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

足球操,作為一項“與足球有關”的活動,一直以來都飽受詬病,更被認為是校園足球形式主義的集中體現。
在不久前教育部召開的第三場教育新春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就足球操的問題向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提問。在答記者問時,王登峰表示,足球操起到讓孩子們活動、熱身的作用,其實就是體育鍛煉,和校園足球教學訓練比賽并不是一回事。大家之所以認為足球操是形式主義,“這就是媒體的威力”。同時,王登峰還強調,對于足球操,“不要有任何誤解”。
王登峰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首先我要感謝你提出的這個問題,因為我一直想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我前幾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組照片,第一張照片說非洲人是這么踢球的,他們在沙漠上光著腳踢足球;第二張照片說歐洲人是這么踢足球的,他們在足球場上踢足球;第三張照片說中國人是這么踢足球的,孩子們在做足球操。這組照片其實對校園足球工作帶來了非常負面的影響。”王登峰還表示,正像記者所說的,很多人認為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好像僅僅是通過足球操來實現的。實際上,足球操和校園足球教學訓練并不是一回事。
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一定要開足球課,要組織課余訓練,要組織校內競賽。現在中小學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個大課間活動,每次20分鐘到30分鐘的時間。這個時間里,所有的學生都要到操場上活動。運動項目很多,有廣播體操,有武術操,有足球操,也有籃球操。比如我們的籃球特色學校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學會打籃球,所以老師們就開動腦筋,在大課間活動創編籃球操。但因為籃球是用手打的,所以大家看到這個不會覺得有問題。
在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除了教學、訓練和比賽以外,也可以通過在大課間做操來熟悉足球技術。王登峰強調:“我說的這張照片,正好拍的是學生們舉著足球的畫面。可是如果大家完整地看過足球操的話,就會發現用手舉足球的動作是很少的,主要還是用腳控球,相互傳球,增加球感。這就是媒體的威力,大家看到這張照片,第一感覺是校園足球是在搞形式主義。”
但是足球操本身既不是足球課,也不是足球訓練,更不是足球競賽,與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里的足球教學、訓練和比賽完全不是一回事。就大課間的功能來講,是在短時間內通過讓所有的學生做相同的動作、相同的運動,起到讓學生們活動、熱身的作用,其實就是體育鍛煉。最后王登峰再次提醒,這張照片反映的問題如果是足球操的話,對此不要有任何誤解,因為足球操就是足球操,可以用手,當然更多的是用腳。另外,它并不代表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就是用這種方式來普及足球的。
誠然,足球操的存在,并不代表著校園足球工作,它的存在只是讓孩子們親近足球的形式,并不代表提升足球水平的依據和舉措。這也是社會各界對足球操最大的誤區,也正如王登峰司長所言“足球操并不代表校園足球,更不是形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