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華區智慧政務服務中心市場監管服務區內,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專員何女士正在辦理公司業務。一張表申請、一個窗口收件提交,不一會兒她便收到了窗口遞出來的取件時間通知單,此前辦這些事情往往要跑上兩三天。在日前昆明市公布的全市推行“3550”改革情況通報中,通過一窗收件、優化流程、統一發放等主要措施,開辦企業、辦理營業執照、申領稅務發票這些企業常常涉及的業務,均可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
近日,昆明市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通報,昆明將通過打造審批事項少、環節簡、時限短、服務優、效能高等營商環境,構建服務效率高、管理規范、綜合成本低、創新創業活力強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同時以智慧政務服務為代表的服務優化,也讓昆明營商環境“加速度”發展。
簡化審批提升行政效能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何女士就是昆明市正在實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直接受益者。近年來,昆明市公布“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項2 425項,累計辦理最多跑一次事項2 500余萬件。
在2018年年初市工商聯遞交的《關于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建議》提案中,就提出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
效率提高、服務提升,是云南省政協委員、昆明市政協委員、昆明市四川隆昌商會會長李昊城眼中這幾年昆明營商環境最大的改變。就在2018年年初,市工商聯召集全市民營企業代表針對提高營商環境的座談會在其公司舉行,“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涉及經濟社會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多領域系統工程。”在那場座談會上,李昊城等民營企業家代表就提出希望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營造更優市場環境等打造優質營商環境的建議。
這些建議,也成為昆明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措施。在11月10日召開的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動員會上,昆明市提出要著力打造“寬進、快辦、嚴管、便民、公開”的審批服務模式,最大限度減少企業和群眾跑政府的次數,全面提升營商環境。
這也是云南省政協委員、昆明市政協委員、昆明溫州總商會會長王國新對昆明未來投資環境的最大的信心所在。“一個地方營商環境的好壞,也是經濟直接的晴雨表。”作為全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溫州是全國優質營商環境塑造最成功的區域之一。在王國新看來,昆明提出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也是未來其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基礎和前提。
在發布會上,多個單位針對優化政府服務、提升營商環境的落實工作進行細化說明。其中,昆明市規劃局圍繞區域集中評估、多規合一,探索并逐步推進區域集中評估和“規劃同評”工作。云南大學教授金子強表示,政務服務工作的不斷優化,不但能提高行政效能,為昆明招商引資營造更強的吸引力,優化服務工作背后,是近些年政府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這種轉變,也是昆明逐漸展現出來的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決心和開放姿態。
開放姿態服務型政府助推企業創新發展
在離開服務大廳的時候,何女士又聽到一個令她振奮的消息,從昆明市工信委獲得的官方信息,昆明市目前包括工業企業技改備案等權限已下放至縣(市)區、開發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項目所在地縣(市)區、開發區投資主管部門備案,屬地即可辦理備案申請,這樣一來她又可以節省一些辦事時間了。
以審批簡化為代表,昆明所展現出來的政務服務正不斷優化。“優質的營商環境,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政府服務從管理者到服務型的轉變。”王國新介紹,以溫州為例,在營商環境打造中,提出“千名干部成為營商專員”打造服務型政府。“昆明近些年推進放管服等改革,也正是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
目前,昆明市“3550”改革目標初步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在全市各領域全覆蓋;取消證明材料356項,審批要件精簡了38 %,實現“五十證合一”,審批時限壓縮了51 %;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61項,實現投資審批中介超市全覆蓋;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精簡規范后市級實施行政許可事項80項。
“高效率和親民的政府服務,也營造了一個更為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云南省人大代表、昆明市政協委員、云南華爾貝光電科技總經理徐中選表示,昆明近些年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關注度,不僅讓眾多的民營企業享受更充分的發展空間,也向更多來昆投資的企業展示出昆明的開放形象。
最新政務服務第三方獨立評價數據顯示,昆明政務服務辦事大廳總體測評成績從2016年的87.04分提升到93.42分。“昆明‘互聯網+政務服務,不僅是對行政資源最大程度整合,也反映出政府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決心。”在云南省政務服務網上大廳昆明站試運行儀式上,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管理應用中心趙海然博士這樣評價。
開放姿態帶來的政府服務型轉變,也為企業發展營造了更為寬松的環境。昆明市江西新建商會會長、昆明鑫玉廚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仁輝表示,優質營商環境的打造,有利于建立規范化的市場運行秩序,營造更為公開透明化的市場環境,有利于中小企業降低成本,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提高效率只是一方面,良好的營商環境打造,也給予了企業在人才、資金等方面更優的空間。”李昊城介紹,近些年企業的市場競爭也轉變為對人才的競爭,特別是企業創新力提升方面,優質的營商環境能夠塑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產權的社會氛圍,提升各行業創新能力。
國際標準創新人才戰略增強區域競爭力
在此次發布會上,提出目前我市營商環境水平與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差距。根據2017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昆明城市營商環境指數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僅排第22位。對此,結合實際,昆明也制定出臺了《全力推進一網通辦審批服務便民利企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工作方案》,提出昆明市落實中央、省決策部署的10個方面53項具體措施。
金子強表示,便民利企作為一流營商環境打造的目標,也是整體提升昆明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一個保障。而在昆明市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高軍看來,持續的放管服改革,優化政務服務,也是落實措施的關鍵,面對差距,各個部門間更需繼續加強聯動,建立信息庫,在保密的前提下實現資料共享,精簡程序、提高效率。
“打造更優質營商環境,應該強化各政務服務環節的流程化、規范化,以流程化推進標準化。”李昊城表示。王國新在接受采訪時也直言,營商環境打造,需要塑造更精準的服務體系,提升城市軟環境競爭力。政策落地過程中,政務服務如何構建與企業的協調溝通機制,打造“共同體”,也是一個區域實現良好政企關系,以共同應對經濟轉型升級和國際市場競爭的體現。
在11月10日召開的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動員會上,昆明還提出要強化精準對標、聚焦國際標準,著力打造互利共贏的開放環境的工作目標。精準對標和國際標準的提出,也為未來昆明營商環境“加速度”發展明確了方向。
“營造優質營商環境,本土企業更需要敢于做標準,積極推進本土企業品牌化發展戰略,增加綜合競爭力。”徐中選介紹,高質量、高效率的城市政務服務體系為行業培育準備了條件,各企業也應該抓住營商環境打造的機遇,不斷實現行業發展和產品創新,營造更濃厚的質量、品牌氛圍。
“營商環境不光是對行政審批、辦事效率等軟環境的提升,由于基礎相對較薄弱,昆明也需要繼續強化產業園區等硬環境打造,增強產業集群。”李仁輝指出,集約化發展是目前經濟轉型升級中的一個新要求,但目前昆明工業園區數量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差距。還有不少行業集約化水平仍不高,也很難整體提升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要實現軟、硬環境兩條腿走路。”李仁輝表示,政府需在加強產業引導的同時,建立更為積極的人才戰略,變“被動”吸引人才留下來為“主動”搶人才,提升昆明在新技術新領域的整體競爭力。(來源:昆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