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達林 江蘇省高郵市湯莊鎮沙堰初中
強化學校體育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由于種種原因還一直沿用著普通的班級男女混合體育教學。使部分男生在運動過程中運動量不夠,而女生因為運動量大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因而導致男生出現“吃不飽”,女生出現“吃撐了”兩種狀況,從而出現課堂效率不高的結果。久而久之,便導致學生體質日趨下降。
《體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作為實踐性很強的體育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更應該提高學生的主體性的作用,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與發展。《新課標》雖然規定了課程目標,但對完成目標所必須的內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個大體范圍。由于初中生在入學前對于當學期體育知識、技能等方面的了解情況不同,所以在教學中統一標準、統一內容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滿足每個學生提高與發展的需求,而采取分層教學,能促使每個受教育的學生得到適宜的發展。分層教育法就是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掌握能力以及學生的身體素質條件,進行分層教學、分層指導、分層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完善與提高。
分層次教學要求教師全面系統的分析全體學生的基本情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身體素質以及對于體育課堂教學的需求,將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層次。把各方面情況相似的學生歸到同一層次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任務和教學要求,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的實際情況下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開學第一天時,針對全班學生進行調查,根據他們喜歡的項目進行分組,如跳繩、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之后在第一節課時,拿乒乓球來說,進行全體授課模式。教師先簡單講授完基本要領之后,讓學生們在規定時間內對打或者老師發球讓學生打過來。在過程中,老師通過觀察可以學生的差異,根據個人的情況進行分組:好、中、差。個別球類運動因為男女生個體差異較大,比如籃球,就可以先分為男女組,然后再分好、中、差。對于“好”的學生,只需要讓他們進行對打,訓練,強調能力的提高。對于“中”的學生,首先練習發球,以鞏固和練習為主。對于“差”的學生,老師要格外用心,以學習為主。要示范動作要領,教授學習技巧、打球規則,從而督促成績的提高。
動態管理即根據各分組學習情況,對各組學生進行微調,或者上調或者下調。使學生明白分組學習的意圖,消除顧慮,樹立學習的信心,防止“好”的學生驕傲自滿,“差”的學生心灰意冷等情緒的產生,確保全體學生積極的配合教學活動的開展。
首先,在對全體學生初步摸底后,根據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水平。(目標可分為較低水平、一般水平、較高水平)目標的確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力爭使每個學生的目標經過努力都能達到。為高層次學生制定高標準。嚴格要求各項成績,對于低層次的學生,降低評價標準,尋找他們的點滴進步。期中的成績只是督促,期末才是最終成績。成績的綜合評定以學生自身的成績進步為主要評價標準,從而避免在這種評定標準下學生嚴重的攀比心理,不重視學習的過程。
這一點,其實跟第二點大同小異。就是避免學生產生心灰意冷的情緒。老師要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樹立信心,調動激情。形成各層次間比、學、趕、幫、超等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
比如,對于高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充分激勵他們,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激勵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努力去完成高一層次的學習。對與“中”的學生,應該多鼓勵。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于“差”的學生,要時刻表揚,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運用肯定性的贊美語言,使他們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樹立自信,嘗試成功的喜悅。
總之,分層教學將學生進行分層,對教學進行分層,對評價進行分層,這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初中生運動技能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當然,分層教學法既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指導能力,還必須具有較好的科研能力,方能駕馭教學,獲得更大成功。當然教學實踐中,融入分層教學的同時,仍然要繼承優良的傳統,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教學過程和目標,摒棄落后的體育教學觀念,不斷推陳出新,加強思想教育,激發學生學好體育的興趣,提高教學水平,提升教學質量。為此,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以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