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飛(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意境和中國文化的共同源頭指向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沒有鏡子的遠古時代大自然是人類的一面鏡子,大自然繁衍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類,人們熱愛自然,順應并改變著周圍的自然環境。于是,大自然成為人生與自然的合影,具有了雙重的性格。大自然不僅是生存的環境和舞臺,也是人類情感象征和寄托心靈的家園。在這個互相作用過程里,人類成為自然的靈魂和主人,這是意境產生的廣闊文化背景。
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有差異,藝術作品呈現的意境也不同。在中國,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精髓,是藝術創作體現的較高藝術境界。從“意境”的概念起源來說,我國先秦理論就有體現,諸多在古代典籍中也能看到?!兑捉洝分谐霈F過“言不盡意”、“立像以盡意”等說法,蘊含著意境。莊子的“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唯一”哲學思想也包含著意境。后來出現的“情景交融”、“物我與共”等藝術理論,也有意境美學思想的映照。
文學作品中首次出現“意境”這個詞語,是在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詩格》中,詩中指出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景,三曰意境。繪畫也體現出意境,自然之中山水有形,但由畫家在畫紙上表現出來,呈現在人們的眼中就產生了與真實形象不同的意境。宋代畫家馬遠和夏圭作山水畫時只在畫面一角作畫,其余部分用空白來表現,體現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自明清以來,意境更是得到極大認可,中國畫中意境表現如何,成為衡量一幅畫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近現代藝術創作中,意境的理論體系不斷完善,意境在越來越多藝術作品中都有體現。
海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有商業的、非商業的區分等等,制作水平也良莠不齊。海報是信息傳播的載體,是隨時代發展的產物,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海報走入網絡世界,信息傳遞更便捷性、迅速。
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的高深理論,是主觀思想感情在藝術作品中的融入,能反映創作者對客觀事物的精神追求。傳統繪畫藝術、園林藝術都很好的地展現了意境的美學理論。不同藝術家組織點、線、光、色、形象、聲音或文字等成為有機諧和的藝術形式呈現意境。
海報的意境,指作品表現出的一種韻味、內涵、思想哲理等,是設計者的主觀思想與設計對象交融產生的藝術的、美的、情理的、神形兼備的交融,觀者身臨其境受到感染、熏陶,產生情感的共鳴。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越來越沒有時間、沒有耐心閱讀文字,有人說這是一個讀圖的時代,通過圖形傳遞信息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表現意境的有效方式,插圖和攝影圖片,寫實或非寫實都能傳遞不同的意境;通過色彩營造意境是另外一種常用的意境營造方式,人們對于色彩是敏感的,色彩艷麗的事物可以沖擊眼球,色彩灰暗的場景可以讓人感到壓抑透不過氣。色彩是海報視覺效果呈現的關鍵,色彩可以通過視覺刺激勾起人們對大自然的豐富聯想,進而產生各種復雜的情感,這些情感通過色彩的協調、對抗、交錯及融合,表達出不同的意境形式;通過文字營造意境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中國文字是五千年文化的傳承,作為思想交流工具承載著情緒、思想及許多其他的信息,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海報設計中,黑體莊重醒目,楷書端莊秀麗,隸書嚴謹秀美,行草書婉轉飛揚......不同文字賦予海報畫面無盡的想象,表現出不同的意境。
海報設計中藝術氛圍“境”的意境就是虛實相生、情景交融等的統一呈現,李哲厚在《意境·雜談》一文中指出,意境是意與情、理與境、形與神的統一,是客觀景物與主觀情趣的統一,這里的意境指作者通過形象描繪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是抒情作品中呈現的虛實相生、情景交融的形象。
虛實相生是中國傳統美學的一條主要原則,老子在《老子四十章》中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強調“無”是天地之始。中國傳統書畫藝術中虛實相生、計白當黑的手法,將虛實結合的空靈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以不著筆墨的空白空間襯托渲染筆墨之處,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無限境界。國畫大師齊白石畫蝦,蝦周圍一片空白沒有小石、小草、小樹,反而將墨蝦的水靈生動表現得暢快淋漓,這是畫家獨具匠心之處,給觀者無限意境品味。實體與隱形的虛實之間也能表現意境,日本平面設計師田中一光的作品繼承了日本傳統文化,在虛實之中表現出了自己的設計美學。
情景交融不限制于畫面存在的實際形象,可以超越畫面內容。情景交融是意境的重要美學特征,在創作中藝術家用自己的主觀感受去表現客觀事物,創造出富有感染力、意境美的藝術作品,使觀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海報設計把握好情景交融原則的運用,能使海報表現出更強的生命力,讓作品與觀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海報設計的發展歷經了時代的變遷,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海報均烙刻上了年代和文化的印記。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意境說法由來已久,海報作為平面設計中的重要一支,如果能恰到好處的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境”,將使海報作品上升到更高的藝術層面,促進海報與觀者之間的藝術交流。隨著世界交流變得頻繁,海報將成為傳播一國文化的重要載體,推動世界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