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丹丹
丈夫在妻子的幫助下功成名就,可沒過多久,他就移情別戀,并且給糟糠之妻寫了這樣一段話:“如果你還想繼續和我保持婚姻關系,就必須做到:保證我的衣物和被褥的整潔,保證我的一日三餐;放棄我們之間的其他關系,不要讓我在家里跟你坐在一起,不要讓我跟你一道外出,除非出席社交活動;別希望我對你好,不要發火。”看完這些話,不少人一定會在心里罵這個男人,但如果這個人是愛因斯坦呢?
1905年,愛因斯坦憑借五篇影響重大的論文開始在科學界嶄露頭角。這一切都是在身為數學家的妻子——米列娃的幫助下完成的。米列娃為了他完全放棄了個人的發展,還包攬了全部家務,甚至開了一個家庭旅店以補貼家用。
盡管愛因斯坦有以上劣跡,但他在科學界至高無上的地位沒有受到影響。為何會如此呢?“木桶理論”為何失效呢?
在信息不發達的時代,一個人必須樣樣精通,或者至少在某個方面不能有明顯的短板,才能獲得成功。“木桶理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但在信息發達的時代,任何短板都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補齊。任何人只需要擁有一項突出的技能,合作者就會找上門來。
由王煜全和北京大學教授薛兆豐合著的《全球風口:積木式創新與中國新機遇》一書里提出了“積木式創新”的概念:在創新的過程中,不同要素可以如積木般組合。可見長板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如果一個“愛因斯坦”潛伏在企業里,作為老板,你能發現并且重用這樣的人才嗎?
來看一個例子。華為在中東的某個國家耕耘了九年,沒有任何收益。這時候,有人向任正非推薦了一個人。此人很圓滑,滿嘴花言巧語,經常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但任正非敢用他。這個人被派出去八個月后,就成功地搞定了那個國家的通信部部長和運營商老大,甚至跟他們到了稱兄道弟的程度,最終為華為拿下九年都沒有攻克的市場。
這樣看來,任正非用人有些輕率,但事實并非如此。他深知此人的毛病,在其臨行之前專門配備了一個“政委”主抓內部管理,而那個人只負責應對客戶。(摘自《中外管理》2017年第12期 圖/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