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赫
摘 要:只有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的制度建設,才能為國有企業未來發展提供穩定的基礎,推動國家經濟全面發展。本文首先簡單分析了國有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繼而從健全體系、擴大領域、規范市場、平衡資金和清除債務等角度,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希望為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提供參考。
關鍵詞:金融市場 國有企業 管理制度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09(b)-029-02
隨著國家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金融業成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核心載體,國有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必須要得到全面的發展,因此新時期,國有企業要建立起現代化的企業制度,保證國有企業穩定發展的同時,提高企業內部的工作效率,從根本上為國家經濟穩定有序發展做出貢獻。
1 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現狀
1.1 結構不健全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致力于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支柱和現代企業的代表,也在進行不斷地改革,但是一些國有企業在公司治理方面,依然存在機制不規范的現象,企業內部的部門之間存在權責不清等方面的問題。加上一部分國有企業受到傳統發展理念的制約,改革進程緩慢,內部人事制度落后,公司董事構成不規范,監督管理工作無法得到有效的開展。大部分國企,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企業在問題處理上效率較低。公司內部結構不健全,監督審核工作無法有效開展,缺少現代化的管理模式。由于企業制度的結構不完整,企業沒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框架,缺少專業人員進行規劃,一旦出現問題,不能馬上解決,無形中給企業造成了很大損失。
1.2 模式不匹配
現代企業制度與金融業相關的模式存在沖突,現行的資金流動模式制約了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制約企業的發展,再加上相應貸款制度的限制,企業產生了一定的惰性。目前,我國國有企業融資途徑有限,加上資產結構失衡,一方面給銀行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體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投資風險加大,這種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國有企業逐漸發展壯大,固有的制度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企業的需要了,加上企業制度的不規范,企業發展舉步維艱。規章制度流于形式,并沒有得到實際應用,讓企業制度與實際發展貌合神離。缺少執行標準和執行力度,部門之間缺少凝聚力。
2 金融促進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具體方法
2.1 健全體系
想要在國有企業內部建立起合理的現代企業制度,首先要認識到多元化的金融體系的作用,利用健全的金融體系,為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供明確的思路。以銀行為例,銀行作為國有企業的代表,因為本身的性質問題,所以在利益分配方面,不存在明顯的主體關系,缺乏相關的產權機制保護,在正常的金融運行的活動中,銀行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加上創新動力的缺失,銀行的作用更顯得單極化。針對這種弊端,國家要讓金融行業圍繞著產權制度進行改革,將政策性的業務和商業性的業務區別對待,成立多元化的金融結構,以此促進國有企業隨之改革,建立起現代化的企業制度。比如,各商業銀行可以參照中央銀行指派和分配的改革機制任務,在各自經營范圍內,形成一系列緊密合作,發揮高水平作用的體系[1]。在全國政協召開的“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體系”專題協商會中,就從國家安全、發展戰略、人民生活等角度出發,圍繞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目標,提出要國有企業樹立服務大局的觀念,加強金融風險防范體系的構建,完善對相關市場制度的建設,保證了經濟平穩發展。
2.2 擴大領域
為了方便國有企業的決策和投資,金融業不僅要完善相關體系,還應該簡化流程。在國家允許的情況下,對國有企業形成綠色通道,簡化審批、結匯等服務,為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提供基礎保障。在資金周轉方面,銀行要利用資金充足的優勢,加快資金結算過程,健全結算模式,讓資金有效地進行流轉,為國有企業運行提供保障。比如,國有企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基礎性的服務,針對員工醫療、養老、工傷保險以及福利待遇等,可以在國有企業內部進行試驗推廣,方便企業進行整體統一的規劃。針對國有企業發展的不同需求,科學的進行資金分配。國家對于一些遭遇經濟危機的國有企業,可以在資金上大力扶持,幫助其渡過難關,另外,也要利用銀行業務廣、渠道多的特點,綜合整理有用的企業信息,整合企業與企業間的相關業務,推動企業間進行相互合作。
2.3 規范市場
對金融市場進行規范,是國有企業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的前提。只有全面解決同業拆借問題,保證票據變現順利、債券合理發行,才能夠對資金市場進行完善。在統一化的市場管理下,靈活地使用資金,讓資金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這是規范市場的第一步。包括股票市場的長期資金流動,要在稅收、宏觀調控方面上下功夫,通過一系列措施為資金流動創造有利條件,讓大型國有企業成為資金的主要供應群體,這是規范市場的第二步。在短期資金和長期資金流通過程中,有個緩沖的交易轉換階段,這一階段使得高效益的企業能夠更好地吸收資金,從而形成對社會資源的優化分配,這是規范市場的第三步[2]。近日,中國銀監會發布了《關于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跨省票據業務的通知》,對銀行業進行跨省貸款等一系列活動進行界定,并對可能存在爭議的地方提出明確處理辦法。該通知要求銀行金融機構加強對風險環節的控制,讓員工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遵守國家政策,讓國有企業業務順利進行。該通知還對跨省業務的授權工作進行規范,提出進行跨省業務時,手續一定齊全,嚴格對其進行審查。這些舉措很好的規范了金融機構的業務職責,減少國有企業盲目貸款,跨省貸款的風險,能夠維護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2.4 平衡資金
對于市場上一些相應的信貸產品,要賦予其商品性,可以進行購買和消費,形成資金的流通。通過增加資金來源來控制資金運行,整體考慮社會資本總量是否充足,根據存貸款比例的多少和利潤率的大小,平衡相關分量之間的關系。形成科學有效的資金管理制度,對相關的抵押和擔保行為進行約束,確保這些行為合法進行[3]。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降低投資風險,把利率控制在合理的區間進行波動。為了實現新一輪的全面振興,遼寧省通過完善金融體系,平衡資金流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等措施,鼓勵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很好地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最近兩年,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推動下,金融機構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一大批新成立的金融公司,通過多樣化、專業化的金融體系建設,持續擴大資金總量,不斷突破流通領域,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地流通資金,為遼寧省的產業發展提供更加適用、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
2.5 清除債務
對于國有企業冗雜的歷史債務問題,金融可以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針對不同的債務,安排不同的解決辦法,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于國家政策改變形成的債務,要予以核實,當作國有企業的資金;對于存在爭議的貸款,要靈活對待,不鉆牛角尖,適當地進行緩交或者停息;對于國有企業貿易往來產生的貸款,可以對股權進行改變,部門進行改組;對于國有企業的債務,要根據國有企業資金和國家資金的占比,有計劃地進行調整;對于具有相對優勢的國有企業,將債務進行分割,保證國有企業內部均衡發展的同時,讓優勢的國有企業發揮積極作用;對于和中介機構達成一致的國有企業,經由中介機構對其進行合理整頓;對于有資產閑置的國有企業,調查核實后,進行收購。
3 結語
綜上所述,當社會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后,國有企業就需要運用各種金融服務手段,進行優化升級?,F階段,國家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還沒有形成完備的制度體系,只有不斷地進行創新,在摸索中前進,從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改革,國有企業才能建立科學規范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 馮文飄.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思考[J].當代經濟, 2014(6).
[2] 閔樂.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研究——上市公司資本成本的視角[J].國有經濟評論,2015,7(1).
[3] 潘愛玲.關于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探討[J].現代商業,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