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文權

提到鋦瓷,人們就想到了瓷器,瓷器是中國古代重要發明之一,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瓷器不僅有觀賞價值也有實用價值,而且在近現代日常生活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瓷器以高嶺土瓷土或瓷石為原料,經過1200~13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燒制而成。所以瓷器叩之有金石之聲,質地堅硬耐磨,可長久使用,但瓷器的缺點是易碎。瓷器一旦破損便不能重圓,扔了覺得可惜,留著又無用途,于是就產生了修補瓷器的方法,由于瓷器硬度大,要鉆孔必須用更堅硬的東西,因而也就有了“金剛鉆”。鋦瓷技術有時也用于鑄鐵器物的修補,所以,鋦瓷藝人還有“箍固匠”的稱謂,說明其從事行當涉及領域寬泛。
鋦釘是指由銅、鐵、金或銀打造而成的一種彎曲扁平的兩腳釘,形狀類似訂書釘一樣,用其將破碎或有裂紋的器物接起來。鋦匠先把瓷器的碎片拼接好用細繩捆牢固定或是用蛋清粘貼住,再在需要訂釘的位置做好記號然后先鑿出兩排小坑,這是因為瓷器非常光滑,為了防止金剛鉆跑偏。鉆的時候只鉆瓷器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是瓷器的內壁,不能鉆透,只有這樣鋦好的瓷器才不會漏水,再將鋦釘輕輕的騎縫在裂縫上,瓷器便會被抓牢。最后用瓷粉填入鋦釘的縫隙中就算完成了。
過去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低,瓷器注重實用,所以鋦釘造型比較單一,只是一種扁平的兩腳釘,鋦釘橫跨裂縫,被修補好的瓷器裂縫像一條拉鏈似的,美觀程度較差。現在的鋦瓷已經成為一種藝術了,鋦補時鋦匠師傅巧妙的利用了瓷器破碎裂紋的走向,運用了“鍛銅工藝”“鑲嵌工藝”把金、銀、銅、鐵制的鋦釘稍加打磨,塑造出造型,沿著裂紋形成了獨特的構成美外觀。
鋦瓷分為粗活和細活,但是不論粗活還是細活,都能保證鋦過后永不脫開,其牢固度和持久性都非同一般。鋦瓷粗活一般所用的工具也較簡陋,主要是補民間生活用品,而鋦釘也比較單一。鋦瓷細活多數是為達官貴族服務的,而所用的工具均小巧精致,而且還采用十幾種修復瓷器的絕活,使破損的瓷器修飾后變成另外一種感覺的藝術品。鋦瓷只是其中的一種,為達官貴族修補瓷器的鋦釘更是多種多樣的,因為貴族的瓷器屬于純粹的藝術賞玩,沒有實用價值,在賞玩時免不了破損,便找精細鋦匠鋦補,鋦補時所需的技藝更加繁瑣,鋦釘不僅要與瓷器花紋圖案式樣相匹配,還得按客主的要求來修補,將金、銀、銅等鋦釘運用鍛銅工藝精確制造,鋦釘有金釘、銀釘、銅釘、豆釘、花釘、樹釘等。然后鋦匠根據器皿破裂位置琢磨鋦釘圖案的合理位置,要使鋦好的瓷器更精美、有趣,這就是被譽為的“鋦活秀”,“鋦活秀”就屬于純粹的藝術品,而每件鋦活的瓷器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
隨著歷史變遷,化工業發展,鋦瓷行業蕭條了,鋦匠們只是鋦補一些簡單而粗糙的生活用品,鋦瓷的工匠因生意不能維持其生活而放棄技藝,漸漸的鋦瓷這一行業被其它工藝所替代,如酒廠的大酒缸,醋廠的打醋缸等特殊行當還在沿用。
在我們享用先民們留傳下來的技藝的時候,不能不提及撫順鋦瓷技藝的代表人物王振海,他是當地有名的鋦匠,人稱“王老邪”國家一級雕刻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東北刻瓷第一人,自幼學習鋦瓷掌握“鋦活秀”的全部技藝。隨著社會時代的不斷發展,修補瓷器的傳統技藝“鋦瓷”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社會飛速發展,幾乎已經沒有人會去想修補破裂的瓷器,這項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傳統技藝“鋦瓷”已經面臨失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使鋦瓷手藝得到了保留,現在鋦瓷技藝還有現實的傳承意義和學習必要。
鋦瓷藝術已經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當這個民間傳統技藝接近消失時,人們才意識到其存在的可貴性。“鋦瓷”行業的存在是一種文化的存在,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意義,并非單純意義上的手藝。鋦瓷的技藝能使破損的瓷器復原,成為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意識形態。鋦瓷技藝是民間靜態傳統文化的代表,所蘊含的藝術特質,經歷了六個朝代,一千多年的歷程仍然有其光彩,是研究見證中國古老瓷文化發展歷史的活化石。
在個性化消費的今天,許多人開始從物質享受轉向精神享受。消費習慣明顯變化:崇尚獨一無二的個性消費。無論怎樣,瓷器始終是生活特需的用品,而不是展覽品。瓷器藝術性不同于其他藝術,就是生活的藝術。現在的人們很懂得享受生活,開始廣泛使用瓷器餐具而不是讓其成為一種擺設。青花瓷也好,其它瓷也罷,拋開文化與歷史,瓷器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傳承,記載的是人間煙火。惟一特別的是,瓷器不只是簡單的記載,更重要的是將這種平常的生活方式進行了包裝。人們在追求個性的同時不妨把鋦瓷藝術融入其中,不一定只有破損的瓷器才能使用鋦瓷藝術,只要設計合理美觀,這與追求獨一無二不相違離。
鋦瓷技藝不僅僅是一種民間絕活,還是民族精神的寄托,具有促進中華民族文化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功能。破碎的瓷器在鋦匠手里,有著讓瓷器起死回生的神奇作用。將鍛銅工藝運用其中,并能在復原設計中表現出更為豐富的藝術形式,對未來的瓷器設計、破損復原、瓷與金屬結合提供了諸多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