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特色小鎮建設蘊含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和途徑,本文在分析江西特色小鎮建設現狀基礎上,探討江西特色小鎮建設應選擇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高起點做好規劃促進多業態融合,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助推鄉村治理建設等措施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關鍵詞:特色小鎮 鄉村振興 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09(a)-150-02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1]。2016年7月,住建部等三部委《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國將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同年底,《江西省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方案》出臺,兩批選擇60個左右建設對象,力爭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小鎮。江西是農業大省,農村地區成為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陣地。如何以鄉村振興戰略引領特色小鎮建設,并通過特色小鎮建設推進江西鄉村振興,是當前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 特色小鎮建設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
建設特色小鎮是“城鄉一體化”重要節點,加快推進一批“特而強、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鎮建設,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特色小鎮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照國家政策文件精神,“特色小鎮是在幾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產業、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2]。它有五個方面培育要求:“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3]。由此可見,特色小鎮建設的本質與鄉村振興“理念”是高度契合的,二者都是以發展產業為前提,并依托優美自然環境,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建造優美宜居的環境,要求通過搭建創新創業平臺,促進要素集聚,為城鄉融合發展注入創新動力??梢哉f,鄉村振興在空間上包含了特色小鎮,而特色小鎮建設則是鄉村振興戰略重要組成部分。
1.2 特色小鎮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利用農村的資本、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實現城鄉融合。特色小鎮一端連著城市,一端連著鄉村,處在城鄉之間的聯接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通過建設特色小鎮,一是可以實現城市和農村在人員及生產要素方面實現雙向互動,由此創造出新的產品,從而帶動城鄉統籌發展。二是可以把鄉村優美環境、歷史文化、人文風俗等在空間上進行集聚,推動特色產業發展。三是有利于改善居住環境,繁榮現代服務業,提高生活品質,把小鎮融合到鄉村中,從根本上增強了鄉村的內生發展能力。
1.3 特色小鎮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
中國的改革始于農村,可以說,特色小鎮是中國“小城鎮”建設的延續和發展。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黨中央國務院就認識到小城鎮建設的重要性。198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星羅棋布的小型經濟文化中心,逐步縮小工農差別和城鄉差別”;1984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提出:“農村工業適當集中于城鎮,…使集鎮逐步成為農村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1998年10月,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因此“小城鎮、大戰略”推進了中國小城鎮迅猛發展,僅建制鎮就從1978年的2176個發展到2016年的20883個。但小城鎮發展并不理想,普遍存在公共服務落后、基礎設施不全、人居環境差、人口外流等現象。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拉開了新一輪特色小鎮建設大幕。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大有可為,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浙江的云棲小鎮、夢想小鎮、基金小鎮等一批批特色小鎮的崛起,全國各省份先后提出了特色小鎮建設的方案,至2017年7月末,國家三部委公布兩批共計403個全國特色小鎮,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 江西特色小鎮建設的現狀分析
江西省特色小鎮“主要是指以某種產業為特色,既有城市功能,又有鄉村風貌,大小適宜的人口聚集區,主要包括以傳統行政區劃為單元的建制鎮和不同于行政建制鎮、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兩種形態”[4]。至2018年初,江西省分二批公布了66個特色小鎮培育名單,其中包含12個國家級的特色小鎮。2017年,江西省第一批44個特色小鎮實施建設產業項目143個,總投資約670億元;公共服務設施項目120個,總投資約90億元;基礎設施項目201個,完成投資約54億元;宜居環境項目99個,完成投資約21億元??梢哉f,江西特色小鎮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2.1 以特色產業為發展引擎
