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繼征 李旭
摘 要:本文結合國內外航空應急救援的發展現狀及國內需求,首先對我國建立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機制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提出建立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機制的建議,以使我國直升機道路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不斷完善。
關鍵詞:道路交通安全;直升機;應急處置機制
中圖分類號:U49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18)19-0121-03
Research on Emergency Handling Mechanism for
Helicopter Road Traffic Safety
CAO Jizheng LI Xu
(Department of Public Security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viation emergency rescue and domestic demand,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d the necessity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stablishing emergency handling mechanism for helicopter road traffic safety in China,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establishing the emergency disposal mechanism of the helicopter road traffic safety,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helicopter road traffic safety emergency response.
Keywords: road traffic safety;helicopter;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隨著社會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機動車、駕駛人和道路通車里程增長迅速。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達477.35萬km,其中高速公路車道里程為60.44萬km,機動車保有量3.1億輛,駕駛人數為3.8億人。道路交通構成要素逐年攀升,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也呈多發、高發態勢。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是突發公共事件中最常見、最普通的一種,與群眾的聯系也最為密切,直接影響當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和道路交通的安全暢通,甚至影響國家的經濟建設。僅2018年上半年,全國就發生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10.5萬起,造成2.7萬人死亡、11.1萬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6億元。由此可見,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對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意義重大。為此,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結合國內通用航空技術發展,積極探索建立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工作機制。
1 國內外道路交通安全空中應急處置發展現狀
道路交通安全空中應急處置是航空應急救援的重要部分,主要依靠直升機開展工作,同時配合有無人機和固定翼飛機。道路交通安全空中應急處置在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中國香港等地區已經有了成熟的經驗和模式。但是,在我國多數省份尚屬新事物,相關工作機制的建立還處于摸索、完善階段。
1.1 國外情況
道路交通安全空中應急處置在各國發展不一,美國和德國等國家的經驗值得學習、研究、借鑒。
1.1.1 美國。由于經濟發達,航空工業及通用航空技術領先,美國的航空救援力量可以說是目前全球最強大的,主要包括美國空軍、海岸警衛隊、民用航空巡邏隊、各州航空救援力量及其他社會力量。截止到2017年,AAMS(美國航空醫療服務聯盟)和ADAMS(航空醫療服務地圖集和數據庫)的數據統計表明,美國現階段GIS系統中本土有908個直升機基地,209個固定翼基地,1 049架救援直升機和362架固定翼飛機,為85%的人口提供服務保障,覆蓋約63%的州際公路。其經濟來源主要依托于醫療保險(20%)和商業保險(35%),另外的部分由政府專項資金、社會慈善捐贈及個人按需支付等構成[1]。
為有效應對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美國自上而下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危機管理體系。發生嚴重道路交通事故時,由警察或交通部門主要負責,相關部門配合實施,可突破地區界限統一行動。處置公共危機的緊急情況管理機關、警察、消防、農業、交通、國防、勞工、司法和紅十字會等27個部門,根據事件等級,各司其職,協同作戰。
1.1.2 德國。20世紀70年代以前,德國的航空救援因費用高和作用小,被認為是不必要的。20世紀70年代,德國的道路死亡人數上升至近2萬人,道路交通事故傷員救治才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在該背景下,ADAC(德國汽車協會)和DRF(德國航空救援組織)先后成立,逐步提升了道路交通事故的救援效率和專業度,降低了德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
目前,德國已經建立了覆蓋全國的航空緊急救援體系,由聯邦政府國防部、軍隊、ADAC和DRF等共同組成,國土內任何地點都可以在15min內得到航空救援服務。救援直升機通常服務于其基點醫院50km半徑的范圍。德國經驗表明,直升機轉運傷患的速度比救護車快3倍,如果傷者在10min內獲得醫療救助,就有15%的人可能生還。
