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美術館、桐鄉市人民政府、上海黃浦區豐子愷研究會主辦的“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展10月25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展,這也是豐子愷誕辰120周年系列展的第三站。與前兩站不同的是,展覽集合了多方收藏的豐子愷150余件(套)作品,均是首次在京展覽,展示其畫家、散文家、藝術理論家、音樂教育家、裝幀設計家和翻譯家六個身份,力求全面還原豐子愷多樣的藝術人生。
豐子愷生于清末,逝世于上世紀70年代,是中國現代文化藝術史上杰出的大家。他一生主張“藝術的人生化”“人生的藝術化”,此次展覽,通過“古詩新畫”“大樹畫冊”“恩狗畫冊”與“護生畫集”四個系列的作品展現作為畫家的豐子愷。
展覽以浪漫主義情懷的無聲之詩開篇,表現豐子愷一生鐘愛的創作內容,表達古詩新畫的意境雋永。他在遵循傳統詩畫觀以水墨線條為本質的前提下,融會西方的速寫與中國的詩意化,涉筆成趣,形成了既有寫實性又有抒情性的繪畫風格。
《大樹畫冊》是豐子愷于1939年客居廣西宜州時所創作。1937年豐子愷于抗日戰爭時期寫下了“寧當流浪漢,不做亡國奴”的立心之言,開始長達八年的藝術逃難之旅。這套冊頁無疑是抗戰時期美術作品的一座豐碑,更是豐子愷繪畫作品中有著深遠意義的重要篇章。
《給恩狗的畫》則為幼子豐新枚(小名恩狗)所創,生活中的小樂趣、孩子的天真、父親的慈愛、家庭里濃濃的親情在小小的畫冊傾瀉出來。
為了使觀眾深入了解豐子愷先生,本次展覽特別從浙江省博物館的重要藏品《護生畫集》六冊中遴選二十三開原作到北京。反映宗教人道主義的《護生畫集》,是一個前后跨越50年,超脫生死,與弘一法師師徒間關于承諾的故事。作品溫馨敦厚、勸人為善、護身護心的精神境界,體現了豐子愷深厚的文化修養和獨特人格力量。
作品的版塊呈現了豐子愷獨特的藝術創作風格,但豐子愷不僅僅是一位畫家,先生在書法、散文、翻譯等文藝領域同樣卓有成就。正如郁達夫所說:“人家只曉得他的漫畫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靈達處反遠出在他的畫筆之上。”為了展現豐子愷豐富的藝術人生,中國美術館舉辦的豐子愷大展匯集豐子愷一生中重要的作品,散文集、音樂教材、創作手稿、翻譯著作及藝術理論著作等,讓走進中國美術館的觀眾,通過精心布置的展品,全面的了解豐子愷的藝術世界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