌
摘 要:在供給側改革浪潮中,處于市場經濟系統中的大小企業必須對自身精準定位,科學協調內外關系,才能實現自身效益最大化,并推動市場經濟系統的結構性升級。本文從生態學理論出發,以企業仿生觀點為基礎,討論企業生態學中的企業生態位、企業種間關系、關鍵種企業等概念的內涵,對明確企業生態學與生態學的理論聯系、指導企業進行自身定位、協調內外關系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生態學 企業生態學 生態位 種間關系 關鍵種
中圖分類號:F0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1(a)-168-02
經濟系統中的企業與自然中的萬物十分相似。生態系統中,萬物相生相克,和諧共生。企業必須依附于一定層次的經濟系統才能存活,它們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中攝取各類資源滿足自身發展,同時與系統中的其他經濟單位進行產品、資金、技術等資源的交換。運用生態學理論和方法研究經濟系統運作規律,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 生態學與企業生態學
生態學是研究生命系統與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其研究范疇包括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和生態系統生態學(尚玉昌2010∶3)。最早的動物生態學研究的就是動物的“收支”問題,換句話說,生態學就是研究有關生物的“經濟管理”的學科。
作為一門具有“仿生”意義的生態學,企業生態學結合生態學、經濟學、管理學構建理論框架,從企業生存空間環境、企業相互作用、企業生態鏈、商業生態系統等多角度對經濟系統中微觀經濟單位之間,及其與整個經濟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展開研究。企業生態學的研究對象,小到微觀經濟單位(企業、經濟組織),大到企業種群、企業群落乃至整個經濟系統。相應地,企業生態學的研究分支包括:企業個體生態學、企業種群生態學、企業種群生態學和商業生態系統生態學(楊忠直,2003:10-12;楊忠直 陳炳富,2003:55-61)。
2 企業生態學基本理論的生態學理論溯源
企業生態學也被稱為“企業仿生學”,幾乎每個企業生態理論都有其生態學“影子”。本文將從生態學理論出發,模擬企業生態學理論的生成。
2.1 生態位理論與企業生態位
生態位(niche)是指每個物種在群落中的空間、時間位置及其所發揮的作用。生活在同一穩定群落的每個物種都有不同的生態位,它們利用群落中各種資源的時間、數量、方式等各不相同。然而,群落中的資源有限,不同的生態位之間難免會出現重疊,任何兩個物種在生態位的重疊部分就必然會產生競爭。生態位概念的內涵反映了群落中種間關系的實質,也是群落特征形成、物種間競爭與協同進化的動力。
因此,借用生態學中對生態位的定義,結合企業在社會經濟環境中的“仿生”特點,我們認為:企業(企業種群)作為存在于某一層次經濟系統中的某個“物種”,占據經濟系統中的不同位置并發揮作用。企業生態位反映某個或某類企業在所處經濟系統中對時間、空間、資源等多維資源的占有情況(李金津,2011:44-46)。由于社會經濟環境中資源的有限性,各企業生態位之間的重疊部分引起不同企業對某種特定資源的爭奪——這就是企業生態學角度下企業競爭的實質(葛振忠,2004:113-116)。圖1描述的是集合論模型下的企業生態位相互關系。借助企業生態位理論,可以展開對企業在某一產業領域甚至整個經濟系統內的環境要素分析。
2.2 種間關系理論與企業種間關系
生態系統中的兩個種群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和互不干擾兩種關系。若兩個種群彼此產生有害影響,那么這種關系就是競爭;如果某一種群以另一種群為食,那么它們之間的“利己害它”關系即稱為捕食(捕食的一個特例即寄生,寄生過程往往是漫長的,并非常見的“此消彼長”);若兩個種群之間互不產生影響,那么他們之間的關系可以描述為“中性”;如果兩個種群都對對方有利,而且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不能生存,那么這種關系叫做共生;相反地,如果兩個種群都對對方有利,但若解除關系,雙方都能生存,這種關系被稱為“互惠”。特殊地,偏利是指A、B兩個種群的同時存在對種群A有利,對種群B既無利又無害;偏害是指A、B兩個種群的同時存在對種群A有害,對種群B既無利又無害。
