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周平
7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動跨境電商在更大范圍發展,擇優選擇電商基礎條件好、進出口發展潛力大的地方,并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傾斜,在北京、呼和浩特、沈陽、長春、哈爾濱、南京、南昌、武漢、長沙、南寧、海口、貴陽、昆明、西安、蘭州、廈門、唐山、無錫、威海、珠海、東莞和義烏22個城市新設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加上之前獲批的13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至此,全國共有3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
在此背景下,7月19日,國內知名電商智庫--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17年度中國城市跨境電商發展報告》。報告對全國13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城市作進行分析,了解各城市發展現狀、政策措施、存在問題、發展建議等。據悉,該報告也是目前國內首份專門針對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方面的研究報告。
當前,國內進行跨境電商試點的分國務院牽頭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海關總署牽頭的“跨境電商試點城市”。“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自2015年3月啟動開始截至2018年6月共有13個城市獲批,海關總署牽頭的跨境電商試點城市自2012年12月啟動以來,已經拓展至二十多個城市。這些城市依托電子口岸建設機制和平臺優勢,實現跨境電商企業與口岸管理相關部門的業務協同與數據共享。一些重要的運營平臺包括重慶“e點即成”、上海“跨境通”、寧波“跨境購”、杭州“一步達”、鄭州“E貿易”等。
兩種試點模式均處于探索期,政策多由試點當地政府以自下而上探索,核心目的在于規范行業和提高行政效率。綜試區是試點城市的升級版,地位高于試點城市。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敲定了首個杭州綜試區———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2016年1月,國務院新設寧波、鄭州、天津、上海、重慶、合肥和廣州等12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報告發布了《中國13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城市排行榜》,榜單從交易規模、成長空間、產業滲透、支撐環境、平臺集聚五個指標對13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城市進行總體排名。排名依次為:深圳、廣州、杭州、寧波、鄭州、上海、成都、蘇州、重慶、青島、合肥、天津和大連。
報告對這十三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發展現狀進行梳理,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了具體的發展建議。以杭州為例,杭州作為全國首批5個試點城市之一,也是全國首個獲批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率先開展“小包出口”、“直郵進口”、“網購保稅進口”試點業務,成為全國試點業務覆蓋最全、業務規模發展最快、監管創新模式最優、產業集聚效應最強的試點城市。截至2018年2月,杭州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外貿和制造企業近8 000家,形成了服裝、家居、照明等產業集群。2017年,杭州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99.36億美元,增長22.5 %在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內已形成“一區十三園”格局。
在發展優勢上,杭州擁有全國前列的電子商務產業、國內首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先行先試、條件優越的綜合配套及十分明顯的網商網貨資源優勢。問題上,主要有監管模式滯后,企業經營尚不規范;傳統物流瓶頸,制約跨境業務發展;支付體系短板,難以滿足交易需求;電商人才短缺,影響產業深入發展等。在具體建議上,一是優化監管方式,打造“陽光跨境通道”;二是創新物流模式,建設跨境交易平臺;三是支持跨境支付,化解國內國外阻力;四是培育服務企業,帶動跨境電商發展等。
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推動跨境電商建設最主要的目的是對地方產業發展形成帶動作用,目前跨境電商綜試區集中在東部沿海城市,下一步有望擴大中西部地區的試點,以形成區域間均衡發展的格局,擴大覆蓋范圍。跨境電商發軔于外貿依存度和電商均比較發達的杭州,通過擴大跨境電商試驗區和以點帶面探索,已形成較為成熟的運行模式。一個趨勢是,地方希望通過綜試區的試驗,獲得規則的制定權和話語權。就杭州而言,從去年開始,即提出要逐步形成一套適應和引領全球跨境電商發展的管理制度和規則。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進出口跨境電商產業鏈圖譜顯示,中國進口跨境電商平臺主要包括:淘寶全球購、網易考拉海購、洋碼頭、小紅書、唯品國際、豐趣海淘、天貓國際、寶貝格子、蘇寧海外購、聚美優品、京東全球購、亞馬遜海外購、1號店全球進口、國美海外購、蜜芽和美囤媽媽等;中國出口跨境電商平臺主要包括:阿里巴巴國際站、生意寶Toocle3.0、環球資源、中國制造網、大龍網、敦煌網、全球速賣通、eBay、亞馬遜、Wish、蘭亭集勢、DX、米蘭網、跨境通、百事泰、傲基國際、執御和小笨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