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鋒
(江西省贛州市第三中學,江西 贛州)
一直以來,在幾何圖形解析教學方面,我們都陷入了一個教學的固定模式中,即強調學生大量地做題,記憶題目來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而獲得高分,太多的學生因此而失去了數學學習興趣,出現了偏科的現象。筆者經過這段時間的教學嘗試最終得到的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那就是積極引入多媒體技術,化解圖形解析教學的尷尬,將抽象的思維轉化為具體的思維過程,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數學概念是初中生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計算能力、數學幾何圖形分析和求證能力等的重要基礎。所以從培養學生數學幾何解析能力的角度來說,我們都應當高度重視初中生數學基本概念的解讀,為其深入學習數學知識奠定有利的基石。基于此,筆者認為,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在幾何圖形教學中結合多媒體進行分析和解讀,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
比如,教師在教學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時,數學教材中給出的釋義為:經過翻轉、平移后,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一個“全等三角形”就足夠讓學生頭疼的了,這里又出現了“翻轉”“平移”“重合”,可想而知理解起來更不容易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多是在我們教師口頭敘述和尺規作圖的方式下,幫助學生分析和理解。但是這種方式對于一些理解能力稍好一些的學生尚可,而對于抽象概括能力弱的學生無疑是致命的。而經過多媒體教學技術的轉化下,則可以令教學效果倍增。因為,多媒體技術可以讓靜止的兩個圖形以動態的方式呈現出來,因此激發初中生的數學概念學習興趣,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如圖1:

圖2

圖1
初中數學幾何圖形的思維推理過程具有嚴密性和連續性的特點,有的學生由于自身缺少耐心、細心,往往會出現思維中斷而繼續從頭理清思緒的現象,這不僅將思考的時間浪費掉了,也間接促使了自己內心世界的暴動。而有的學生,則是直接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因為他們自己很清楚,以自己低淺的學習水平是根本分析不出來的。如今我們采用的是信息化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所以教學效果將會成倍增長,在激發中學生數學思維推理興趣的同時,更便于學生理解數學思維推導的過程,使得初中生在幾何圖形解析教學中獲得成功和自信。
比如,在教學“角平分線上的性質”時,我們都知道“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但是這一性質和定理是如何得到的呢?在實踐中又是如何應用和推理的呢?為此,我們可以結合多媒體創設這樣一則教學問題情境:如圖2,要想在兩條街道所形成的交叉路口之間、距離路口若干處遠的地方安裝一盞路燈,請問燈柱應當安裝在什么地方才能保證街燈照射在兩條街道上的亮度是一樣的?
結合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先結合圖式做出相應的幾何分析圖,畫出相應的角度和角平分線,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幾名學生嘗試在多媒體計算機上進行解題,一則鍛煉學生的膽量,二則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方法是非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的。
結合多媒體教學技術,不但可以促使初中生處在一個相對開放、互動的教學狀態下,使得學生主動參與到對幾何圖形的學習中,還可以讓他們的思維方式隨著教學情境的創設而向外發散,智慧的火花被不斷引爆。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充分結合多媒體教學技術的這一優勢,積極創設出良好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在教學“幾何體”的這些內容時,教師尤其可以發揮出多媒體三維動畫的變形功能,比如將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形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圓形。這樣學生在看到動畫演示之后,自然也就會理解了。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意識。
概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關于幾何圖形的解析教學一直是實踐中的重點和難點,為了激發初中生的數學圖形解析興趣,培養觸類旁通的能力,教師可以積極引入多媒體教學技術,從轉變學生抽象思維方式入手,從培養初中生數學空間思維能力入手,讓學生在大腦中構建具體的解題思路,也讓素質教育得到有效落實,全面提升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踐問題的能力,促進中學生在數學領域的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