企業所處經濟系統的運作與生態系統存在許多共同點(如表1所示)。為更直觀地描述企業種間關系,我們用加號(+)表示有利,用減號(-)表示有害,用0表示既無利又無害。
(1)企業種群間的競爭關系可以分為:第一,干擾競爭,即某企業(種群)通過直接行為排斥另一個企業(種群),使其無法獲得發展所需的資源;第二,利用競爭,即某企業(種群)所需資源B企業(種群)同樣需要,但對資源的爭奪過程中,二者不發生直接接觸。
(2)企業間的共生、合作關系是生態系統中生物體自組織調節的體現。事實上,企業種間關系中也存在著類似于生物種間關系的捕食、寄生關系。由于沒有任何企業是以吞并其他企業為目標,企業之間很少存在捕食關系;企業間的寄生關系體現在:規模較小的企業(種群)依附于大規模企業(種群),靠滿足大規模企業(宿主企業)的某些需求而生存。從生態學上看,企業間的寄生關系必將對宿主企業(種群)產生有害影響,且這種關系具有先天不穩定性,即寄生關系不會長時間存在,它會向著雙方消亡、協同進化(共生)或宿主吞并三個方向發展。
(3)在經濟領域,絕對的偏利或偏害關系和絕對的寄生關系一樣都不會長期存在。偏利(偏害)關系的穩定性取決于共生介質的穩定性。在經濟系統中,如果只存在利益的單方面流動,那么非受益方將沒有動力維持這一關系。因此只有互利共生、利己利他才能夠滿足企業追求利潤的本質特性(李金津,2011:56)。
2.3 關鍵種理論與關鍵種企業
為更好地分析群落組成,生態學中根據每個物種在群落中的作用劃分群落成員類型。常見的群落成員類型有:優勢種(建群種)、關鍵種、伴生種和冗余種。其中,關鍵種對生態系統的功能影響要遠大于其對生態系統結構的影響。
在經濟系統中,某個或某些企業往往占據著產業鏈的關鍵位置,左右著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動向,甚至決定了整個產業鏈的存續。關鍵種企業占據著規模優勢,為整個產業鏈輸送資金、技術、原材料等核心資源。事實上,我們還可以將“關鍵種”概念引入企業內部業務結構分析。關鍵種業務占據著企業所有業務營收的多數,起著維持公司基本運營,為其他業務及公司發展提供資金等基礎性作用(如圖2所示)。通常情況下,企業的關鍵種業務都是見證企業誕生與發展的基礎業務。

3 結語
除本文提到的生態位、種間關系、關鍵種理論外,產業鏈與食物鏈、生態鏈(企業種群)與生物種群等,都是生態學理論在企業生態學中的體現。進行企業生態學理論的生態學溯源,有助于進一步完善企業生態學的理論體系,為企業運用企業生態理論進行自身定位、協調內外關系提供基礎,讓企業在生態理論的指導下進一步發揮能動作用,推動市場經濟系統中產業結構、資源配置的優化升級。
參考文獻
[1] 楊忠直.企業生態學引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 尚玉昌.普通生態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 楊忠直,陳炳富.商業生態學與商業生態工程探討[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3(4).
[4] 葛振忠,梁嘉驊.企業生態位與現代企業競爭[J].華東經濟管理,2004(2).
[5] 李金津.企業生態鏈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
①基金項目:北京林業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810022060)。
作者簡介:李一帆(1996-),男,漢族,河南南陽人,北京林業大學外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宋少君(1997-),女,漢族,浙江寧波人,北京林業大學外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顏賢斌(1984-),男,副教授,主要從事商務英語研究,創新管理與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