江西依據資源稟賦優勢定位產業布局,精心打造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其中有產業特色顯著的小鎮,如文港的毛筆、李渡的煙花等;有新興產業迅猛發展的小鎮,如樟樹市閣山中醫藥小鎮。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如南康區家居小鎮、分宜縣麻紡小鎮等;有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小鎮,如景德鎮航空小鎮、共青城南湖基金小鎮等。尤為突出的文港鎮,文化用品產業是該鎮的傳統產業和支柱產業?,F有各類制筆作坊及企業3000多家,從事制筆人員有15000多人,占文港總勞動力的70%,毛筆占全國75%的市場份額,成為了全國最大的毛筆集散地;2016年成為江西省第一批國家級的特色小鎮。
2.2 以文旅融合建設為基礎
文化資源與生態資源是江西最大的優勢資源。有旅游資源非常突出的小鎮,如明月山溫湯鎮、婺源縣江灣鎮等;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小鎮,如吉安縣永和陶藝小鎮、臨川區三翁戲曲小鎮等。以溫湯鎮為例,該鎮充分依托山水資源優勢和“月亮文化”品牌,將溫泉文化和農耕文化及禪宗文化緊密結合,正在總投資10億元建設“溫泉文化帶旅游綜合體”。如今的溫湯鎮,城鎮人口已從前些年不足五千人、發展為現在流動人口每天超過兩萬人,集文化、旅游、療養為一體的國家級特色小鎮。
2.3 以宜居環境建設為載體
近年來,江西高度重視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創新生態文明建設新思路。堅持把綠色作為集鎮的底色,把配套作為集鎮建設的重點,將鄉村景觀帶建設、流域綜合治理等相結合,助推特色小鎮建設。尤其作為全國重點鎮,在小城鎮管理方面,不斷強化對環境的綜合整治,小鎮的衛生、廁所、通訊、道路等基礎設施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和提升;同時還從土地、水電、稅收、融資等方面為外商投資者提供優惠政策和優質服務,從而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居住功能,為特色小鎮建設提供優美的宜居環境。
但是,江西在特色小鎮建設取得成效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特色定位不準,存在低水平重復的現象,特色不明顯。有的地方一味復制仿造,忽視了當地具有鮮明地域性的自然環境和文化,小鎮的產業和文化等功能沒有較好地結合起來。二是缺乏產業基礎,后續發展動力不足。相對落后仍然是江西當前最大的現實,江西特色小鎮發展面臨自身產業薄弱,基礎設施落后,創新能力不足,資金籌集困難、人才儲備不足等諸多問題。三是發展規劃不完善。有些特色小鎮存在多個規劃、重復規劃,且每個規劃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實施起來無所適從。
3 以特色小鎮建設推進鄉村振興的路徑
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既是一種產業布局的優化,也是一種機制創新、多元主體參與、協同共享發展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江西特色小鎮建設應追求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有力地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
3.1 因地制宜,選擇和培育主導產業
主導產業不僅是特色小鎮的建設之本,更是特色小鎮居民的生計之基,因此,要把主導產業的影響效應作為特色小鎮遴選的最重要標準。要以關聯效應較高、擴散效益較大、市場的現實需求強勁、未來需求潛力巨大、特色明顯和優勢突出作為選擇標準。江西仍然是農業大省、工業相對不太發達,尤其是高科技企業更是相對落后,因此,江西的特色小鎮建設應因地制宜,要是以農業發展為主要建設目標,并根據各地農業發展水平和層次的差異性,精準選擇各自的主導產業進行培養和壯大,使特色小鎮建設真正惠及民生,促進農業現代化。
3.2 規劃優先,促進多業態融合發展
特色小鎮建設的目的是讓鄉村的老百姓過上富裕的生活。因此,江西的特色小鎮建設要以人為核心進行高起點規劃,將生活、生產、生態融合發展。以農業為主的特色小鎮,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并且要以主導產業為龍頭,形成產、銷、研為一體的產業鏈,增加當地居民尤其是貧困居民的就業。比如,江西可以依托生態和旅游資源的比較優勢,將特色農業與旅游體閑、健康養老等產業融于一體打造特色小鎮,拓展新的富民增收空間。此外,江西特色小鎮建設必須要劃定生態紅線,以不破壞生態環境和可承載能力為原則,將綠色生態作為經濟增長動能和富民增收的手段,使它們共同成為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3.3 挖掘地域文化,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特色小鎮建設是鄉村社區重構的過程,不僅要把地域文化融入到小鎮建設之中,還要以小鎮的運營和管理為契機來提升鄉村社區的治理水平。首先,要深入挖掘鄉村的文化。江西鄉村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特色小鎮建設要特別重視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這就要求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團隊參與在小鎮建設,真正做到將人文資源匯聚到特色小鎮建設中,讓小鎮文化不斷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質和道德情操。其次,要將特色小鎮運營作為改善鄉村治理的重要手段。特色小鎮的產業形態是產業集群,隨著產業集群功能的發揮,鄉村治理模式也將隨之作出調整。一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加快信息、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村社區的公共服務體系。二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使其成為鄉村社區治理的新型主體;三要將現行法規、地方制度和傳統民俗結合起來,形成特色小鎮治理體系。
參考文獻
[1] 本書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
[2] 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等四部委.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R].
[3] 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R].
[4] 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方案[R].
①基金項目:江西社會科學“十三五”(2017)規劃課題《“產城融合”視域下特色小鎮發展研究——以江西省為例》階段性成果(17YJ03)。
作者簡介:鄧燕萍(1963-),女,江西吉安人,經濟學教研部教授,主要從事旅游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