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楊睿睿(廣西大學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現如今,現代設計和多媒體技術進一步發(fā)展,人們已可以借助多種軟件完成設計工作,且視覺傳達設計不再局限于平面視覺,視覺傳達設計范圍進一步擴大,其小到產品包裝,大到標志性建筑。新媒體的產生及數字媒體技術的進步,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設計美學占據著愈加重要的地位,能夠指導人們對大眾情感需要加以更加充分的感受,讓人們對視覺傳達設計的根本所在加以挖掘。
設計美學主要包括:視覺語言、文字之美、圖形之美、色彩之美及版式之美。其中視覺語言就是藝術的母語,語言能夠對信息加以傳遞,現代設計理論應立足于視覺,將視覺語言作為基準對平面設計加以把握,相較于其他設計,平面設計則是對理性和感性的結合加以集中體現;視覺語言在功能及結構上均和一般的言辭語言存在一定的共同性。文字之美指平面設計難以僅依據圖形對某種意義與效用等加以表達,必須借助文字;文字擁有非常強的思想表現力,屬于比較特殊的視覺語言,其作用為說明與表現能力,屬于視覺傳達的能動因素,字體造型在美學、性格、氣質方面為人帶來的感覺,可出現圖文并茂及極大吸引力的藝術效果。圖形之美能夠對由點、線、面到具體與抽象再到形態(tài)與情感的融合加以充分體現,在平面設計中圖形是關鍵,其對作品的內在張力及整體效果起到較大的影響,并對信息的有效傳遞產生一定的影響,借助圖形化符號的視覺設計表現,對信息與感情的視覺沖擊加以傳達,并對人們對作品的感性判斷力加以進一步的影響。色彩之美是視覺審美的核心,并對人們的情緒狀態(tài)加以深刻地影響;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色彩主要是先聲奪人的傳達要素,相較于文字傳達與圖形傳達,色彩傳達具有更優(yōu)的遠觀效果,不同的色彩語言能夠喚起多種的情感應答。版式之美可以讓作品具有生命感,實現視覺設計的傳達功能,其依據形式美法則與視覺規(guī)律,對基本的視覺傳達要素(文字、圖形及色彩)進行編排,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僅具備清晰易辯的視覺效果,還賦予了整個設計更好的格調。
優(yōu)秀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可促使人們對真、善、美加以思考,其中“真”指作品的社會功能,“善”表示環(huán)境需求,“美”表示設計的本質及產品美感。視覺傳達設計屬于語言表達,這需要借助設計美學對其作用加以發(fā)揮,使得作品能夠對更多層次的信息加以表達,讓作品具有極大的可閱讀性。當前,現代設計不斷進步,也進一步擴大了設計的范疇及美學標準的范圍,對于視覺傳達設計,設計人員應把創(chuàng)造力放在首要位置,不可受到技術手段的阻礙,設計美學能夠對設計人員的創(chuàng)造力加以激發(fā),其還能夠對設計方法加以指導,對設計創(chuàng)造的觀察方式產生一定的影響[1]。
對于視覺傳達設計,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設計方法,不同年代存在不同的設計方法,為確保設計的合理性,應對適合的設計方法加以選擇。設計美學作為設計方法,可是視象產生巨大差別,在色彩上形成對比,在大小比例上出現差異,恰當的構圖安排元素,各種顏色或帶給受眾不一樣的心理感受,元素的構圖和比例可堂視覺主次信息出現變化,可在設計美學范疇內讓作品內容出現一定的變化,對有效的信息加以傳遞,并具有極大的可閱讀性,為受眾帶來強烈的視覺刺激。視覺作品的觀看者可在美學原理的指導下主動思路,設計美學可使設計回歸基本原理,并非對視覺享受加以盲目的追求。
通過將畫幅概念引入視覺傳達設計中,建筑視覺與平面視覺的視覺建立空間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設計人員應從基礎出發(fā),對視覺傳播習慣加以細致的觀察,對設計流程加以完善。在有限的畫幅內獲得最大化的可閱讀性。從視覺傳達設計出發(fā),設計美學對作品的寬度及深度起著決定性作用,設計人員應對表達方式加以考慮,重視形式美,在有限的畫幅內對信息加以恰當的安排,使得受眾能夠對主要信息加以直觀的體會,進而實現吸引大眾的目的。為此,設計人員需要對畫面加以合理控制,堅持加減法原則,借助美學方法巧妙的安排畫面,應確保作品的深度與寬度,并通過設計美學來輔助設計分析。設計美學能夠指導色彩、文案的安排、字體、元素的搭配及畫面的穩(wěn)定性。由于設計人員對作品信息表達的恰當性起著決定性作用,受到的接受程度可對作用是否優(yōu)秀加以較為直觀的評估,為此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在設計美學范疇內對視覺傳達的情感原理加以考慮,避免把自己的錯誤歸結到美學偏見[2]。
總而言之,通過有效的結合視覺傳達設計與設計美學,能夠產生情感和理智的碰撞,對信息加以較為直觀的傳達。同時,把設計美學作為一種視覺文化,在設計作品中融入設計美學,可為受眾帶來特殊的審美刺激,提供一種愉快的用戶體驗,并能夠設計出更加優(yōu)秀的視覺傳達作品。