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不僅可以發展產業,穩定稅收收入,還可以增加就業崗位。本文通過對比分析中泰中小企業扶持政策,歸納總結出泰國中小企業扶持政策中可以借鑒的經驗,提出促進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發展 扶持政策 中泰比較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09(a)-104-03
1 泰國中小企業劃分標準及發展情況
1.1 泰國中小企業劃分標準
中國按照企業從業中小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將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與中國不同的是,泰國中小企業劃分標準是根據2000年工業部條例《中小型企業促進法》的規定,按照企業從業人數與固定資產總額指標,并結合制造業、批發業、零售業和服裝業的行業特征,將中小企業劃分為小型企業和中型企業兩種類型,如表1所示。
1.2 泰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情況
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使得許多泰國中小企業出現資金短缺,世界銀行的相關數據表明42%的泰國中小企業因資金短缺而無法生存,這導致了大量工人失業。泰國政府開始重視金融危機對中小企業的影響,1998年出臺了《全國工業重組計劃》,提出了中小企業的六大發展戰略,同時成立了中小企業發展協會,提高中小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2000年泰國政府頒布了《中小企業促進法》,該法為改善泰國中小企業經營環境,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自該法頒布以來,中小企業數量達到了40萬,為泰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009年泰國中小企業數量增加到242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0%,GDP貢獻超過40%。截至2017年11月,中小企業數量超過30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7%。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的發展緩解了泰國就業壓力,以就業人數為例,2004年泰國中小企業雇傭人員工為557萬人,占總職工人數60.7%。2017年泰國中小企業雇傭人員工超過1100萬人,占總職工人數的78.5%。中小型企業已成為推動泰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
2 泰國中小企業發展扶持政策
2.1 稅收優惠政策
泰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減稅政策用于鼓勵中小企業的投資。具體而言,2002年《皇家法令》第395條規定,對資本(不包括土地)不超過2億泰銖的企業給予資產計提折舊方面的稅收優惠,例如,對計算機及其附件允許按該項資產價值在購置當年計提40%折舊,其余在后三年攤銷完;對廠房允許按該項資產價值在購置當年計提25%的折舊,其余按一般規定折舊,年折舊率不超過5%;對機械設備允許按該項資產購置當年計提40%折舊,其余按一般規定折舊,當年折舊率不超過20%。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企業縮短了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金額增加,減少了當期利潤,使應納稅收減少。
除上述規定外,《皇家法令》規定,中小企業還可以在改善機械生產效能、購買生產用新機械等方面給予稅收優惠。比如,2013年《皇家法令》第562條規定中小企業改善機械生產效能措施,向出售舊生產機械以購買新生產機械的企業,豁免出售機械所得稅;2013年《皇家法令》第563規定中小企業購置新生產機械,在購置當年可以100%的計提折舊費用;2013年《皇家法令》第562條規定中小企業允許把薪資上調的部分抵扣應稅收入,額度可達1.5倍,減少了加薪給中小企業帶來的負但。
2.2 融資政策
一是成立了中小企業促進辦公室,促進辦公室的主要職能是幫助中小企業找到發展目標并制定合適的發展戰略和措施;二是有政府部門和機構負責政策的具體執行工作;三是有信用擔保部門和風險投資機構幫助中小企業發展。
另外,泰國政府對投資于中小企業的風險資本減免稅收。泰國為了鼓勵投資者對中小企業進行投資,成立了風險投資基金,使中小企業的運營能力得到了提高。泰國特有的政策性銀行主要職能是為中小企業資金來源提供幫助,給予中小企業低利率優惠。在中小企業建立、運營、發展、創新的過程中給予貸款、抵押、擔保等方面的支持。泰國政府還成立了非營利性質的小型工業信用擔保公司,主要是為無擔保部分的貸款提供擔保,為中小企業的信用增級。
2.3 創新創業政策
為了鼓勵泰國中小企業向高科技領域發展,同時鼓勵擁有創新技術和能力的中小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政府為科技研發的個人投資者提供長期低息貸款政策,針對這類企業,政府還將承擔部分科技研究咨詢費用。與此同時,泰國為了鼓勵中小企業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設立一項技術革新基金,用于扶持和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
2.4 其他的相關法規
2000年泰國政府頒布了以提高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幫助中小企業穩定、長久發展為目的的《中小企業促進法》。該法的頒布為提高中小企業的運營效率、加強技術創新能力、改善發展環境與基礎設施、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加強信息化網絡化管理發揮重要作用。之后中小企業促進辦公室又制定《2002—2006中小企業促進規劃》和《2007—2011第二個中小企業促進規劃》作為中小企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確定中小企業的發展目標[1]。
3 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扶持政策
3.1 稅收優惠支持
我國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包括所得稅優惠政策和流轉稅稅收優惠政策。例如:《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一定期限內對小微企業減半征收所得稅,并允許困難企業延期繳稅。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借款合同的金融機構可享受三年免征印花稅的優惠政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50萬元(含5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額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關于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的通知》財稅〔2017〕43號)。2017年12月1日起,對金融機構向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放小額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
3.2 融資政策
我國設立了眾多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機構,例如:中小銀行、小額貸款公司以及信用擔保機構等,這些機構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信息不對稱的現象。為了激發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支持,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激勵措施。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在各級政府設立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進而推動企業發展。
3.3 創新創業政策
