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燦
(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210000)
青浦區位于上海市西部,東部與閔行區相接,北與嘉定區交界,南與松江、金山及浙江省嘉善縣相鄰,西接江蘇省吳江市、昆山市,擁有連接兩省一市的優越地理位置,被稱為上海的西大門。“青西三鎮”位于青浦區西南部環淀山湖區域,包括朱家角鎮、金澤鎮和練塘鎮,總面積約340 km2。
港周路位于青浦區西部朱家角鎮,為朱家角鎮區東側邊緣的一條干路,是朱家角鎮區外圍骨干路網的組成部分。道路西側規劃為朱家角鎮區居住區,東側規劃為農林復合用地。目前現狀港周路北起淀山湖大道,南至酒龍公路,路面寬度狹窄,約7 m,且現狀港周路跨淀浦河橋——南港大橋為危橋,限小汽車通行。本工程港周路淀浦河大橋跨越市管航道淀浦河,對完善朱家角鎮骨干路網,構建鎮區內部交通“保護環”,促進朱家角特色小鎮的建設,都將起到巨大的作用。
港周路為城市次干路,是朱家角鎮框架性主干路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周路淀浦河橋是朱家角鎮邊界,是城鎮與農業的邊界,水面與陸域的邊界。從朱家角古鎮核心區步行至淀浦河橋約12 min;從青浦城區車行至定浦和橋約10 min;從淀山湖舟行至淀浦河橋約60 min。淀浦河橋(港周路段)是市區至朱家角景區的門戶,展現了朱家角景區的古意鄉趣;是古鎮橋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了周圍水路景觀。
朱家角鎮內建筑及橋梁的風格嚴格保護歷史文化風貌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筑高度以二層為主、局部一層,二層建筑檐口高度不超過6.4 m;屋頂傳統雙坡頂形式,坡度約為1:2,屋面材料以小青瓦為主。港周路淀浦河橋建筑風格,應當與原有傳統風貌保持一致或協調。
由于靠近淀山湖風景區,此段淀浦河上橋梁均進行了獨特的橋梁景觀設計——主要采用拱橋的形式。除放生橋以5跨連續拱外,其余新建的橋梁均為3跨連續拱的形態。放生橋是歷史文化建筑,形式古典,是朱家角的象征。青港橋和珠溪路橋齡較新,風格較一致,用現代結構形式體現古典意境。南港大橋由于修建時期較早,評定為危橋,僅限小汽車通行,大型車輛通行一般經過珠溪路橋,本項目淀浦河橋建成后朱家角東側的大型車輛通行功能將由本橋梁所承擔。
因此,本項目港周路段淀浦河橋的設計依據,應考慮周邊橋梁景觀的一致性,宜采用拱結構,且應是多跨連拱;淀浦河橋是淀浦河水系景觀帶東側門戶,應展現朱家角景區的古意鄉趣;淀山湖周邊歷來為魚米之鄉,橋梁宜依托淀山湖的水文化進行演繹,主要載體為石拱橋和漁獵;橋梁整體風格偏現代,融入傳統石拱橋的意境,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建造一座各項技術指標均優良的橋梁。確定了淀浦河橋梁主跨采用網拱結構,使本工程成為區域性城市景觀中既獨具風格,又和諧統一的構成要素之一。
現狀港周路北起淀山湖大道,南至酒龍公路,路面寬度狹窄,約7 m。淀浦河為Ⅵ級航道,現狀河道寬度為66.3~77.1 m,最高通航水位3.5 m,通航凈高4.5 m,最大通航凈寬須通過通航安全性影響評價確定,暫按一跨過河考慮。
淀浦河橋周邊路網見圖1,課植園路距淀浦河北側藍線約175 m,酒龍公路距淀浦河南側藍線約109 m。

圖1 淀浦河橋周邊路網圖
港周路淀浦河大橋途徑課植園路和酒龍公路,課植園路是朱家角鎮鎮區范圍內的一條支路,紅線寬度20 m,現狀道路寬12 m,兩側無人行道。
酒龍公路是朱家角鎮境內的一條支路,紅線寬度20 m,現狀道路寬11 m,道路斷面為2 m(人行道)+7 m(車行道)+2m(人行道)=11 m。酒龍公路(現狀港周路~滬青平公路)沿線多為廠區,有公交車通行。
(1)道路等級:城市次干路。
(2)設計速度:40 km/h。
(3)路面設計荷載:BZZ-100標準車。
(4)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15 a,交通量飽和設計年限15 a。
(5)車道寬度:路段機動車每條車道寬度3.50m,路緣帶寬度0.25 m;交叉口進口車道寬度3.25 m。
(6)通行凈高:機動車道的通行凈高為4.5 m,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通行凈高為2.5 m。
(7)道路紅線寬度:32 m。
(1)設計荷載
汽車荷載:城-A級;
非機動車荷載、人群荷載:按《城市橋梁設計規范》(CJJ 11-2011)。
(2)橋梁結構設計基準期:100 a。
(3)橋梁設計使用年限:100 a。
(4)橋梁設計安全等級:一級,結構重要性系數1.1。
(5)抗震設計:抗震基本設防烈度為7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 g,橋梁抗震設防類別為丁類。
本工程港周路路線走向依據其規劃紅線實施,設計道路中心線即為規劃紅線中心線,為一條直線。道路紅線寬度為32 m,規劃橫斷面方案為:2 m(人行道)+1.5 m(綠化帶)+3.5 m(非機動車道)+1.5 m(機非分隔帶)+15 m(機動車道)+1.5 m(機非分隔帶)+3.5 m(非機動車道)+1.5 m(綠化帶)+2 m(人行道)=32 m(紅線寬度)。
縱斷面設計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滿足相應等級道路及設計車速的縱斷面技術指標要求;
(2)縱斷面應滿足水務梁底標高要求,淀浦河為VI級航道,應滿足通航凈寬40 m、凈空4.5 m要求;
(3)工程起終點考慮港周路與課植園路、酒龍公路交叉口距離、標高等因素;交叉口處縱坡不宜過大,宜控制在2%以內;
(4)機動車道最大縱坡控制在5%以內;
(5)非機動車道最大縱坡控制在3.5%以內。
港周路與課植園路直接平交,而針對港周路淀浦河大橋是否上跨酒龍公路,形成了以下兩個方案:
(1)港周路上跨酒龍公路,與滬青平公路平交;
(2)抬高酒龍公路,港周路與酒龍公路平交。
酒龍公路維持現狀標高不變,港周路跨過淀浦河后上跨酒龍公路,酒龍公路通行凈空暫按4.5 m考慮。港周路跨過淀浦河后僅允許機動車通過酒龍公路跨線橋,人、非必須經由酒龍公路通行,南側跨線橋在紅線內壓縮人行道、非機動車道空間,主線兩側各增加一條輔道,通過輔道連通酒龍公路,以滿足各方向的通行需求。
橫斷面布置見圖2。

