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寶煥(貴州師范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1)
筆墨是中國畫家在用筆和用墨在畫紙上的藝術表現。石濤是中國優秀的中國畫傳承者,也是一個具有創造力的畫家。石濤的繪畫作品非常注重筆墨的運用,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行革新,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富有時代氣息。
破墨是濃墨中破淡,淡墨中破濃的一種繪畫技法。破墨技法最早出現于晚唐,張彥遠記載中提到破墨法作為一種繪畫技法不斷地被歷代畫家所運用,并逐漸完善。在破墨的繪畫技法中,主要有兩種基本方法:第一種是濃墨破淡墨,畫家在宣紙上首先以多水的淡墨形式創作,在畫面沒有完全干的時候用濃墨破淡墨,由于宣紙具有特殊屬性,畫面會變化出一種神奇、偶然的墨跡效果。第二種是淡墨破重墨,就是指先用較濃的筆墨創作,在墨色還沒有完全滲入紙面時,運用淡墨沖破濃墨,將原本濃重的墨色變得更加溫潤。因此,在破墨法中,筆、墨和水的運用是密不可分的。
石濤繪畫藝術的創作并不只有單一的破墨法,他將諸多畫家所擔憂的誤墨法同樣運用的恰到好處,讓畫面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般來說,誤墨指畫壞了的筆觸,幾乎每個畫家都有這種經歷。但每個畫家對待誤墨卻有不同的態度和方式,有些畫家誤墨后將整幅畫面丟棄,有些畫家是將誤墨在自己能力之上將誤墨改成妙筆。而石濤是將水墨結合中出現的誤墨在稍加調整畫面,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效果。石濤的誤墨表現技法是他藝術創作中非常重要的創作方式,也是他極具個人色彩的表現方法,這種不確定的誤墨,使石濤的繪畫作品生動形象。
筆墨是中國畫最重要的表現手法。從藝術表現的角度看,它是繪畫造型的藝術語言,具有一定的氣韻美。石濤的作品就體現了筆墨的形式氣韻。
石濤的筆墨不但有“氣”而且有“韻”。從相對獨立的形式美來看,其筆墨有“氣勢”,用他自己的話說:“先以氣盛得之者,精神燦爛”,從畫家的主體講,畫家自己首先要養氣,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作畫時才會“胸中勃勃”之欲出;“韻”從筆跡墨痕來看,主要指耐看的余味。石濤的筆線墨色讓人看了想再看,過段時間再看仍覺得新鮮有趣味,這就是因為“韻”在其中的緣故。
石濤的繪畫中的筆墨氣韻生動。所繪的峰巒、樹木、山石緊隨筆跡,縱橫馳騁、氣脈連貫,猶如豁然長嘯,具有郁勃昂揚之氣,一并運于筆墨。皴法結構與點的形態都無定法,墨隨筆變,筆情墨韻隨意而生、隨勢而轉,真乃筆鋒下決出生活,墨韻中顯見情彩。石濤的“我法”在本卷中得到充分發揮,全卷體現了飽滿的創作精力,與眾不同的精神氣度,氣絕靈變的筆墨運用,是石濤生平的杰作。細細品讀此卷,可看出石濤那顆被壓抑、冷落的心并沒有沉淪,其內心那種昂揚激躍的氣概支撐他完成此次創作,他似乎是在用繪畫吶喊:“我自為我,自有我在!”耐人尋味的筆墨氣韻得到了充分體現。
石濤作為中國繪畫史上重要的畫家,其筆墨的表現上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石濤在藝術的表現上與清初“四王”的筆墨相反,“四王”的筆墨藝術保守,而石濤在藝術上敢于突破,強調個性解放,提出“搜盡其峰打草稿”、“自強不息”創作的精神,使中國畫有了升級和活力。石濤認為,藝術家只有對事物的認知足夠豐富,才能在筆墨的運用上豐富多彩,才能把萬事萬物的精神氣質描繪出來。對事物的認知少,雖能表現筆墨,但只是形式主義。
從石濤的筆墨中可以看出,筆墨要反映時代氣息,表現社會生活。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特征,藝術家不能墨守成規,不能固守前人的筆墨形式,因此,筆墨藝術需要創新,吸收古人筆墨中有價值的東西,并能大膽地突破前人進行創新,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筆墨特征。
石濤在藝術創作中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其藝術作品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超高的地位。在筆墨的運用上,石濤以獨特的筆墨進行繪畫創作,為近現代繪畫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藝術多元化的今天,我們在藝術創作不僅要學習石濤學習傳統的精神,還要在學習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石濤的繪畫藝術對于當今社會的畫家們來講,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1]孫世昌.石濤藝術世界[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年版。
[2]朱良志.石濤研究[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1年版
[3]顧強先.石濤繪畫研究[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7年版
[4]李萬才.石濤[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