2015年9月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引導地方、創業投資機構及其他社會資金支持處于初創期的小型微型企業等。我國重點扶持的高科技企業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按15%的稅率征收。新辦公軟件生產企業自獲利年度起享受2年免征、3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待遇。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項目給予一定比例的無償資助,最高不超過相關研發支出的40%,每個項目資助的額度最高不超過300萬元。鼓勵高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等重點群體創業。
3.4 其他的相關法規
2003年起我國正式實施的《中小企業促進法》,改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中小企業促進法涵蓋了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鼓勵和扶持創業、促進技術創新、積極推進中小企業開拓全新的市場領域、以及對中小企業的社會責任等方面。2017年9月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將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保障中小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不斷培育新增量、新動能,實現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4 啟示
4.1 我國可采取多種稅收優惠方式,延長稅收優惠時間
我國主要采用稅率式優惠,優惠方式比較單一,優惠力度比較小,效果不好,可在稅收優惠上給予多個層面的政策支持,彌補單一稅收優惠方式存在的不足,可制定中小企業稅額抵免和加速折舊等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同時針對中小企業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制定適應于不同階段的稅收優惠政策,讓中小企業在創立、運營、投資和結業的各個階段都能享受到稅收優惠。只是在一定的期限內對小型微利企業進行企業所得稅的減半征收,允許少部分困難企業延期繳稅,優惠期限也有時間限制,過了優惠期限政策就會自動失效,優惠政策缺乏長效性,政策的隨意性較大,不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為了方便中小企業制定長遠的發展計劃,可以適當延長某些稅種的稅收優惠時間。
4.2 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
減輕稅收可以解決中小企業部分資金問題,想要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困境,需要擴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例如,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首先,設立專門的機構來管理中小企業的政策執行,我國雖然已經成立了中小企業司,但是,執行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管理機構分散。我國中小企業由多個管理機構共同管理,例如:發改委、中小企業局、工商局等。沒有專門獨立的機構對中小企業進行管理,各管理機構從各自的行業和地區角度制定政策,從而導致了職能交叉和多頭管理現象。可以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管理中小企業。其次,鼓勵發展地方性銀行,這類銀行的網點大多設在中小企業聚集的地方,與中小企業聯系較多,更了解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鼓勵銀行及金融機構改進金融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多種形式的金融服務,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2]。最后,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成立相關機構。
4.3 鼓勵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通過政策性銀行提供給創業者低利息貸款以解決創業者的資金需求,減免投資者前三年的個人所得稅。搭建中小企業就業平臺,給予大學創業生在一定期限內的獎勵,給予吸收大學畢業生的中小企業一定的財政補助。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以創新創業企業為重點,加快完善優化中小企業名錄,支持中小型企業信息互聯互通,方便企業集中了解各類扶持、支持政策措施,推動扶持政策精準落地、有效實施,激發小微企業創新活力。隨著科技革命的到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政府應鼓勵有創新技術和實力的中小企業走出國門,積極開拓國外市場。
4.4 完善中小企業相關法規
持續修訂和完善《中小企業促進法》,積極完善相應的配套政策法規,盡快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的相關規定,為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法律保障。歸納整理與中小企業有關的法律法規,修訂沖突條款,完善監督、懲罰機制。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應根據現狀不斷的修訂和完善,以便更好的幫助中小企業發展。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行動,強化對小微企業商標權、字號權和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裝、裝潢權的保護,加大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
4.5 統一中小企業扶持資金賬戶
我國中小企業扶持資金是通過不同的賬戶撥付,專戶的類別多,一部分通過預算撥付至財政專戶;一部分通過財政專戶撥付。導致了金額不明晰,操作不透明。我國應統一中小企業的扶持資金賬戶,以便能更好的對扶持資金進行核算與監督。
參考文獻
[1] 任宏光.東盟中小企業融資支持的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 2011.
[2] 于貝拉,洪名勇.泰國對潛在中小企業家的支持措施及啟示[J].現代管理科學,2006(3).
[3] 劉笑誦.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建設[J].開發研究, 2011(5).
[4] 張春鳳.發達國家中企業扶持政策比較及啟示[J].社會科學戰線,2014(6).
[5] 白晶.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探析[J].財會通訊,2014(8).
[6] 油新華.民營中小企業資金鏈風險的防范[J].企業經濟, 2016(2).
[7] 趙倉琴.中小企業投融資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1(32).
[8] 孫廣勇.泰國助推中小企業“強起來”[N].人民日報,2018-01-08.
[9] 劉成龍.完善稅收政策 支持中小企業發展[J].稅務研究, 2011(6).
[10] 徐子炎.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商貿,2011(11).
①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TPP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影響測度及我國應對策略研究”(16AJY019);海路經濟一體化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研究協同中心研究項目(16&YB05);廣西財經學院特色學科群建設項目。
作者簡介:楊慧(1989-),女,瑤族,廣西桂林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小企業財稅政策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