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琦
摘 要:在共享經濟的影響下,共享出行的生活理念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首選出行方式,國內的網約車行業也在競爭中不斷發展。滴滴出行作為共享出行行業擁有最大用戶量的APP,面對美團的“跨界”,滴滴出行也作出反擊,這兩個用戶過億的大型生活服務類軟件的競爭也越發激烈,最終誰會勝出,會以哪種形式結束這場“戰爭”,會給行業帶來哪些變革呢?
關鍵詞:共享經濟 外賣平臺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09(a)-009-02
1 滴滴出行與美團目前的發展狀況
滴滴出行經過兩輪的國內市場整合后,無論從用戶注冊量、司機注冊量還是訂單成交量來看,都是網約車行業的領導者,滴滴也由此成為由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三家互聯網巨頭共同投資的企業。滴滴出行目前估值560億美元,在中國未上市企業中排名第二。滴滴在2017年的實際拍下訂單的金額達到250~270億美元,增長超過70%。2017年全年,滴滴打車平臺為全國400多個城市的4.5億用戶,提供了超過74.3億次的移動出行服務(不含單車及車主服務)。每日出行規模達到2500萬,與此相關的每日路徑規劃請求超過200億次,這相當于過去一年中,全國平均每人使用滴滴打過5次車。
雖然滴滴出行已經占有國內絕大多數的網約車市場份額,但只要市場還有需求、行業沒有被完全壟斷,在利潤的驅動下就會有新的“挑戰者”出現。在滴滴出行結束“戰爭”,開始進行公司內部的結構梳理、人事調整、國際投資戰略規劃的時候,新的挑戰者——美團,出現了。
美團除訂單量最大的外賣業務以外,還從事團購、酒店、旅游、電影等相關業務。截至2017年底,美團上線城市超1300座,外賣市場份額約53.9%,日訂單總量約2200萬單,其中外賣訂單超1600萬單,活躍用戶約2.8億。美團在2017年10月19日最近一輪融資時估值300億美元。
2 滴滴與美團的競爭
2.1 滴滴美團初交鋒
早在2017年2月14日,美團就在南京進行了網約車的試運營,日訂單量超過10萬單,且美團專職司機只要在線時長超過10小時,接單量滿10單就可以享受每天保底車費500元。且前五萬名注冊司機前三個月零抽成,全體注冊司機每筆訂單8%的抽成。對比滴滴每筆訂單20%左右的抽成,顯然,美團對司機更有吸引力。2017年中,美團拿到了南京的網約車運營資格證。2018年初,美團在北京、上海推廣叫車軟件并招募司機,但不久后因牌照問題被叫停。2018年3月13日,美團拿到了上海的網約車運營資格,2018年3月21日,美團打車在上海開始運營。美團打車在上海上線的第一天訂單量就達到15萬,第二天25萬,第三天30萬,已經達到上海市網約車市場份額的1/3,第七天時累計服務乘客量已經超過220萬人次。
面對美團的高調舉措,滴滴也作出了回應。其實滴滴早在2015年11月就戰略投資“餓了嗎”。2018年3月2日更新了滴滴配送和滴滴商戶APP,2018年3月2日滴滴外賣發布招募騎手和商家的廣告,2018年3月7日被曝出9個首批上線城市—— 無錫、南京、長沙、福州、濟南、寧波、溫州、成都、廈門。滴滴外賣的騎手分兩類,忠誠騎手只要每周在線時長大于48小時、送單量和準時率都合格,則每月薪酬至少10000元;自由騎手接單自由,訂單收入翻倍。由此可以看出滴滴外賣對騎手待遇十分優厚。滴滴外賣業務預計于2018年4月1日在無錫正式上線。
根據“慣例”,每逢同質軟件競爭,就是展開“燒錢大戰”的時候。美團方表示已經準備10億美元且上不封頂,滴滴方的中信證券——滴滴第N期CP資產支持專項計劃2018年3月16日被上交所受理,3月19日取得上海證券交易所無異議函,擬發行100億元。
2.2 補貼之爭
