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軍,王雪松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381)
城市橋梁作為交通基礎設施中具有跨越能力的建筑結構,不僅是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現城市景觀的主要載體。作為一種特殊的公共建筑形式,城市橋梁除了要滿足使用功能外,同樣也需要用符合美學規律的景觀設計來滿足民眾越來越高的審美情趣。很多的橋梁之所以成為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正是因為它們本身承載著這個城市的歷史文脈,是標榜地域文化獨特性、唯一性的象征。它們作為精美的建筑藝術品,融合了一個地域內長期形成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美學觀念等,是地域文化的特殊表現。因此地域文化的傳承在城市橋梁景觀設計中不可或缺。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對橋梁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傳承進行分析和研究,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和參考。
地域文化指特定區域內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特定區域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表現。包含了人們所形成的獨特的思維模式、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它在一定的地域環境內產生、存在和延續,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地域文化是一個城市人文發展的特殊標志,是經過歷史洗禮和沉淀匯集成的文化內涵[1]。
景觀通常指能夠給人自然美、人工美和生活舒適的物質環境,它含有“景”和“觀”兩個獨立而統一的概念?!熬啊敝傅氖悄切┠軉酒鹑藗兠栏械哪遣糠肿匀痪拔锖腿斯ぞ拔?。“觀”是一種視覺印象與心理活動的綜合過程[2]。橋梁景觀設計即在橋梁設計中,結合橋位周邊環境的自然地理風貌特點、地形地質地物特點、人文特點,在橋梁結構設計方案的基礎上,按照美學原則對橋梁及其周邊環境進行美學創造和景觀資源開發[3]。
橋梁景觀的表現主要圍繞橋梁的兩個不同方面,即橋梁結構本身的建筑造型及橋梁所處的自然人文環境在功能、美學、生態、經濟、歷史、文化等關聯方面的協調組合。前者包括建筑造型、使用材料、色彩搭配等,后者包括橋梁與自然、人文、歷史等環境的和諧統一。
不難看出,地域文化與橋梁景觀設計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兩者相融共生。地域文化是景觀設計的創作源泉。地域文化為橋梁景觀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在深刻理解當地地域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通過對地域文化的抽象、提煉,將提取出的元素靈活運用于橋梁景觀的材料、造型、紋飾、色彩設計中來體現地域特色。同時,橋梁景觀設計也為地域文化的彰顯提供了平臺,其創作成果是呈現文化內涵的載體,它傳遞的信息使得地域文化獲得新的詮釋。融入地域文化的橋梁建筑藝術品,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城市一個時代的象征。如海港大橋與悉尼歌劇院、布魯克林橋與曼哈頓、外白渡橋與上海灘,它們是一個城市地域文化最集、最直觀的體現。
融入地域文化的橋梁建筑景觀具有較強的辨識性和象征性,能使人們本能地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從而增強人們對家鄉、國家的熱愛,增進民族親和力、凝聚力和愛國主義情結,培養對祖國、對家鄉文化的情操、審美觀和素養品德。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文化交流變得頻繁,城市建設在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城市形象可能會日漸趨同,逐漸失去歷史文脈所賦予的獨特魅力。毫無特色的建筑只會淹沒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而逐漸消亡,不會再被人記起。只有傳承著千百年來形成的地域文化內涵的建筑,才能成為城市的象征,永葆生機。
魯北河大橋位于扎魯特旗魯北鎮、黃河路北段,跨越魯北河,是魯北鎮連接主城區和河北新區的控制性節點工程(見圖1)。

