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在反復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理解《雨霖鈴》的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3)學習鑒賞名句,初步掌握鑒賞古代詩詞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課堂教學和多媒體整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式、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初步賞析詞的意境、藝術手法和藝術語言特色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借助多媒體和師生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情感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雨霖鈴》的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2)引導學生賞析名句,掌握鑒賞詩歌的技巧。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翻開燦若星河的唐詩宋詞,數不勝數的當算離別詩了。李白說:“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王維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蘇軾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崔鶯鶯說:“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江淹千帆過盡一言蔽之:“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眲e有情,別有景,別有聲,別有淚,別能銷魂,別能減肌,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所以柳永聲情哀怨:“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闭媸恰皠e”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柳永的《雨霖鈴》是如何抒寫那份離情的。
(二)作者簡介
柳永,原名柳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少年時去汴京應試,經常跟歌伎們一道生活,狂放不羈。他的詞語言比較樸素,接近口語,音律和諧,美妙動聽,他是第一個大量創作慢詞的人,擴充了詞的體制容量,對詞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在表現手法上,他善于鋪敘,盡情描繪,把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在內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華風光,體現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抒發離愁別恨的痛苦,表現婦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淪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對社會現實的不滿。仁宗皇帝聞其名,說:“此人任從風前月下淺斟低唱,豈可令仕宦!”遂落第。以后在汴京、蘇州、杭州等流浪了一個時期。至景祐元年(1034年),方進士及第。曾任屯田員外郎。卒于襄陽。死之日,家無余財,群妓合金葬之于南門外。
(三)解題
《雨霖鈴》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時舊曲翻制而成。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因在雨中聞鈴聲而思念楊貴妃,故作此曲。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
(四)聽——感受詞的音律美
播放Flash課件,學生聽情感真摯的配樂朗讀。
1、第一次聽:進行語感熏陶,注意節奏。
2、第二次聽:感受詞的這種意境,注意情感的運用。
(五)讀——語感訓練
1、再次播放Flash課件,學生小聲仿讀,體會情感。
2、教師范讀一小節,重點放在節奏指導,學生自主誦讀訓練。
3、第三次讀:全班朗讀。
(六)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教師作詩詞鑒賞技法指導: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語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有象征意義的詞、用典等。
(3)寫作技巧:把握寫作技巧。
2、學生小組討論
(1)找意象,說作用。
意象:寒蟬 長亭 驟雨 蘭舟 煙波 暮靄 楊柳岸 曉風殘月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
(2)找出體現作者形象的詞語,說出其所表達的情感。
人物形象:無緒 淚眼 凝噎
情感:無奈 傷痛 難分難舍
(3)寫作技巧的探討:
請學生回顧詩詞常見的表達技巧,說說本詞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1、個人體悟
請學生閉目凝神,通過意象想象離別場面,品味詞中美的意境,然后說出自己感受到的意境。
2、小組交流討論。
鑒賞詞中美的詞句,說出自己認為寫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詞句美在哪里?
(學生開始堂上發言,其他學生評點,教師點評穿插其間)
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賞析發言,要準備充足的應對材料,以便生動自如地應答學生的發言。
例如:
(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來渲染氣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2)“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極為傳神地寫出了千言萬語又無言以對,淚眼相看,難分難舍,情意綿綿的眷戀之情。
(3)“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美在展現了一個別后的暗淡景象,襯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見之無期,充滿無邊無際的離愁之恨。
(4)“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美在將楊柳、風、殘月三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為一幅畫,使離人勾起對往事的回憶,深感眼前的孤單,并渴望團聚,言有盡而意無窮。
評選佳句
對比美句,結合評析,讓學生指出哪一句是最美、最傳神的千古名句。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保ㄗ⒁獠豢梢诲N定音,允許百家爭鳴)
交流學習體會,學生小結。
(七)美美地背——感受美妙的情致
(1)播放Flash課件,學生齊讀課文試著背誦,品鑒柳詞美妙的意境。
(2)播放《送別》二胡樂曲,學生隨著此背景音樂,想象離別情景,邊背誦詩詞。
(八)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鈴》,主要是讓大家把握詞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特點。大家通過分析本文的詞句品位詞中意象,作者在詞中寫了自己的真情實感,通篇層層鋪敘,寫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細致,讓雙方的內心感情都盡情表露,不同于含蓄取勝的手法。讓我們體會婉約派詞的風格,再次齊讀《雨霖鈴》。
(九)作業
1、背誦《雨霖鈴》
2、課下搜集豪放派詩詞,并與《雨霖鈴》進行比較豪放派與婉約派詞風的不同特點。
作者簡介:
郭明麗(1980-),女(漢族),山東曲阜人,大學本科,中學二級教師。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嫩江縣職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