2018年4月1日,滴滴外賣在無錫開始試運營,4月9日滴滴外賣正式上線,隨即美團、滴滴外賣在無錫開展了一場火熱的外賣補貼大戰。滴滴外賣上線首日率先推出下午茶滿20元減18元的優惠,隨后美團也推出了滿20元減15元的優惠,為了爭奪更多的外賣用戶,滿減補貼競爭愈演愈烈,甚至出現了1分錢吃炸雞,1塊錢喝奶茶等“不要錢”外賣。根據滴滴外賣發布的數據,滴滴外賣在無錫正式上線首日,訂單超過33.4萬單,成為無錫外賣市場份額最大的APP。隨后美團方反擊稱美團仍穩居無錫外賣市場第一位。在這次補貼大戰中,伴隨訂單量暴增的同時,也給外賣市場帶來很大的沖擊。即使這次補貼大戰的主力雙方都作了充足的準備,但還是由于訂單量激增導致了部分外賣系統癱瘓、不少餐廳暫停營業、許多外賣不能成功送達等情況。除此之外,外賣平臺為了保證商家的“忠誠度”,對注冊競爭對手外賣平臺的商家采取了強制下線的措施。這些以損害商家利益為前提的打擊競爭對手的方式,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準則,引起了無錫市工商局的重視。
2.3 價格戰暫歇
2018年4月11日,無錫市工商局約談三家外賣平臺,表示外賣平臺的行為已經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破壞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要求外賣平臺對相關行為進行整改。在美團打車正如火如荼發展業務的同時,上海市交通委、市價檢局、市公安局對美團進行約談。要求美團打車平臺所有注冊車輛和司機必須獲得上海市網約車牌照并且將數據接入監管平臺,同時要求美團合理定價,不得排擠競爭對手、撤銷“一元錢出發”等廣告。隨后,美團與滴滴相繼宣布在2018年4月12日停止南京的補貼措施,滴滴于4月14日又率先取消上海部分的常態化補貼。
無論是外賣還是網約車,滴滴與美團間的價格戰尚未全面鋪開就面臨終止,這是監管力量成熟的表現,同時也對市場中的競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靠發補貼來吸引用戶、占領市場份額的競爭方式雖然對于用戶來說減少了許多優惠,但是對行業的發展是更有利的。減少了低效補貼帶來的浪費,把資金用在提升軟件服務和用戶體驗上,這會對后續行業的健康發展帶來有利的影響。
3 滴滴與美團優劣勢的分析
3.1 滴滴與美團相互拓展對方業務的原因
(1)拓展業務經營種類和規模,提升盈利能力。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大概有30%的人會選擇打車去吃飯。衣食住行本不分家,無論是美團發展叫車業務還是滴滴發展外賣業務,都無可厚非。
(2)開展新業務,防止市場估值下降。滴滴和美團的營業收入增長率都在下降,這就導致兩家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估值減少,互聯網行業是需要大量資本來支撐的行業,估值下降會使公司面臨融資困難的風險,所以雙方進一步擴展業務范圍也是戰略發展的必然選擇。
(3)市場發展不完善,存在利潤空間。無論是外賣業務還是網約車業務,一家獨大是不正常的,多強并存、在競爭中發展才是常態。這兩種市場尚未飽和,存在通過競爭來占有市場份額進而獲得利潤的空間。
3.2 滴滴與美團的優勢比較
3.2.1 滴滴的優勢
(1)滴滴出行目前還是國內最大的網約車運營商,擁有國內大部分地區的網約車運營資格。
(2)滴滴出行通過運營網約車積累了豐富的路況經驗以及軟件經營與宣傳的經驗。
(3)隨著滴滴的不斷發展壯大以及后續融資的進行,滴滴積累了超過120億美元的資金,具有強大的資本力量。
3.2.2 美團的優勢
(1)美團作為目前平臺最大、用戶最多、品類最全的生活服務類運營商,用戶超過6億,其中外賣用戶2.5億,占有外賣市場60%的市場份額。美團開展叫車業務,可以充分利用其積累的用戶群體迅速占領網約車市場,具有強大的用戶優勢。
(2)美團開展叫車業務實施的低抽成,高補貼,存在保底收入等優惠對于司機方來說具有強大吸引力。司機有了,推廣到了,訂單自然也就有了。對于用戶來說,一個APP能解決的問題自然不會選擇兩個。
