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日比

肝臟是人體巨大的“化工廠”,在肝臟中進行的化學反應多達500種以上。人體自40歲后,肝功能開始衰退,所以每個中老年人,都應當把肝臟保健提到重要日程。
1.主管糖代謝
糖的主要功能是供給機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肝細胞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將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并貯存于肝臟。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量減少,肝細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補充到血液中去,供給人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
2.蛋白質的合成和代謝
肝臟除了轉化飲食中的蛋白質供器官組織不斷更新的蛋白需求外,還能夠合成血漿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對防止水腫及腹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球蛋白是防御病毒、細菌入侵人體的衛士。
3.排毒與調節循環作用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解毒排毒器官,也是循環血量的調節者。60歲時的肝內血流量約比20歲時減少40%~50%。血流量的減少使肝內血液循環功能下降,肝臟吸收營養、代謝和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應減退。
4.負責脂肪、維生素代謝與合成
肝臟在脂肪與維生素代謝中起關鍵作用。肝內脂肪主要來源于食物和身體外周的脂肪組織。食入的脂肪過量,可導致脂肪肝的發生。同時,維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與儲存也與肝臟密切相關。
5.分泌膽汁
膽汁是肝細胞合成,經小膽管注入膽囊、再到十二指腸的消化液,是消化脂肪不可缺少的物質。膽汁中含有的膽紅素等,是老化的紅細胞衰亡產生的有害物質,可隨膽汁由腸道排出。可以說,肝臟具有分泌消化液和排泄有害物質兩個功能。
6.調節凝血系統
幾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臟制造。但肝臟還有另一抗凝血系統,肝臟在人體凝血和抗凝血的動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7.再生能力
經手術切除肝臟75%,4個月左右恢復原狀。而且殘余的肝臟可在3周內至8周內長至原有大小。由此可見,肝臟具有其他器官無法比擬的旺盛的再生能力。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養肝護肝、保證身體健康運轉的法寶。所以,一定要牢記以下六大護肝要訣:
1.節制飲酒不貪杯。飲酒需節制,不可貪杯。
2.合理用藥不盲目。當身體感覺不適時,切忌盲目購買并服用藥物,應在正規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藥;對于需要長期服用藥物者,建議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及時了解肝臟健康狀況。
3.遠離毒物不大意。除了酒精和藥物以外,我們身邊還潛伏著數不勝數的傷肝“毒物”,它已滲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香煙煙霧中的苯并芘、受潮糧食中的黃曲霉素、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劑、蔬果中殘留的農藥等。保護肝臟,可千萬別忽略了這些傷肝的“毒物”。
4.規律作息少熬夜。根據中醫理論,晚上11點前睡覺有利于肝膽功能的修復,凌晨1~3點進入深度睡眠可養肝排毒。養成規律作息的習慣,盡量避免熬夜,有益肝臟健康。
5.舒暢心情少生氣。中醫認為,肝有疏泄作用,喜舒暢而惡抑郁。要養肝,應舒暢心情少生氣,讓肝氣正常生發、順暢而長保健康。
6.均衡營養要保證。在生活中,一些難以控制或難以發現的情況,依然損害著我們的肝臟,比如飲用水中的抗生素不知不覺進入身體,看上去優質的米粉可能是用被黃曲霉素污染的大米制成等。因此,我們不但要避免傷肝的因素,還應通過均衡的營養,提升肝臟的機能,增強肝臟抗損傷的能力。日常膳食應注意葷素搭配、種類多樣,全面攝取身體所需的營養素。
1.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肝臟的食補菜單首先是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維生素A最豐富的食品是肝臟,還有蛋黃和全脂奶。胡蘿卜素可在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富含胡蘿卜素的食品是:芥藍、綠菜花、菠菜、油麥菜、胡蘿卜、南瓜、芒果、柑橘、番木瓜等。
2.維生素B族:也有養肝和輔助肝臟轉化營養物質的作用。富含維生素B的食品有:雞蛋黃、牛奶、酸奶、動物肝臟、腎、心、瘦肉、大豆、紅豆、綠豆、燕麥、全麥食品、酵母等。
3.鋅等礦物質也不可少:含豐富鈣和鋅等礦物質的食品是貝類和軟體類海鮮以及動物運動部位的瘦肉、黑芝麻、西瓜子、榛子和核桃等。奶制品、豆腐、豆腐干等含鈣量也高。
4.維生素C、維生素E等抗氧化營養素:也有維護肝臟功能的良好作用。維生素C的好來源是各種新鮮蔬菜、柑橘、山楂、鮮棗、獼猴桃和草莓等。維生素E的好來源是各種新鮮堅果、豆類、粗糧、小麥胚芽油、玉米胚油、葵花籽油和大豆油等。
5.葡萄:葡萄中所含的多酚類物質是天然的自由基清除劑,可以抵御或減少自由基對肝細胞的傷害;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及多種維生素,對保護肝臟、減輕腹水和下肢浮腫的效果非常明顯;葡萄中的果酸還能幫助消化、增加食欲,防止肝炎后脂肪肝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