1.2 國內情況
1.2.1 中國香港。我國香港的航空救援體系已經非常成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下設飛行服務隊,現有公務員225名,負責執行飛行行動、維修保養和行政工作。其職能是為政府各部門及機構提供飛行服務,以及24h的空中救護、搜索及救援。全港有200多個直升機降落點,任何人只要有需要,都可以通過“999”熱線免費尋求服務。服務市民的飛行救援,幾乎每天都有1至2起。直升機機隊每年的平均飛行時間約5 000h。
1.2.2 國內其他省份。隨著經濟發展,近年來,我國江蘇、遼寧、山東、廣東和河南等省份也在積極探索建立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機制,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經驗。
一是形式多樣。各省(市)抓住國內通用航空技術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學習借鑒國內外經驗,積極探索建立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機制。以河南省為例,主要有以下3種形式。第一,政府購買直升機。例如,鄭州、三門峽等地公安機關申請專項資金購買直升機,并成立飛行大隊,專門負責空中應急處置及直升機維護等工作。第二,購買服務。例如,河南省高速交警總隊爭取專項資金,購買通用航空企業服務,應付突發事件。第三,聯合愛心企業。例如,河南省交警總隊協調國內某通用航空愛心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發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交通擁堵及案事件時,企業免費、公益拉動直升機配合應急處置。目前,該通用航空企業已經與全國27個省、市、縣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簽訂協議,開展合作。
二是積極探索。以河南省為例。第一,實戰拉動。2016年11月,河南突降大雪,特別是南部城市信陽、駐馬店部分路段因積雪多、車輛通行難,交通擁堵嚴重。為準確掌握路況,精準調度,省公安廳領導調動高速交警總隊協議直升機,直奔信陽,及時到達現場,開展空中應急指揮,效果明顯。第二,聯合演習。2018年2月,交警總隊聯合省交通運輸廳、某醫院和協議通用航空企業在107國道和長濟高速新鄉段,成功舉行道路交通事故“空地”立體救援演練。第三,巡航保通。2018年春節、清明節、五一節、端午節期間,省交警總隊和部分省轄市交警支隊聯合協議通用航空企業,安排直升機24h待命,協同備勤。“清明節”小長假,交警總隊嘗試對返程高峰期間省會鄭州的道路交通進行巡航,第一時間向群眾提供路況直播,受到群眾點贊。
三是優勢突顯。直升機具有陸地交通工具無可比擬的速度優勢,以及垂直起降、空中懸停、前后左右飛行等特點,受陸地道路交通是否暢通的影響小,對惡劣環境適應能力強。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響應速度快、救援范圍廣、救援效果好,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為應急處置特別是傷病員搶救贏得珍貴的時間。例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7年廣河高速重大交通事故及2017年安徽阜陽高速30余車連環追尾事故等突發事件處置中,直升機應急救援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優勢突出。
2 建立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機制的必要性
2.1 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及影響力的具體措施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要求黨和國家以人民為中心,更加注重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實現人民對向往的美好生活。建立以直升機為主的道路交通安全空中應急處置機制,更好地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是各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落實“以人為本”要求、適應新時代新發展的積極探索,是促進和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的具體措施,回應了人民群眾對安全出行的迫切期望,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2.2 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處置的必然趨勢
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具有突發性、復雜性、破壞性、持續性等特征,其形態主要包括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擁堵及突發的嚴重交通違法案事件等。最大限度地做到快速反應、快速處置,既是處置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的關鍵,也是減少當事人傷害和社會經濟損失的根本。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突然,往往會造成人員重傷,并且容易造成道路擁堵,傷者救援困難重重,尋求更快捷、更高效的救援方式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事故發生后1h被稱為“黃金救援1小時”。根據國內外航空救援情況看,應用直升機實施救援,能夠在“黃金救援1小時”內提供及時的醫療救護,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能夠減少24%以上,傷殘度減少50%以上。面對日益繁忙的道路交通和人民群眾的更高要求,建立健全的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機制勢在必行。
2.3 公安交通管理現有工作機制的有益補充
