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榮幸參加此次論壇,作為產業組織推動平臺的一員,我跟大家匯報一下我們行業的想法,包括我們最近在和湖州以及長三角一起推動的一些事務。
先簡單匯報一下背景。十九大報告當中明確提出我們目前所處的階段,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的核心,就是如何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發展體制是目前的戰斗目標。
從過去三十年里中國的GDP的變化排位情況來看,2016年開始,中國已經連續幾年排名全世界第二,GDP應該是14萬億美元,但是,我們這幾十年的快速增長靠的是人口紅利、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原材料價格以及資源的過度利用,很顯然這種發展模式不可持續。全球經濟增長更考驗我們國家的公共關系處理能力,中美貿易戰已經拉開了大幕,關于這一點我們做了一個引用,牛津經濟研究所對貿易戰兩國互爭的500億美元的商品國外關稅做了一個統計,實際上對兩國GDP的應該只有千分之一,如果說美國繼續在2019年之前加征2000億美國進口商品10%的關稅,對我們國家的影響可能就是千分之三,這是短期數據的預估,它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和對人們心理造成的影響相比要小很多。習近平總書記最近發表講話也明確提出:“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討不來、買不來的”“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如何發展,有兩組數據跟大家分享一下,通過過去的五年當中,我們高端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以及六大耗能產業采礦業的對比,可以看出,前兩項都是百分之十幾的增長率,后面一項甚至有一些已經進入了嚴控期負的增長率,這個是非常好的動能轉換、產業結構升級的一個趨勢。
我們在2017年對我們的行業組織做了一個非常詳盡的統計,在工業機器人、民用無人機、新能源汽車、城市軌道車輛、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這些新興的工業產品當中,我們分別取得了68%-30%的增長率。這個數字在全世界也是非常驚人的。當然這里面有我們的技術問題,技術比較低,也有我們大年小年的問題,比如工業機器人今年就沒有60%左右。但是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我們的方向是對的,發展高端制造業是我們的必由之路。另外,還有一個統計數字,每萬名勞動力當中使用機器人的數量,2018年可以達到將近100臺,未來的空間很大,我們每年有非常高的增長率。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得出的一個結論,智能革命驅動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直路,原來傳統的資本加勞動力現在要增加兩項,一個是全要素的創新,還有是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快速崛起。
下面簡單跟大家匯報一下智能制造。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當中明確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
學界、產業界包括政界在這個事情上達到了高度一致,一致認為智能制造是我國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主要抓手和主要路徑,也是中國制造2025的一個主攻方向。對于中國制造2025的描述,有三個模式,第一個模式是數字化制造;第二個模式是在數字化制造的前提下加了互聯網的生產要素;第三個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加上了智能化。美國、德國和日本都是按照這樣的順序在順利地推進,在中國我們現在非常高興地看到,我們是兩步三步并在一起,把所有的前沿的技術,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技術集總范式,整合成目前的發展模式并快速地推進。
中國制造的幾個關鍵詞,一大目標,兩大手段,三個步驟。我重點說一下三個步驟,就是在2025年中國步入到制造業強國的行列,在2035年達到制造業強國的中等水平,在2050年就是中國建國一百周年的時候,我們國家能夠達到制造業強國前列,排到第一陣營中。還有四項原則,五大方針,五大工程,十大重點領域我就不跟大家一一匯報了,這里重點說一下政策的制定者包括產業的執行層面,多次按照中央各級領導的要求把綠色發展、綠色制造、協同制造、協同創新作為我們的核心理念。
智能制造到底什么樣,我想通過一個小的案例跟大家匯報一下。上海愛堃智能系統有限公司是我們聯盟的一個新興企業,他的董事長也坐在臺下,他們五年時間由一個小團隊一個小技術現在做到年產值五千萬,將一個傻大黑粗,對人體、環境不是很友好的傳統模具行業變成變成一個干凈、清潔,整個流程沒有污染、沒有浪費的非常智能化、現代化的制造基地,他做的就是把所有的模具制造過程標準化、智能化,加了很多機器智能的東西,包括一些硬件、軟件和一些具體的個性化的工藝流程。
昨天大家共同參觀了湖州微宏動力,給我的印象是,第一,它的廠區非常美麗,像公園、藝術館一樣。第二,是微宏服務的對象,所有的叉車、運輸工具的電池,從這些產品可以看出智能制造實際上離我們很近,并不是遙不可及。
下面跟大家匯報一下機器人。
機器人被譽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從機器人應用環境來看,跳舞機器人、迎賓機器人,它們全部的技術從芯片到外形加工到語音交互,現在基本上實現了全自主創新、全自主研發,包括steam教育,我們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里,智能制造的產業人員、研發人員做了大量的研發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包括今天我們入住的酒店,享受到的機器人為您送水等服務,這就說明機器人離我們也是觸手可及的。
物流機器人在過去的幾年當中取得了非常大的發展,大家熟知的波士頓的機器人Atlas,可以像人一樣行走自如,我相信有一天救援水災火災現場會出現它們。此外還有家政機器人、生產線上的工人機器人、迎賓機器人等等。
演講中,有專家提到快樂養老、快樂康復??祻歪t療機器人,瑞士現在做得比較好,F1賽車手舒馬赫在傷后修復階段便是使用了康復機器人?,F在國內哈工大幾個企業也是做得非常好的。
從全國工業機器人的分布來看,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依然是全國的核心,占到半壁以上的江山。全國60多個機器人產業園,里面大部分集中在華東,還有國內外知名的機器人本體的廠商除了四大家族之外,要么是在上海要么就是已經在這里設了產業基地、研發基地。
最后報告一下長三角智能制造和機器人協同創新體系的建立。上海、江蘇和浙江都提出了機器人工程,我們希望在生產創業系統、應用生態系統、國際環境等各方面形成生態體系進行服務。上海市由上海市政府和領軍的一千家機器人企業,還有一些投資機構等共同成立的產業平臺,目前有400多家的企業是我們的會員單位。過去三年,我們連續舉辦了多次多層次的活動,對我們產業的對接進行了非常好的分享和交流。
我們希望長三角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產業體系,能有一個集中的頂層架構的設計,我們希望能夠在產業研究體系、教育培訓體系、孵化體系、產業基地集群方面得到各個層面政府的支持,形成一個立體的產業推動體系,把我們技術人才的產業鏈、服務鏈、資本鏈、產業基地集群鏈打造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聯盟牽頭、政府支持、產業推動、高校助力、資本助力這樣五位一體的體系,我們希望有機會再跟大家詳細分享。我們產業協同創新體系落地規劃就是產業化基地、創新人才基地、人工智能機器人科創小鎮,在這方面我們也和湖州市進行了詳細的報告,我們會在近期再次邀請湖州的領導到上海的聯盟和一些領軍企業考察,希望我們能夠為“兩山”理論的發源地、為湖州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