圖2 方案一標準橫斷面(單位:m)
港周路跨酒龍公路跨線橋兩側可根據需要設置人非坡道和輔道,見圖3,港周路設計縱斷面見圖4。

圖3 方案一縱斷面布置
該方案橋梁跨徑布置為3×30m+90m+9×30m,其中3×30 m+90 m橋梁斷面為32 m,南側跨線橋9×30 m只允許機動車通行,故斷面為17 m寬,兩側輔道為2×7.5 m。
該方案港周路設計縱斷面見圖5。
(1)根據縱斷面設計,如酒龍公路與港周路平交,酒龍公路-港周路交叉口設計標高約5 m,現狀酒龍公路標高4 m,設計標高抬高1 m左右,可保證交叉口范圍內縱坡在0.3%~0.75%,滿足規范要求。現狀酒龍公路需進行改造,按2%縱坡考慮,改造范圍為兩側各50 m左右。
(2)為保障人、非的通行舒適度,該方案采取機非縱斷面分離設計的方式,在通航凈空控制區域將人非車道梁高做薄,與機動車道分離開來,可將人非縱斷面最大縱坡控制在3.5%,滿足規范要求。
酒龍公路是朱家角鎮區的重要道路,如酒龍公路完全中斷,對鎮區交通的影響較大。酒龍公路改造期間需臨時中斷交通,過往車輛可通過滬青平公路繞行。另外經過現場踏勘和調查,港周路東側紅線外現狀有一條廠區道路,寬約8 m,供佩納沙士吉打機械等六家企業專用,可臨時征用該廠區道路;同時港周路西側有一條現狀河畔路,寬約8 m,可保障施工期間交通不受中斷。酒龍公路改造期間交通組織見圖6。
該方案橋梁斷面與道路同寬,為32 m,橫斷面布置見圖7。
該方案橋梁主跨跨徑布置為35m+90 m+35 m;北側接2×30 m鋼混疊合梁,南側接一跨30 m鋼混疊合梁引橋;全橋總長250 m。該方案橋梁僅跨淀浦河,橋梁長度較短,面積較小,造價較低。

圖4 方案一港周路縱斷面設計

圖5 方案二港周路縱斷面設計

圖6 南岸工廠區示意圖

圖7 方案二標準橫斷面(單位:m)
從交通功能、舒適性以及經濟角度出發,本次設計推薦采用方案二,即港周路與酒龍公路平交方案。港周路淀浦河大橋效果見圖8。該方案僅需局部抬升酒龍公路路口,且改動范圍小,對周圍交通影響小,另外還具有以下優點:

圖8 港周路淀浦河大橋效果圖
(1)平縱布置不增加紅線寬度要求
按本方案平縱布置滿足規范,可以在36 m的紅線寬度范圍內滿足課植園路交叉口至酒龍路交叉口內所有的機動車、非機動車及人行的直行及轉向通行要求。
(2)滿足無障礙通行要求
按本方案人行道縱斷面及車行道縱斷面采用不同坡度,人行道最大坡度3.5%,滿足無障礙通行要求。
(3)橋梁長度短,減少造價
按本方案橋梁長度250 m,相對于工可方案中450 m長橋梁,減少了200 m,大大減少了投資造價。
(4)古典橋型與現代技術的完美結合
設計線型極為順暢,為拱形橋梁建設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青浦區作為上海市的西大門,中心城與長三角聯系的重要區域,是上海市對內對外交通轉換的樞紐區域。港周路的建設是進一步完善青浦區朱家角鎮骨干路網的需要,是促進朱家角特色小鎮建設和發展的需要,是提高行車舒適性、安全性和以人為本、綠色出行的需要。淀浦河大橋上跨淀浦河航道,不僅應從結構和功能上著手設計,對橋梁的景觀、人文、協調、優美也應越來越關注。本文通過對港周路淀浦河大橋總體方案的研究,從項目背景以及功能定位出發進行設計構思,通過方案比選細致分析論述了工程的平縱橫設計,希望為今后同類工程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