當前,各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面臨著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多發、警力不足和交通安全應急處置方式單一等問題,這些問題逐漸凸顯。這就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探索新路徑、尋找新方法解決問題、緩解矛盾,更好地適應道路交通的新形勢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為此,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用科技力量提升戰斗力,用先進裝備提高工作效率,將直升機等通用航空技術引入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在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救援、交通擁堵、重大案事件應急處置期間,試行空中應急處置,對傳統公安交通管理模式形成了有益補充。
2.4 公安部的具體工作部署
公安部《2018年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要點》[2]中明確要求全國公安交警系統“提高交通事故受傷人員救治效率”“有條件的地方大力推行空中救援模式”,鼓勵、指導條件成熟的省份先試先行,探索道路交通安全空中應急處置工作新模式。這一具體工作部署符合實際,不搞一刀切,既積極響應了黨的號召和人民的需求,又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
3 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存在的問題
雖然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的優勢明顯,但普遍推行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設備價格昂貴。直升機價格貴、使用和維護費用高,由公安機關單獨出資購買難度大。
二是起降要求條件高。直升機靠螺旋槳的旋轉產生升力起飛,起降的要求條件較高,如天氣情況、能見度要良好,風力不能太大(在允許的級別之內),起降場地沒有障礙等。
三是信息傳輸難。直升機飛行過程中機艙噪聲大、飛行速度快、高度高等,致使移動電話、4G網絡、無線通訊設備等民用通信設備受到很大干擾,如何及時、準確、高效地傳輸信息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是群眾認知度低。雖然直升機已經逐步走進國內群眾的視野,但群眾對直升機的認知度還較低。多數人認為,使用直升機距離我們的現實生活還有一定的時間和距離。
五是工作機制不健全。如何充分發揮直升機的優勢,實現快速反應、高效聯動的道路交通安全空中應急處置,目前還在探索、完善階段,工作模式和機制還不健全。
4 建立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機制的建議
綜合分析,建立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機制應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明確重點、強化宣傳,在實踐中穩步推進和不斷完善。
4.1 因地制宜,試點先行先試
一是由公安部根據地域、人口和經濟等情況,選擇試點,先行探索,并在政策、技術、資金和法律法規等方面給予支持幫助。二是各省、市、縣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社會需求等實際,自主選擇自購直升機、政府購買服務,或者與通用航空企業合作中的一種或多種方式相組合等形式,試行建立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工作機制。期間,公安部強化統籌指導,及時、全面、系統地總結經驗,適時推廣符合我國國情的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工作機制。
4.2 科學規劃,配備必要設備
加大直升機投放、建設專用和臨時停機坪,配齊加油機等必要裝備,對實現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具有決定性作用。試點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或有條件的地方應綜合分析管轄區域面積、人口及道路交通等情況,本著切合實際、適度發展、以人為本的思路,科學、合理布局直升機,配備必要的空中應急處置設備。設備投入既要滿足工作需要,又要考慮經濟成本。目前,國際上較多的布局經驗是,高速公路、普通干線道路交通的直升機救援等應急處置響應時間為30~60min。
4.3 明確重點,配套軟件建設
一是建立健全空管、公安、交通運輸、應急管理及通用航空企業的協調聯動機制,遇有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交通擁堵等突發事件,因情施策,啟動相應的應急處置機制,提升處置效能。二是針對道路交通安全空中應急處置需求,加強飛行員、公安交警、路政及隨機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既要使其達到專業化和標準化要求,又要增進相互了解、強化協調配合,從而更好地發揮直升機應急處置作用。
4.4 強化宣傳,提升群眾知曉度
加強宣傳推廣,讓民眾不斷認知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的優勢,在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根據情況科學選擇直升機應急處置模式,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效能,提升交通事故傷員的救治率。只有廣大群眾認識、認知、接受直升機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方式,才能使直升機道路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不斷發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劉劍.航空醫療七雄之六 無法復制的美利堅空中救援[EB/OL].(2018-04-05)[2018-06-01]. http://wemedia.ifeng.com/55262315/wemedia.shtml.
[2]公安部交管局.2018年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要點[EB/OL].(2018-02-07)[2018-06-01]. http://www.ciotimes.com/transportation/144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