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同煤廣發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0)
本次研究選取煤作為甲醇合成原料,通過采取氣化處理,獲取甲醇合成氣,將其置于催化條件下,最終合成甲醇[1-2]。圖1為煤制甲醇合成工藝流程圖。

圖1 煤制甲醇合成工藝流程設計圖
在該工藝流程中,包括2個重要環節:
1) 煤氣化
該環節指的是在特定壓力與溫度條件下,利用氣化劑,使煤發生轉化生成多種氣體。對于工業生產,分別對煤層和水蒸氣進行加熱,再將兩者進行加熱反應,最終合成甲醇。在此期間發生的化學反應如式(1)~式(3)。

(1)

(2)

(3)
以上3個反應均屬于吸熱反應。為了保證化學反應的速度和溫度滿足條件,需要向氣化爐內加入空氣,采取水吸收法除去多余的CO2,得到6種煤合成氣體,分別是CO、H2、CO2、N2、O2及CH4,對應占據的比例依次為38.5%、48.4%、6.0%、6.4%、0.5%、0.2%。
2) 甲醇合成
該環節為甲醇的合成,其產生的反應為式(4)。

(4)
甲醇合成反應是可逆的,此次研究將反應溫度控制在320 ℃~380 ℃,以免發生其他副反應,對甲醇濃度造成影響。
本次研究煤氣化技術有3種,工藝對比分析見表1。

表1 3種不同煤氣化工藝對比表
表1中的3種煤氣化工藝應用所需設備投資最多的是氣流床,其次是硫化床,成本最低的為固定床,碳轉化率從高到底工藝排序依次為:氣流床、固定床、流化床。
雖然氣流床與其他2種工藝相比成本更高一些,但是該工藝能夠通過提高操作溫度來大幅度提升煤處理效率,使得碳轉化率達到99%,利用此工藝可以有效彌補流化床存在的不足。所以,此次研究選取氣流床技術作為煤氣化工藝。
Shell氣化工藝單爐生產能力較強,且具有較高的碳轉化率,因此應用較為廣泛,其工藝流程為:將原料煤加入氣化爐中;向氣化爐內加入氧氣;利用碎渣機處理氣化反應中剩余的物質,經過貯渣罐,最終流入渣池;在壓縮機的作用下,氣體流入冷卻器;對氣體采取過濾處理,并對其進行濕洗;原料合成氣變換。
除了上述氣流床煤氣化技術以外,還包括GSP氣化技術、Texcao氣化技術。前者起源于德國工藝,經過多年改善,最終在多個國家得到推廣應用。通常情況下,該項技術的使用要求煤粉粒度在0.2 mm以下,并且氣化爐中的操作壓力在2.7 MPa~3.9 MPa,通過完全激冷、局部激冷2種方式,從氣化爐中導出熔渣與煤氣。需要強調的是,位于出口處的煤氣溫度需要控制在215 ℃左右;后者起源于美國,是德士古石油公司提出的第二代煤氣化技術。由于GSP氣化爐壽命比較長,無需過多成本,并且具備上述兩種煤氣化技術優勢,因此得到廣泛應用。
近年來,國內外使用的大型甲醇合成塔有5種類型,分別是固定管板列管合成塔、冷管式合成塔、冷激式合成塔、多床內換熱式合成塔、水管式合成塔。根據生產需求,目前得到廣泛應用的只有3種類型。
1) 水管式合成塔
該塔屬于一種比較理想的大型化生產塔類型。在生產甲醇過程中,氣化爐內氣化換熱效果不是很好。水管式合成塔的應用剛好可以對其進行改善,同時,能夠趕走傳熱管內部的沸騰水,從而使得多余的熱量得以轉移。
2) 多床內換熱式合成塔
該合成塔內部具有換熱結構,含有間接式換熱裝置,該裝置中的內管進口端與進塔氣口相連。這種合成塔最大的優勢在于結構簡單,轉化率較高,成本較低,可以在超大型裝置或者大型裝置中廣泛推廣。該合成塔唯一的不足在于其反應熱必須采取處理,才能夠副產中壓蒸汽。
3) 固定管板列管合成塔
該類型塔與上述兩種合成塔不同,需要將催化劑填入管內,經過沸騰水殼走程,產生中壓蒸汽,壓力為3.2 MPa~4.0 MPa。其特點在于通過逆流換熱完成處理,向其中加入冷氣和熱水,能夠有效降低能源消耗,與此同時,還可以提高轉化率。由于該合成塔的直徑與管長容易受到限制,所以,在實際生產中需要將多個合成塔并聯到一起使用,成本較高,并且催化劑裝卸存在一定困難。
綜上所述,對于煤制甲醇合成塔,冷管式塔與激冷式塔的生產能力有限,并且生產效率較低,不適合在大型生產中推行。而列管式合成塔的價格較高,至今為止使用的數量較少。與上述幾種合成塔相比,多床內換熱式合成塔、水管式合成塔、固定管板列管合成塔3種合成塔更適合在大型生產項目中推廣。
本文主要對煤制甲醇合成工藝設備的選型展開相關研究。依據煤制甲醇合成工藝流程,結合不同煤氣化技術對比分析結果,確定出煤制甲醇合成塔工藝設備選型方案。考慮到生產效率,不建議將冷管式塔和激冷式塔應用于大型甲醇生產裝置中,可以從多床內換熱式合成塔、水管式合成塔、固定管板列管合成塔3種合成塔中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