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婷婷(云南師范大學華文學院、國際漢語教育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前言:我國每年都有很多留學生來學習漢語知識。由于留學生與我國師生之間存在文化背景上的差異,難免在日常教學與管理過程中產生誤會與沖突。一些具有留學生管理或教學經驗的學者通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跨文化交際理論與教學活動的關系,并從實際問題出發,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文化背景不同,個人價值觀念、生活習慣以及思維方式都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收入留學生越多的高校,產生的問題也會越多。
第二語言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然而,一些教師在針對留學生的課堂教學中,忽視或減弱了文化的教學。留學生在少了這種文化依托的狀態下,學習漢語的能力得不到顯著的提高,學習成果也不盡如人意。
另一方面,有的高校在文化課上的安排雖比較合理。但是,由于留學生自己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已經形,加之一些留學生內心會有一種“文化定式”,認為只要是不同于自己國家的文化現象都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學習有關于我國的文化時很難取得好的效果,更不要說能幫助留學生提高語言水平。
在對留學生的教育活動中,除了課堂教學外還有一點也同樣重要,那就是留學生管理。針對留學生的管理并不能像對本國學那樣“一視同仁”,否則會產生很多誤會和沖突。很多高校留學生管理人員并不具備扎實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對留學生國家的文化基本不了解,只一味用中國式的管理模式來約束外國留學生,因而在留學生管理與溝通中誤會不斷。留學生與教師、不同國際留學生之間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際過程中會下意識地用自己國家的文化準則和價值觀念來評判他人的行為或指導自己言行,文化沖突難以避免。如果教師和留學生管理者不能及時的通過一些行為和手段減少這種由于文化差異產生的沖突,那么會嚴重影響留學生在我國學習漢語的熱情,我國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發展的腳步也會被阻礙。
想要學好一個國家的語言,那么就要對這個國家的文化有所了解。跨文化交際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就是要幫助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盡量消除或減弱文化差異多帶來的溝通障礙,進而提高目的語的習得水平。
針對留學生在華學習期間可能產生的問題,一些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教學策略。
王悅欣(2014)認為,管理者應該具備相應的跨文化交際知識,了解留學生國家的文化,并根據不同國家的文化設計相對靈活的管理方案,“善于文化移情”。但是,也不能盲目的對留學生“網開一面”,而是要將“職責和義務明確,責、權、利分開,獎罰分明,減少人與人之間的人情關系,一切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并且要“善于利用這種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開展有意義的豐富的校園活動”,讓留學生們在文化差異中感受到文化魅力,從而提升跨文化交際技能,為留學生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文化創造更多機會。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想要教好留學生,首先要有一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蔡綠(2013)認為,一個老師是否具備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留學生教育來說十分重要。教師不僅要通過了解留學生國家的文化以加深文化認同感,還要引用跨文化交際的知識幫助留學生打破文化定式,幫助他們學習目的語國家的文化,進而提高語言技能。
張全生和劉歡(2013)研究了歧義容忍度對中亞留學生漢子學習效果的影響,得出的結論是:學習者歧義容忍度的高低與其漢字識別能力呈顯著正相關,與漢字書寫能力呈 不顯著負相關。因而高歧義容忍度學習者更容易出現錯字、不規范字的偏誤類型,低歧義容忍度的學習者則更容易出現漏填的偏誤類型。從文化角度來看,歧義容忍度就是對中華文化接受程度的評判標準。因此,張、劉兩位學者認為對于留學生的教育,應該結合文化教學,并遵從“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教學,找到適合留學生的方法幫助其學好漢語。
基于現在海外內外對于漢語教師的急切需要,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對外漢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專門培養人才,為對外漢語教師隊伍輸送新鮮血液。在這個專業中,跨文化交際課程已經是固定課程,每個學生都要學習。
張春燕(2015)認為,在跨文化交際這門課程中不能混入中國文化的教學,因為兩者是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學科分類,不能混為一談。但是,對于“對外漢語”和“漢語國際教育”這兩中性質不同的專業,教學側重點也不應相同。學術性的專業側重跨文化交際本體的研究,而專業性的傾向于在對不同文化的了解中學習。張春燕(2015)和楊惠英(2014)都認為在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學習中,案例教學有為重要,尤其是在更強調實用性的“漢語國家教育”專業中。
跨文化交際在留學生培養和留學生管理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現今我國對此方面的研究還不是十分完善,但是很多學者已經開始關注這方面的研究,相信不久之后我們會在這一方面取得更多有價值的成果。
[1]蔡綠.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定式及跨文化交際障礙的應對策略[J].黑河學院報,2013(3):60-63.
[2]王悅欣.高校來華留學生跨文化管理的問題與策略[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報,2014(2):110-113.
[3]楊惠英.基于跨文化交際案例語境教學法的教學改革研究[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2014(2):113-116.
[4]張春燕.關于“跨文化交際學”課程設計的探討[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5(4):14-18.
[5]張全生,劉歡.歧義容忍度對中亞留學生漢字學習效果的影響[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