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曹雨,只覺好一個陽光的鄰家少年郎。再見時少年愈發沉穩、成熟,可潑墨成畫,可品茗論道。我得緣跟隨他學習國畫,聽他講水墨的筆法,看他揮筆觸的靈動,賞他躍然于紙上的花鳥魚蟲,受益頗深。生活中聽他談起繪畫的愿景,眼神總是熠熠生輝,每次寫生回來總不吝惜將所學所感傾囊相授,學貴得師,亦貴得友,曹雨便是我的亦師亦友。
他常稱自己是曹家的一滴雨,雨潤澤萬物,正如他溫潤的性格一般,他總給人留下溫文爾雅、腳踏實地的感覺,這樣的性格也讓他在藝術的道路上砥礪琢磨。繪畫的道路從來都不是輕松的,廢紙三千猶恨少。從畫以來,他一直沉醉于水墨藝術之中,從焦濃重淡清中領悟筆墨有神、隨類賦彩、氣韻生動。世人常說年輕人總少不了心浮氣躁,但我認識的曹雨從未浮躁過。在少則半個小時,多則半月或更長的繪畫時間里,他常常進入忘我的狀態,忘記時辰、忘記周圍的人、事、物,全心全意的研究每一處運筆、布局、立意。“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骨氣行似,皆本于大意而歸乎用筆”凡有助益的古言佳訓,他常掛于口,記于心,運于行。年青如斯,既能在水墨中沉淀積累,又能在藝術的道路上勤習苦練,師古不泥古,推陳以出新,這份奮發進取,成就出一個具有獨特繪畫風格的“雨”字少年。



他并非生來天賦異稟,接觸并堅定的學習繪畫也是在大學時才決定下來的。如這世上萬千俗人一般,他也曾在仕途和繪畫的路口躊躇過,但他終究還是沖破桎梏,在繪畫的道路上執筆走天涯。年輕人大多會選擇室內設計、廣告設計等,能保障衣食豐足的領域,但曹雨卻為中國傳統繪畫所折服。正如他熱愛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樣,他也深深為中國畫癡迷,他常說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不能丟,需要我們年輕的一代人去傳承、去發揚光大。通過不斷的努力他為自己奠定了扎實的繪畫基礎,從他的畫里我們既能看到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又能看到托物言志的高山流水。筆韻間的有的放矢,無不展現出他對國畫的一片赤誠之心。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想必只有內心真正的摯愛,才能有曹雨在繪畫方面的如日方升。且看同齡人多數還在父母的羽翼下坐享其成,他已然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求索了。他常常感慨自己遇到了良師、益友,是他們的引導使他更精益。但師父領進門,個人修行也是至關重要的。他可能不是年輕一代畫畫最好的,但他一定是年輕一代學習繪畫最刻苦的。當今自詡社會大家者諸多,刻鵠類鶩者更甚,但他從不為世俗所擾。他學國畫在乎揮筆潑墨間的酣暢淋漓,在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看他作畫總能想到張彥遠的那句“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看他靈動的線條,干練的筆法,濃淡適宜,極近氣韻生動。他風華正茂又志存風骨,朝氣蓬勃仍篤實好學,既能游學作畫于山水之間,又能勤習苦練于陋室之中。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相信經過時間的打磨,他的作品一定會更加歷久彌新的。

曹雨之勤,便如陶淵明筆下的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相信數年之后曹雨的畫作必然更加精進,更有韻味。
趙東華寫于伊雨閣
2018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