3.3 滴滴與美團的劣勢比較
3.3.1 滴滴的劣勢
(1)對比美團的抽成比例,滴滴的高抽成使司機獲利少,降低了司機的積極性。
(2)存在需要完善的安全隱患。軟件的注冊司機中存在素質差、繞路、“感謝”威脅(不給感謝費就半途扔客)等問題亟待解決,除此之外,司機邊開車邊搶單的操作方式影響了司機對路況的判斷,影響交通安全。
(3)新業務帶來新挑戰。對于滴滴來說,送外賣是一項全新的業務,需要招募騎手和商家,還需要同美團競爭來獲得市場份額,這需要大量資本的注入來吸引用戶改變消費習慣,放棄常用的美團、餓了么,選擇滴滴。
(4)雖有叫車軟件做外賣的成功先例,但是國情不同,滴滴需要重新規劃布局。雖然有Uber的成功經驗在先,但是Uber在國外發展外賣業務的成功與其人力成本高的原因密不可分,讓司機去送外賣,一次車程兩份收入自然發展迅速,用戶猛增。滴滴做外賣需考慮到國內的人力資源成本等情況與國外的不同,與其讓司機去送外賣不如直接招募騎手成本低、易管理。所以滴滴也面臨著人力招募、管理過程中的挑戰。
3.3.2 美團的劣勢
(1)發展叫車業務給美團帶來新挑戰。叫車服務對于美團來說是一項新業務,伴隨而來網絡運營技術問題、地圖定位、線路規劃、路況信息采集等問題給美團帶來了新挑戰。
(2)網約車需要運營執照才能上線,辦理運營執照需要時間,這就導致美團打車不能快速進入各大城市,占領網約車市場份額。
(3)美團沒有網約車的競爭經驗。滴滴是在不停的與同質類軟件競爭中發展起來的。無論是與快的之間的“燒錢大戰”,還是收購優步中國,滴滴作為最后的優勝方有著充分的同質軟件競爭經驗。相比美團這個新入局者,滴滴更清楚在哪個階段應該配套哪些措施。用戶不會關心最終剩下的是哪家平臺,用戶只關心如何可以讓自己更省錢。面對新一輪“燒錢大戰”的即將打響,美團方不僅需要在競爭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業務,更需要準備足夠多的資本,避免由于資本不足而中途退出,以至于讓美團被滴滴收購或者滴滴入股美團,那時才是滴滴真正一家獨大的時候。
4 滴滴與美團的展望分析
4.1 戰略選擇
(1)無論是網約車還是配送外賣,用戶對APP的粘性并不強,用戶選擇哪個APP,主要與該APP的優惠力度和軟件服務優劣有關。從這個角度分析,價格戰是一種低效的競爭手段,優惠帶來的訂單量激增存在泡沫,并不是真實的用戶增長,優惠消失時那些不常用網約車和外賣軟件的用戶會流失,訂單量也會減少至穩定。
(2)“燒錢大戰”這種競爭模式會給企業帶來虧損甚至負債的可能,這就給企業的日常經營帶來資金鏈斷裂風險。滴滴現占有網約車超90%的市場份額,面對新入局者,滴滴可以考慮優化已有業務,減少抽成來提高司機積極性,提高安全保障,當司機與乘客發生摩擦時可以快速公平解決問題來鞏固和吸引用戶,而不是僅靠提供優惠的價格來吸引用戶,拖垮競爭者。
4.2 完善品牌形象
美團作為一個大型生活服務類軟件,拓展網約車業務是其戰略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選擇。增加網約車業務使美團的業務種類更全面,一個軟件即可滿足用戶多種需求。
滴滴以出行軟件起家,在出行領域具有絕對優勢,其長久以來的品牌形象以及與用戶建立的信任仍然是滴滴的優勢。有強大資本力量作支撐的滴滴可以思考其他以留住網約車用戶為前提的業務拓展途徑,外賣只是滴滴的一個選擇,但并不是唯一的選擇。
5 結語
無論是美團還是滴滴,無論是網約車還是配送外賣,出現競爭者對現存的企業可能不是好事,但對于促進行業的發展、提升用戶體驗來說絕對是好事。如果一個行業沒有競爭者的存在,一家獨大的企業自然沒有動力去革新業務上的弊端,消極的創新態度也不會有新業務的出現,更別說行業的升級和改革。希望兩家企業在競爭中發展,在競爭中完善,不要出現一個行業內一家獨大的現象。希望出現對于用戶來說可以有首選,但是備選也不錯的這樣在競爭中存在平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