圖1 魯北河大橋效果圖
橋梁采用獨塔斜拉橋結構,橋塔用兩匹高頭大馬抽象組成斜拉橋橋塔造型,橋面以上塔高33 m。斜拉索扇形空間索面布置。橋梁跨徑布置為58 m+58 m,寬40 m。主梁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結構,塔梁固結。下部結構主墩采用薄壁實體橋墩,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群樁基礎。
橋梁設計遵循安全、耐久、適用、環保、經濟和美觀的原則,力求橋梁結構的建筑外形簡潔和諧、色彩明快、質感自然,與城市環境、民族特色、歷史文化等協調,符合區域整體規劃要求及地域文化氛圍。注重橋梁功能和美學設計,合理塑造城市景觀,打造區域地標性建筑。
扎魯特系蒙古族部落名。扎魯特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西北、科爾沁草原腹地。扎魯特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至今保留有“紅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歷史遺存。同時它還是蒙古族說唱藝術——“烏力格爾”的發祥地。
悠久的民族歷史、優美的山地草原景觀和豐厚的人文積淀,給世人留下了具有鮮明地域色彩的草原文化遺產。
3.4.1 橋塔造型的地域性表現
魯北河大橋在橋型的選擇上選擇了斜拉橋的結構形式,與懸索橋等其他橋型的橋塔相比,斜拉橋橋塔具有制約條件少、選擇余地多的特點。尤其在草原開闊地帶,高聳的橋塔具有挺拔、向上伸展的動勢,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所以在魯北河大橋景觀設計中,橋塔造型的選擇是突出地域文化的重點之處。
設計中,大橋門型橋塔采用兩匹高頭大馬的造型抽象設計組成,橋塔采用馬頭的形象正是源于草原地區人們對馬的特殊情感(見圖2)。

圖2 魯北河大橋橋塔造型
蒙古族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自古以來,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都與馬息息相關,馬不僅是重要的成產生活資料,更是蒙古族人民患難與共的最誠摯的朋友和伙伴。
蒙古人有愛馬、尊馬、崇馬的情節,世代相傳和沿襲,馬是蒙古族的象征。將馬的形象融入到橋塔造型中,更能體現草原人民這一民族情懷。
扎魯特旗還是蒙古族說唱藝術——“烏力格爾”的發祥地,是世界聞名的“中國烏力格爾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和“民族曲藝之鄉”。
“烏力格爾”,漢語解釋為“蒙語說書”“蒙古琴書”。它是集蒙古說唱藝術發展之大成的一種曲藝形式。烏力格爾一般有兩種形式來演繹,一種是口頭說唱,另外一種是有樂器伴奏的烏力格爾,其中以使用“潮爾”即馬頭琴伴奏的形式最為喜聞樂見。烏力格爾在科爾沁草原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是極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被稱為蒙古族四大瑰寶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魯北河大橋景觀設計中融入了對“烏力格爾”這種特色藝術形式的抽象提取。遠遠望去,大橋橋塔又似兩把巨大的馬頭琴,靜靜地佇立在魯北河畔,演繹著扎魯特旗流傳的歷史故事和獨特的民族風情。魯北河大橋是“烏力格爾”起源之地的城市象征,體現了對這一寶貴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3.4.2 地域特色圖案在設計中的體現
云紋是蒙古族地區最常見的圖案,蒙語稱作“哈木爾”,譯為鼻子,所以這種圖案又稱為“鼻紋”?!肮緺枴痹萍y在蒙古人心目中表達的是“福祿承襲”“萬物和順”“生命永續”和“生生不息”?!肮緺枴痹萍y蘊含著草原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追求。 在橋塔設計中,將“哈木爾”圖案融入到橋塔景觀設計中,是魯北河大橋又一特色(見圖3和圖 4)。

圖3 蒙古族傳統的“哈木爾”云紋
3.4.3 色彩運用的地域性表現
色彩在現代城市建筑中的反映是非常直觀的,橋梁作為城市最為明顯的建筑物,其色彩所帶來的視覺效果會直接體現一個城市的形象和特色。不同地域的各民族,由于地域文化的差異,表現在對色彩的選擇上有特別的偏好和崇尚。蒙古族傳統崇尚的色彩主要有白色、藍色、紅色和金色。

圖4 橋塔造型中的“哈木爾”云紋
白色,蒙語為“查干”,象征著社會生活中的真實、純潔、正直和美好。藍色,蒙語為“呼和”,他們把藍色視為自然界中永恒、美好的色彩,希望自己民族像永恒的藍天一樣永存和繁榮興旺。魯北河大橋在橋梁色彩的運用上,橋塔、拉索采用純白色,云紋裝飾團采用藍色,采用民族傳統崇尚的顏色,貼近當地群眾生活習俗與審美,凸顯民族特色。
一個優秀的橋梁設計不僅以其滿足使用功能為目的,融入地域文化的橋梁景觀才會與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歷史環境相融合共生。地域文化賦予了橋梁建筑新的內涵和意蘊,使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同時銘刻著民族歷史印記的橋梁建筑又使城市獨特的地域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