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梅
摘 要:目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就目前形勢而言,財政經濟依然存在著民生問題、中小企業發展問題和財政增收放緩問題等。為了應對這些不良發展現象,為了2020 年建立現代財政制度,需要從現實問題入手加快財政體制變革。本文從財政預算、稅收優化及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等入手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財政經濟;財政體制;改革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經濟從計劃經濟體制逐步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這場經濟改革中就是從財政體制的分權入手,而如今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逐步加深,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階段,與此同時世界經濟也步入深度調整階段,雖然我國財政體制已進入良性循環狀態,但是仍然存在著制約發展的問題,因此全面財政體制變革被提上日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部署,明確2020 年基本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因此,本文從梳理財政經濟形勢入手,重點探究未來財政體制改革重點。
一、目前財政經濟形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尤其在金融危機爆發后,憑借國家宏觀調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我國經濟發展對于世界經濟的復蘇來說是一針強心劑,更是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我國GDP 增長速度有持續回落趨勢,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深化產業發展方式的步伐,我國經濟進入中速發展階段。不少學者認為我國經濟發展呈現的規律性和周期性,是由于政府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有效調整,因此為了保持經濟新常態的可持續發展,深化財政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雖然2016 年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因此對于當前財政經濟形勢分析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民生問題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所以促進經濟發展必須從“衣食住行樂”的民生問題入手。由于前期經濟發展需要,近年來民生問題矛盾日益加重。第一,要解決的就是“住”的問題。因為我國人口龐大,住房需求更大,但由于房價激增,雖有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的大量投入,但仍然呈現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態,住房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第二,要解決的就是物價上漲過快問題。商品價格不斷上漲從外部來看原因很多,外貿程度加深對于我國商品價格有很大的沖擊,金融危機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社會經濟增長迅速,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干擾等。此外,經濟發展的速度要求更為專業的人才,就業難和失業率高的問題也是亟待解決。
2.中小企業發展問題
在國家鼓勵創業的影響下,中小企業發展如雨后春筍,但是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相比國有大企業承擔風險能力弱,融資壁壘高,市場競爭激烈,隨時有陷入僵局的可能,近兩年來PPI不斷升高,材料成本和用工成本攀高,中小企業盈利空間在被壓縮。即使國家政策出臺調控,但中小企業只有修煉核心競爭力才能持續發展。
3.財政增收放緩問題
當前,我國增度放緩,企業生產投資、利潤回落,主體稅收增速降低。產業結構調整要求迫切,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現象顯著,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比例失調,再加經濟主動性減速,收入增長下滑風險加大,要求財政體制變革進程加快。
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策略
1.推動財政預算制度改革
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現代預算制度是財政體制變革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將權利關在籠子里,杜絕濫用職權,約束監督財政行為。一是要從簡單的財政資金安排的“三公”經費,進而做到所有財政部門除機密信息外都要透明公開財政預算。二是財政預算體系的完善更要依賴于有關法律規定,運用法律手段強制規范重點支出和財政收支變化事項。三是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專項轉移支付存在競爭性領域專項和地方資金配套,應該建立專項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已達到對專項轉移支付的清理、整合和規范。
2.優化財政稅收結構
稅收制度是財政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稅收結構的調整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策略和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稅收結構的優化,既能作為無形的手平衡新常態經濟資源分配,還能對環境治理起到積極作用。一是推進增值稅改革,2016 年營業稅企業全面改征增值稅,加速增值稅稅率優化并完成增值稅立法,同時要通過增值稅稅率和稅基的調整,緩解中小企業生存問題。二是完善消費稅制度,由于經濟的快速增長,消費稅征收范圍應該進行調整,不同征稅對象的征稅稅率進行調整,優化消費稅制度,以達到消費引導和調節作用。三是加快資源稅改革,由于自然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對于一些稀有資源如水流、森林、草原等應考慮計征資源稅,對于已征收資源稅的征稅對象加快從價計征的步伐,而對于煤炭部分實施資源稅從價計征的加快在全國推行。四是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由于房地產市場的迅猛發展,房價調節困難增大,加快房地產立法以保證個人居住用房,同時穩定地方財政收入來源。
3.建立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1994 年財政制度是在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基礎上的分稅制,是適應當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制定的,進入經濟新常態階段,現在財政制度應該是適應國家治理能力的,中央和地方事權劃分方面的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需要完善,并建立相應制度來規范。一是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要更加科學有依據。稅制改革對于中央和地方稅收影響很大,對于分布不均勻、流動性大且再分配職能較大的劃分為中央稅,對于地方掌握信息全面,征稅對象流動性小的劃分為地方稅,合理性較差的地方再通過稅收返還等其他途徑進行平衡。二是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間事權與支出責任,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標準基本等同于收入劃分標準,對于國家安全、經濟穩定有關鍵影響力的劃分為中央職責,對于區域性質突出的劃分為地方事權,但是最終都是要建立完備的制度來監督和約束事權和責任劃分。
結束語
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都要有相對應的財政經濟和財政體制,隨著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到來,財政體制變革刻不容緩。從目前財政經濟形勢來看,存在著諸多民生問題、中小企業生存問題和財政增收放緩的問題。因此將財政預算制度改革、稅收結構優化和中央和地方事權劃分等逐步完成,才能更好促進經濟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許保軍.試論當前財政經濟形勢和財政體制的改革[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3):141-142.
[2] 莊月娥.探析當前財政經濟形勢與財政體制改革[J].宏觀經濟,2016(23):31.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湖縣會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